探讨高校图书管理的新思路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图书馆在学校教学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图书管理的新思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满足师生们汲取新知识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 图书管理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239-02
  高校图书馆是每所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里有本校的重要资源,包括老师教学方面的和大学生学习方面的。是老师和学生们查阅书刊资料的重要场所。而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为本校教学服务,是学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因此,做好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本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随着时代的飞速进步,图书管理工作也应该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把图书馆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更好地为本校的教师和大学生服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如何进行创新发展进行细致的剖析。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书籍资源陈旧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还是以原始的纸质版为主,而且种类、质量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老师和大学生学习参考的需求。在这个信息化社会,应该是电子书籍占主导地位,这样的图书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二) 服务意识淡薄
  高校负责图书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从学校不同岗位调转的职工,并非图书管理专业的科班出身。况且平时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服务大多局限于文献性服务。因此缺乏优质的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使得管理人员与阅读者缺乏沟通,不能根据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三)管理模式落后
  高校图书馆在日常管理上,主要侧重对图书的采购和编目管理,管理的重点主要围绕文献收藏整理进行。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图书管理者和阅读者都比较被动,不利于图书馆的日后发展。同时,图书馆内部各部门也都分散管理,无法达到统一服务的目的,使得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功能无法得到更加充分的实现。
  二、解决的主要措施
  要想使图书馆在新时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在管理上进行改革创新,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挖掘发展的新思路。
  (一)优化图书结构
  首先,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对一些过于陈旧而又没有价值的藏书进行清理,为促进图书资料的升级做准备。其次,积极筹措资金,科学规划本校图书资源的结构,将有限的采购经费用于购买广大师生更为需要的学习资料上。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借助信息化,打造电子借阅服务平台,适当扩大信息化的应用范畴,科学引导大学生进行电子阅读,全面提升本校图书馆的功能。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开展展览、讲座等活动,开发图书馆的延伸功能。
  (二)实行人性化服务
  传统的图书服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图书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素质,加强与阅读者的沟通和交流,增强服務意识。一切从读者的需要出发,尽最大努力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在工作中做到“四心”:专心、耐心、细心、热心。用自己的热情服务去感染读者,让读者感到家一般的温暖。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也是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又一举措。
  (三)创新管理模式
  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满足广大师生对图书馆提出的各种需求,图书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的需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因此,图书馆必须转变管理模式,探索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新思路,创新图书管理的新模式
  (1)更新传统管理观念。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提供给师生们借阅的都是以纸张为主的图书,而一些藏书仅仅供参观而已,并不外借。图书馆为了保护好这份资源不被破坏,不得已而为之。很明显,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落伍。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管理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运用科学、先进的手段来实现图书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2)采用多样管理形式。高校图书馆是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全校师生可以通过这里的信息资源充实自己,从而实现提升素养的目的。因此,作为一名图书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尽最大可能为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运用全新的管理技术,提供多样的阅读方式帮助他们查阅资料。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真正改变传统而又单一的图书管理模式。
  (3)运用全新管理模式。科技进步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原有的图书管理模式。通过先进的科学手段,来实现管理信息一体化。使全校师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真正形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一体化全新管理模式。
  (4)变革图书管理制度。改变现有的图书管理制度,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1)综合制度,包括工作内容、管理权限、岗位设置、人员编制等。2)行政制度,包括人员考核、晋升、奖惩等。3)业务制度,包括操作规范、职业素养、资源采编等。4)服务规范,包括界定权利和义务、创建阅读空间、提供个性服务、激发阅读兴趣等。
  (5)探索人员管理制度。新时代要求新制度,新管理要求新思路。人员管理是提高师生阅读满意度的关键。改革全新的人员管理制度,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在工作中引入开放性的竞争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完善管理机制,在单位内部构建良性竞争体系,提供管理人才的支撑。2)选择适合的人员,推行考核制度,强化危机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确保人员稳定。3)鼓励人员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研究,力求培养更多的优秀管理人才。
  (6)注重安全管理。现代图书管理,不仅要求注重对图书信息资源的管理,还要注重对科学技术的应用。这就意味着在信息管理的新要求下,要不断提升信息化程度,必须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这就提醒我们在工作中要有危机意识,时刻关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预防信息资源被盗和丢失,定期维护信息系统,监督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7)增强科技运用。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要顺应时代发展,引入全新的科技手段,对图书馆内的信息资源加以分析,根据电子图书的特点,变革全新图书管理机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图书管理当中,让图书信息资源借助科学技术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在全校师生当中传播,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同时,引入科技手段加快图书硬件设施建设,给师生提供更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更优质的服务。
  总之,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图书管理工作应该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更新传统观念、采用多种管理形式、运用全新管理模式,变革图书管理制度,探索人员管理制度,注重安全管理、创新科技应用,通过以上管理新思路,实行数字化管理,保障服务平台的有效运转;加强信息检索,以便充分服务广大师生,为他们提供更高效的咨询服务。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把原来的“单纯服务型”转变为现在的“综合服务型”,使高校图书管理向多元化服务发展,这样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促进新时代新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倩.试论“以人为本”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
  [2]余燕,罗娟娟.图书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探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3]娄志俊.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下月刊),2015(5).
  [4]廖洪文.浅析图书管理过程中如何改善和创新管理模式[J].学周刊,2014(6).
  [5]裴宏.信息化建设视角下的图书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7).
  [6]徐晓琳,邓胜利.信息服务与管理[J].图书馆建设,2012(6).
  责任编辑:于蕾
其他文献
以大数据时代的预测思维方法,结合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具体工作,探索了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基本理论基础.认为大数据的相关性预测方法和常用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是一致的,
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对英语专业口译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在高需求的状态下,口译的学习与训练也被提到日程上来。然而,想在短时间内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口译水平是非常难的,
在欧洲文艺复兴的过程中,美第奇家族从银行业起家到佛罗伦萨的统治者,再到基督教教皇、欧洲的王室,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产生了一代代资助文学和艺术的赞助者,形成了文艺复
在建立茂名地方文献数据库时,为了防止茂名地方文献数据库中的数字文献的内容不被篡改或非法盗用,在数字文献中加入数字水印以保护其原始文献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为合法用
【摘要】在使用粤教版物理《必修1》教材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提出看法和修改意见。  【关键词】使用;粤教版物理《必修1》;教材;问题;看法;修改意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并且丰富多彩,而古文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初中生学习古文的方法入手,论述了在初中古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可以为初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了新教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语文教学的原点为依据,试着以
中职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其它课程,语文课程教学并不像专业课一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质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提高语文课
本文从救应急抢险、多军兵种联合演习,多警种(包括武警和公安)联合抓捕中信息交互需求背景入手,首先介绍了实现该系统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点:适应未来应用架构的信息获取与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