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校旗的寓意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liu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是陶行知等人创办的一所新式乡村师范学校,其在创办中产生的“晓庄精神”,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最能代表“晓庄精神”的就是其校旗。因此,本文从师生的不同视角对校旗的寓意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区别,以便能对“晓庄精神”有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陶行知;晓庄精神;晓庄校旗
  中图分类号:K825,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235-01
  1927年3月,陶行知和赵叔愚等人怀着“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1]的宏愿到南京劳山脚下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所谓试验“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采新的生路”。[2]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在兵火战乱的时候成立①,经历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挫折,是什么在支撑着这座个性独特的学校?从学校成立之前到成立后的几年里,正是“晓庄精神”在支撑着晓庄的师生不断的克服困难往前走,而校旗正是其精神的生动概括。
  一、校长陶行知对“晓庄精神”与校旗寓意的解读
  陶校长在1926年12月写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一文中说道:“本校的精神可以拿本校校旗之意義来代表。旗之中心有一个小圆圈,里面有个‘活’字代表所要培养之生活力。圈外有个等边三角,代表教学做三者合一。三角上面有一个‘心’放在当中,表示关心农民甘苦之意。左边有一支笔,右边有一把锄头。三角之外有一大圆圈放射光芒,好比是太阳光。四面有一百个金色星布满全旗,代表一百万个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使个个乡村都得到光,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光。”[3]
  二、指导员杨效春对“晓庄精神”与校旗寓意的解读
  指导员②杨效春在1928年7月编写的《晓庄一岁》一书中说道:“本校的精神可以拿本校的校旗的意义来代表。旗的中心,有1等边三角形,代表教学做合一。三角上面有一个心放在当中,表示关心儿童生活,农民甘苦之意。左边有1支笔。右边有一把锄头,表示手脑双全的教育之意。三角之外有1大圆圈放射光芒。好比是太阳光,表示我们导觅光明之意。四面有100个金色星,布满全旗,代表100万个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使得个个都得到光,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光。”[4]
  三、晓庄学生对“晓庄精神”与校旗寓意的解读
  第一届学生李楚材在1931年2月写的《破晓》一书中说道:“我们的校旗中央有一个三角形,代表教学做合一;三角上有一颗红心,表示献给农民的心;三角里有一牧童,倒骑牛背,横吹短笛,象征乡村的天然乐趣。周敦颐有诗云‘东风吹牧出长坡,谁识阿童乐趣多?归路转鞭牛背上,笛声吹老太平歌。’旗上布满一百颗星,代表一百万个教师改造一百万个乡村。”[5]
  以上从校长、指导员到学生的不同记载和解读中可知,晓庄校旗所代表的晓庄核心精神没有变化,即教学做合一,改造一百万个乡村,进而达到改造社会和国家的精神!但是通过比较三者的话语,可以看出晓庄校旗的寓意也有区别和不同。首先,他们三人对于校旗的记载时间,分别是成立前的1926年12月、成立一年后的1928年7月以及晓庄学校被封③后的1931年2月,时间跨度基本是两年,但是短短的两年时间对于晓庄学校来说会改变很多,晓庄当时所处的时局也是不断的变化,从炮火中成立到获得国民政府的支持再到被国民政府强制查封,所以对于校旗寓意的解读也就存在了不同之处。其次,陶校长的解读是在成立前的理论阶段,杨指导员的解读是在晓庄学校事业开办的高峰试验期,学生李楚材是在学校被封闭后投身于乡村教育的社会实践期。最后,陶校长主要注重突出“活”和“心”,把活的精神和热情的心投入到改造乡村教育进而改造社会的事业中!杨指导员主要注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要开展手脑双全的教育,关注儿童以及展示晓庄现在的教育是在导觅中国乡村教育的光明!学生李楚材主要突出乡村的乐趣以及愿意在学校被封离校后做一个传播“晓庄精神”的“牧童”!
