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风云突变之时(之一)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q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8年,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围绕设置“长波电台”问题发生原则分歧,中苏“蜜月”结束。
  赫鲁晓夫主张中苏两国共同建立、管理和使用长波电台
  1958年初,苏联核动力潜艇试航初步成功,实现了潜艇舰队脱离海岸进行远洋航行的愿望。这就意味着苏联海军可以埋伏在海洋深处随时给敌人以致命打击。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远洋潜艇与本土指挥部的通讯和联络问题,那时没有卫星,必须依靠无线电台。为了解决这个棘手问题,苏联海军经过反复讨论,向国防委员会提交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在苏联本土建立长波发射电台,但因其耗资巨大且通讯质量没有可靠稳定保证而被否决。第二个方案是在中国的海南岛和印度各建一个长波发射台,分别承担与苏联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行的潜艇舰队联络的任务。
  赫鲁晓夫毫不犹豫地否决了印度方案。苏联与印度尽管关系不错,但社会制度不同,没有军事同盟关系,他不想因此造成尼赫鲁的反感而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苏印关系。对于海南岛方案,赫鲁晓夫认为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不会有任何困难,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苏联有共同的安全利益,与苏联是准军事同盟关系。何况,中国海军是在苏联的帮助下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中国的现代化军事装备,还是要靠苏联的支持,而两国紧密合作,取长补短,则是可行的。
  恰在此时,中国海军领导也提出了在海南岛建立长波电台以指挥我海军潜艇的要求。早在1954年,中国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建立时,就开始长波电台建设了。1957年,在苏联的帮助下,进口的三套“突浪型”长波电台设备分别安装在青岛、宁波、湛江。但这些都是中小功率的长波电台,随着潜艇部队的发展和远航训练任务的增多,迫切需要建设大功率长波电台。鉴于中国在技术上难以完成这样的工程,海军领导人认为这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所以没有通过中央军委,便直接与苏联海军联系、商洽,希望他们能帮助中国海军建立长波电台。
  这个信息让赫鲁晓夫感觉到是天赐良机,在中国建“长波电台”,苏军可以用,也可以让中国海军用,这事应该能办得成。
  1958年1月6日,苏联国防部普拉东诺夫海军上将致函中国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试探性地提出了由两国海军共同建立和使用长波电台的问题,同时提交了一份协议草案。
  1958年4月18日,苏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函曰:为了指挥苏联潜艇在太平洋的活动,希望能够在1958至1962年间在中国南方建立一座大功率长波发报无线电和特种收报无线电中心(长波电台),由中国与苏联共同建立,建设费用由苏联出7000万卢布,中国出4000万卢布,建成后中苏两国共同管理和使用。
  毛泽东坚持主张长波电台必须完全由中方出资建立和管理,苏联可以使用
  彭德怀将此事向毛泽东作书面汇报。毛泽东读罢,皱皱眉头,自语道:“这是名为共管,实际上是所有权、指挥权全归苏联所有,我们还没有这项技术,人家是不会和盘托出的嘛,所以只能靠边站着看人家而已,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只能干瞪眼了。”
  毛泽东在文件上批示:“钱一定由中国出,不能由苏方出。共同使用。如果苏方高层不提此事,则不要回答,拖一时期再说。或者中央商谈一下再答复,此事应由两国政府签订协定。”
  苏联方面在彭德怀没有回音的情况下,又让苏方驻华军事总顾问杜鲁方诺夫与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详谈。毛泽东听了汇报后,在彭德怀与苏联军事总顾问杜鲁方诺夫的谈话记录稿上批示:这个无线电台的投资应当由中国方面负担,中国责无旁贷。建筑和装备等技术方面凡中国不能解决的,请苏联同志帮助,所需设备,向苏联订货,均应作价由我们付款。建成后要共同使用,并且由两国政府签订正式协定。这是中国的意见,不是我个人的意见。
  毛泽东将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召来,说:“中国可以在自己的境内建立长波电台,不过所有经费都由我们来承担,长波电台也由我们来管理!”尤金清楚,中国需要的是苏联无偿提供高新技术,控制权丝毫不会出让的。毛泽东要的是在中国土地上的一切军事设施的绝对归属权和控制权。
  尤金感觉不好回答,就说,这事是苏联军方直接向中国军方提出来的,他并不是很清楚。
  毛泽东立即要彭德怀去向苏联军方问问明白,长波电台究竟是不是由中国完全控制。
  彭德怀将毛泽东的意思对马林诺夫斯基说了,马林诺夫斯基重申了一遍苏联的想法。
  6月5日,彭德怀再次向毛泽东和中央报告说,苏联方面坚持双方投资建立长波电台,但不归中国绝对控制,苏联希望在6月上旬能够派出专家来华进行选址、勘查设计、拟定协定等工作。
  彭德怀向毛泽东提出:“苏联似乎并没有采取我方意见的想法,并不想让长波电台由中国所有和控制,可能他们并不理解我方的意思,这事还得慢慢谈才能让苏方明白,但事情也确实急。”
  毛泽东看了一眼彭德怀说:“急啥子?那你的意见是什么?”
