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也是生活的刚需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ing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一天,我独自漂流在茫茫的大海上,我会选择一本书为伴。”在1974年的国际儿童图书节的献词上,英国女作家尤安·艾肯这样说。时过境迁,书里描写的世界可能已经改变,但人们对阅读的爱却鲜活如初。
  “双11”结束没多久时,有一组数据让人意想不到:图书销售额增长近90%,30分钟破亿元,21—30岁的年轻人成为购书主力……
  这些数字令人意外。在这样节奏轻快的时代,不少人忧心国民平均阅读量的下降,也产生了读屏与读纸孰优孰劣的介质之争。但实际上,无论是孩童还是老人,无论是凿壁借光的清苦,还是坐榻品读的享受,阅读从来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刚需,无关时代,无关媒介。
  有人说,海明威阅读海,发现生命是一条要花一辈子才会上钩的鱼;凡·高阅读麦田,发现艺术躲在太阳的背后乘凉;弗洛伊德阅读梦,发现一条直达潜意识的秘密通道……林语堂曾说:“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阅读总能帮助人们透过薄薄的纸张,感受历史进程的脉搏;总能启迪人们略过苍白的语言,体验人生百态的曼妙。如果说,人生的旅程就是探寻一个又一个未知的可能,那么阅读,或许就是不同世界的入口。
  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阅读这种近乎“复古”的慢节奏能绵延至今,除了依靠其經久不衰的魅力外,氛围的培育与凝聚也不可或缺。年轻人的选择,证明了阅读的需求端依然旺盛,而数字阅读的红火、线下书店的重生、城市图书馆的包容、乡村书屋的遍布,也证明了阅读的供给侧功不可没。
  但年轻人对阅读的渴望不止于此。最近,一场脱胎于“伦敦地铁读书行动”,名为“我准备了10000本书,丢在北上广地铁和你路过的地方”的“丢书大作战”火热上演。毫无疑问,这种“漂流瓶”似的读书传递活动将面临恼人的交通、路人的冷漠或旁人的不解,但一群年轻人却热情满满,让拥挤的地铁和乏味的城市变得不一样。或许,这就是阅读带给他们最初的感动。
  推崇阅读的人不会老去,而热爱阅读的人却会不断新生。正因如此,阅读带给我们的感动,才能源远流长,没有尽头。
  (选自《人民日报》)
  【赏析】
  有人常说,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缺少静心阅读的沉稳了,可“双11”的实际数据说明阅读群体仍在坚守;也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宁做“低头族”,也不愿点亮书籍的明灯,可全民阅读的风尚已经吹得人神清气爽。的确,我们越是倡导什么,或许意味着我们越是缺少什么,但这并不可怕,就让阅读成为我们的刚需,就让阅读的享受深入我们的血液,滋养我们的人生。
其他文献
凭借《爸爸去哪儿》红遍中国的林志颖、小小志父子在法国图书节遭遇尴尬。在儿童读书活动中成绩遥遥领先的小小志被法国图书馆婉言劝退。林志颖父子的这次尴尬事件值得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每一位中国父母深思。  一日,林志颖带着儿子小小志到法国里昂去旅游,恰好赶上读书节。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当地最大的市立图书馆开展了一项活动:两周内,谁读书最多,将有一份大礼物送给他。  林志颖和其他家长一样,赶紧给孩子报了
期刊
回首成长的历程,五颜六色的记忆或美好或悲伤,总有一些难以遗忘……  尴尬是绿色的  记得幼儿园时不谙世事,学会了新词总爱炫耀。一個小朋友学会了“反正”这个词,很快就在班上流行,因为意思相反的字竟可以组成词,很是时髦!于是“反正”一词被大范围使用,各种无厘头的句子油然而生。但后来大家觉得它带有蔑视、不屑一顾的意思,又开始莫名地讨厌起这个词来,并且签订了“条约”——谁说了这个词,就表示要断交,要讨伐而
期刊