  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尽管只存在了短短三年多些的时间,但其产生的“晓庄精神”影响深远,在学生毕业前,正如杨效春所说:“陶行知发表临别赠言,以离校后应发扬晓庄精神相勉励。”[6]因此,对于晓庄校旗寓意的分析解读,有利于我们后来的晓庄人更好的去传承和发扬“晓庄精神”!
  (作者单位:1.上海财经大学;2.田楼中学)
  注释:
  ①1927年3月15日成立。
  ②“本校各科教授称为指导员,不称为教员,他们指导学生教学做,他们与学生共教、共学、共做、共生活。”
  ③1930年4月12日,被国民政府强行封闭。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56.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87.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92.
  [4]李定开.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上册)[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56.
  [5]李定开.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上册)[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288.
  [6]陶行知先生纪念委员会编.陶行知先生纪念集[M],1946,327.
其他文献
摘要:How to Teach English是一本英文版关于英语教学的专业读本,论述著名英语教学专家杰里米·哈默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指导。本文将根据摘录部分精华章节,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历,分析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并以此号召准教师们对英语教学的思考探索。  关键词:How to Teach English;英语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
期刊
摘要:笔者分析了当前处于初高中衔接阶段高一学生英语学习面临的挑战,尤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众所周知,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一个重要考察项目之一。初中与高中两个学段的阅读能力要求各有不同,如何使之顺利衔接一直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难题。本文从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衔接问题,初高中英语阅读课特点及要求,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初高中英语阅读衔接中存在
期刊
摘要:目前,多数大学的文化建设只注重课堂之外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层面和环节,课堂文化总是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或遗忘。加强课堂文化研究,建构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成为大学从根本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可以优化大学课堂文化氛围,构建和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使大学生保持客观、辩证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增强抵御和辨别的能力,并对改善大学课堂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本
期刊
摘要:社会对教师教育的需求已从数量的增加到质量的提高,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需要,课程的选择与构建是提供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地方高师院校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存在课程目标模糊、课程理念滞后、课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地方高师应如何进行课程改革,笔者从明确目标、优化结构、开发优质课程资源三方面展开。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
期刊
摘要:自2006年教育部批准首批3所高校设立本科翻译专业以来,在学科本身发展和市场内在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翻译学逐渐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中独立出来,并逐步开始了其自身的专业建设。但由于其本科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始阶段,仍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翻译本科专业的建设过程中需得到注意及解决。  本调查以湖北省两所高校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为例,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对英语翻译专业本科学生的自我定位现状进行调
期刊
摘要:优质而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迅速促进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也能对整堂课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升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促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一环节。笔者以自己的一次公开课经历为例,结合中职外贸专业课教学,在剖析反思中分享对有效课堂导入的理解。  关键词:中职;外贸;导入;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200-01  培育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学校永恒的职责和义务,学校关工委是关心下一代事业的一个重要组织,是学校育人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校关工委在市县关工委、教育局关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加强自身建设,配合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在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摘要:大学期间,三年家教的社会经历,愈来愈深刻的认识到,教育观念是父母教育素质的核心,对家庭教育的目标、方向以及家长的教育行为起着一定的制约和指导作用。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所以最终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本文拟从成才的角度谈一谈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问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成才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236-01  广州市白云区新科小学位于广州城乡结合部的白云区均和街新科村,学校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8平方米。学校以“存善念于心,育善道之人”为办学理念,以创建“善文化”特色学校为办学价值核心追求,以“日行一善善行一生”为校训,形成“择善而从止于至善”的校风,“谆谆善诱乐教善导”的教风,“善善从
期刊
中图分類号:G812.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232-01  民汉合校在思想认识、教育管理、教学认知等问题上都存在差异。基于此,将教师的心连在一起,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要让民、汉教师对校长的管理有统一的认识等问题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命题。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我认为成立民汉1+1班主任工作室很有必要。  一、构建班主任工作室的意义  1.创建一个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