  彭德怀快人快语,嗓门老大,说:“为了不影响勘查工作的进行,可以先允许苏联专家来华着手进行先期技术工作,有关电台的投资合作和归属性质等问题,可以再与苏联方面商谈。”
  毛泽东沉思良久,将彭德怀的报告批转给刘少奇、林彪、邓小平、周恩来、朱德、陈云、彭真、陈毅等人阅,批示说,可以照所拟办理,钱一定由中国出,不能由苏方出。两国共同使用。
  6月12日,彭德怀给马林诺夫斯基回信,说,中国政府同意建设大功率长波电台,欢迎苏联在技术上给予帮助,但一切费用由中国政府全部承担,建成后可由中苏两国共同使用。
  6月28日,苏联海军通信部部长助理列特文斯基率领一个六人专家小组来到中国,并带来了一份协议草案。苏方仍然坚持由中苏两国共同建设长波电台,费用可由双方各承担一半。随后,中苏双方就此进行了多次洽商,未能就协议达成一致意见。
  7月21日,彭德怀根据中央军委讨论的精神,又一次致函苏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重申:“欢迎苏联在设计和建筑等技术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有关工程的建筑费用、设备费用和其他方面的一切费用,由中国全部承担,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事情。”
  赫鲁晓夫感觉通过两国国防部长来谈这事,可能永远谈不拢。
  赫鲁晓夫让尤金向毛泽东提出建设“联合舰队”的建议
  显然,毛泽东拒绝了赫鲁晓夫的中苏共管“长波电台”的要求。
  怎么办?机会又来了。恰在这时,受毛泽东主席委托,周恩来向苏联提出帮助中国海军建立潜艇部队的要求,要求苏联提交图纸,并提供技术援助。
  赫鲁晓夫认为毛泽东老是坚持要自己另搞一套,中国海军与其另起炉灶,劳民伤财,为何不请苏联来帮忙,两国来共建潜艇部队呢?中国有军港,没有潜艇,苏联已经在发展远程潜艇了,两国合作互补,不是很好吗?
  苏联没有暖港。如果苏联海军和中国海军联合组建一支部队,中国北方旅顺、营口、青岛的港口是苏联海军力量的很好依托,由中国北方向南发展,可以一直到中国南海,那么,东南太平洋就完全可以在苏联海军的掌控之下,美国或者日本海军在东太平洋的活动,就完全可以在苏联的控制之中。
  中苏共建“联合舰队”,当然要建长波电台,长波电台是为海军作战服务的,这就包含由苏方实际控制的内容了。
  赫鲁晓夫特别关照尤金去和毛泽东谈,一定要说明这个建议是针对中国要求提供海军援助而提出的,同时是解决长波电台问题的一种一揽子办法,有了“联合舰队”,长波电台的问题也就全部包括在里面了,所以,可以不提长波电台,只先提“联合舰队”的事。
  让苏联在中国建立个无线长波电台,潜艇进驻中国,不是件合情合理的事吗?苏联也已经答应帮助中国建造潜艇的要求,向中国提供了图纸,并派专家协助中国选择了一个建造潜艇的地方,所以,在中国建立一个电台,中国应该是可以合作的,这也是为了中国自己的发展嘛。
  “长波电台”一波未平,“联合舰队”一波又至。毛泽东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再次拒绝了苏方共建联合舰队和共管长波电台的要求。
  (待续)
  (责编 雷蕾)
其他文献
毛泽东要徐向前去当抗大校长  西安事变后,在与国民党谈判中,毛泽东多次令周恩来向南京政府提出,红军要改编为四个师,准备任命贺龙、刘伯承、林彪、徐向前分别为四个师的师长。由于蒋介石限制共产党的军力,最后只允许红军改编成三个师。于是,徐向前被任命为一二九师副师长。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徐向前就是游击战争的能手,他指挥红四方面军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粉碎了敌人一次次“围剿”,先后为创建鄂豫皖和川陕革
期刊
当“我爸是李刚”“我叔叔是金国友” 成为2010年最大的社会笑谈和讥讽对象的时候,媒体报道的段君毅长子段存让朴素低调的生活作风感动了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的事,一时传为佳话。这两件均发生在“官二代”身上的事,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  要说“官二代”,不管是李刚的儿子还是金国友的侄子,恐怕没几个人能跟段存让比,能比段老更“红”更“专”。段存让作为高官的儿子却作着低官,过着艰苦朴素的离休
期刊
编前话“名人入党小记”“党员风范百例”是本刊于1985年创刊后不久开设的经典专栏,曾发表过几百篇文章,宣传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的革命风范,反映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仁人志士独特的“入党之路”,从而折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向心力和凝聚力。在纪念建党90周年的时候,本刊再次接续推出这两个专栏,希望大家爱读勤思,从历史人物的政治追求和平凡事迹中获得教益和启示。    高士其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细菌学
期刊