前些年,单位还烧锅炉。有一次,几个人出去吃饭,我说,咱们把烧锅炉的王师傅一块喊上吧。同去的人有些瞠目,我去喊王师傅,王师傅也有些吃惊。彼时,他正把一铁锹煤送到炉膛里,铁锹停在半空,也表达着黑色的惊愕。王师傅以为我在逗他,但分明不像,因为我们并不熟识。他说,都有谁啊。我说,大部分都是老师。他说,那我带一瓶酒吧。我点点头。  他带去一瓶二锅头。酒桌上,他显得很不适,低着眉,不说一句话,一只手不断搓着另
期刊
一个水手的儿子在他很小的时候,第一次随大人上船去玩。  他伏在甲板上看海,忽然他看见在船后有一条很大的鱼。他指给别人看那一条大鱼,但奇怪的是没有人看见这条大鱼。  大家想起来一个传说,说海里有一种怪物形状像鱼,一般人看不见。如果哪个人能看见它,这个人将因它而死。  从此这个人不敢再到海上,也不敢再乘船。  但他经常到海边,每次他走到海边,都能看见这条大鱼在海里出现。有时他走在桥上,就看见这条大鱼游
期刊
当你收到一份期盼已久的录取通知书时,心中一定会抑制不住地激动,如果还能收到一份别出心裁、精心设计过的录取通知书,岂不更是兴奋?  10年来,陕西师范大学始终坚持用毛笔为新生书写录取通知书。这要求学校的老教授们连续花费一周的时间来完成书写工作,其中年龄最大的教授已经83岁了。这种传统,一写就是10年,而仅2016年一年,就有将近4500份的毛笔手写通知书发出。这样的通知书,你会喜欢吗?  【弦外之音
期刊
你有没有想过,当食堂阿姨从点餐窗口走出来,梳上美丽的发型,化上精致的妆容,会是什么样子呢?简单!在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餐厅便可看到。  做飯、打饭、打扫、洗碗……忙碌琐碎的工作是食堂阿姨们每天的固定任务,阿姨们的脸上有明显的岁月痕迹,双手上尽是劳动的印记。正值感恩节,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同学就来到食堂,邀请食堂阿姨们拍上一组写真。  “我真的是从来都没有化过妆……”王阿姨局促地说。同学们说明来意后
期刊
2016年9月30日,辽宁辽阳的金先生的父親突发疾病倒地,送医后不治离世。十几天后,金先生看到亲属转来的一段视频:父亲倒地后救护车赶到前,一个女孩跪地施救,不断地说“您再坚持一下”。30个胸部按压,紧接着两个人工呼吸,每分钟要按压100次。这一镜头让金先生再一次泪奔。随后,金先生发微博寻找救人女孩,全城热转,当天就有了结果。女孩叫马琬茹,是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学护理专业,在美容院打工。事发时,面对救
期刊
宋代词人宋祁,字子京。他的哥哥宋庠,二人俱有文采。宋祁同他的哥哥同一年参加科考,同一年都中了进士,而宋祁则名列第一。当时内庭章献太后对皇帝说:“宋祁是弟弟,宋庠是哥哥,宋祁虽然考得好,但不能将他取在哥哥前面。”于是皇帝就只好将宋庠取在第一名,而将宋祁排在第十名。他兄弟二人由此也就出了名,因为兄弟二人都在朝做官,人们也就将他们二人称作“大小宋”。  宋祁写词,才思特别敏捷,而且出语流利,善化前人诗句
期刊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傲立霜雪,一枝独秀的梅花是历来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特别是宋代,咏梅词更多,但能尽得梅花神韵的上乘之作却并不多见。李清照的这首《玉楼春·红梅》当属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赏梅的矛盾心态。  首句从红梅的形态写起。作者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美好,这些都抓住了梅花的特征,活画出花瓣的松柔、嫩腻与初
期刊
心灵的阳台筑有真爱的小巢,祈求有梦的夜晚,会飞来避雨的小鸟。纯色的天空垒有心灵的城堡,期待纯真的自然,带我走进玻璃的天堂。弥补我的过错,放飞自然的心跳,我想我该做些什么了。  “哥,那鸟儿好漂亮,帮我捉住它。”我不知当时的自己是幼稚还是可笑。当哥哥把鸟儿放在我的手心里,错误的结局已注定。我开心地接过鸟儿,好漂亮的羽毛,好清脆的声音。沉浸在满足的快乐中的我却忽视了那一对无助的翅膀,略过了那一个哀求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