贺锦斋(1896-1928),原名贺文绣,湖南桑植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0月随军南下海陆丰,11月回洪湖、湘鄂一带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随贺龙回家乡组织革命武装,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贺锦斋任第一师师长。同年9月在湖南石门泥沙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2岁。    吾弟手足:  我承党殷勤的培养,常哥②多年的教育以至今日。我决心向培养者教育者贡献全部力量,虽赴汤蹈
期刊
尽管毛泽东拒绝组建“联合舰队”,赫鲁晓夫还是要协调与毛泽东的关系,他毫不犹豫地飞抵北京  随着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在“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上的观点对立,中苏关系由最初结盟时期的峰顶滑向低谷。然而,赫鲁晓夫却认为中苏两国的军事联合行动是无可怀疑的,历史必将证明此点。所以,赫鲁晓夫决定亲自飞往北京,去说服毛泽东。  他把这次北京之行定为秘密之旅,悄悄地飞去,不准备让外界知道。但为显示两党两国的一家
期刊
刘占魁,1922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鄄城县大埝乡西店村,现在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  1945年秋,刘占魁参加了邯郸战役,并亲手活捉了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这是他一生中最为荣耀的事件,也是他后半生常对后人提起的事。近日,刘占魁老人向笔者讲述了在邯郸战役中活捉马法五的经过。   抗日战争中,刘占魁在老家当自卫队队长,1940年3月,鄄城县成立了抗日县政府,并成立抗日区队,原
期刊
拿起由张之华先生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祉兹翰墨拾遗》一书,在封面淡雅的水墨山水间,一位睿智的老者目光如炬,透过历史的云烟,向我微笑。张祉兹先生名锡福,字祉兹,以字行,四川雅安人,生于1889年,卒于1961年。诚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在本书的序中所言:“他是近现代中国的一个爱国的和积极参加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知识分子,一个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一个积极拥护和支持党的各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上,始终回响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时代主旋律。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那些登高而呼、运筹帷幄的伟人风采,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烈士精神,同仇敌忾、血火拼杀的战斗场景,更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之魂,如奇峰巨峦,绵延不绝,波澜壮阔,蔚为奇观。伫足回望,令人心生敬仰,遐思无限。  平型关,便是这样一个承载了民族不屈精神、见证了八路军英勇抗击侵略者的伟大的名字。  众所
期刊
纪念中共建党90周年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中共党史期刊必须积极参与、展示自己功能的宝贵时机。《党史文汇》紧紧抓住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从今年第一期起开始了“党史文汇杯”征文活动,并在刊物上开辟栏目,进行报道。从目前读到的刊物看,这一活动出场声势大,开篇有韵味,所发文字凝重新颖,先声夺人,相信它必将是一场有始有终有影响有实效的党史宣传战役。  计划周密,设想全面。从去年第4期起,该刊
期刊
中国近代历史有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民族不独立;第二,社会未能工业化、现代化。它们一起把中国、把中华民族拖进了濒临死亡的境地。抗日战争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这个根本转折,一是中国第一次取得了反侵略的全面胜利,二是人民抗战决定性地改变了中国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抗战胜利准备了新中国与旧中国的决战。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人民解放战争很快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随之诞生。新中国代替旧中国,标志着中华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