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叔禹从疏泄论治慢性胃炎经验撷菁

来源 :中医药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ongtao3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叔禹教授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为情志失调、脾胃气机升降不利,因此其治疗大法当为燮理气机,调节情志.杨叔禹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从疏泄论治慢性胃炎,创疏泄学说及疏泄系列方,着重恢复中焦气机升降,其于治法上取辛开苦降、调和肝脾,并结合“肝主疏泄,脏腑协同”的特点,脏腑同调、间者并行,佐以音乐、运动的建议,疗效显著,值得推广.本文结合医案,重点阐释杨叔禹教授从疏泄诊治慢性胃炎的经验.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选穴思路.方法:从刺激吞咽中枢、不同吞咽分期、中医病因病机的角度分析针刺选穴思路,分析针刺头皮、项、口颊、舌、咽、喉六部穴位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性.结论:针刺头面颈项部穴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中西医理论基础和较好临床疗效,在选穴时应注重调脑神、通窍机一体化的治疗方案.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归属于“经筋病”范畴,经筋理论可以诠释本病的生理病理并指导治疗.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针刺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水肿、降低局部炎症因子等致痛物质、松解组织粘连,即松解筋结、缓解疼痛.温针的温通之力可补针力之不足,使温热之力沿针体直达针刺部位,并扩散至深层组织,使针刺效果更佳,对临床运用经筋理论指导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围绕《辨疫琐言》,上溯晋唐,着重对明清以来吴又可、戴天章、杨栗山、李炳等医家对瘟疫病因的认知逐一解读,并对其证治经验,重点对解表法、下法的运用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演绎,从中领略中医学术的流变与进步的轨迹.援古证今,疫气与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互通.李炳所采用的清化法,宣清化浊,以气制气,取药物的轻清、芳香之气以化疫气,独树一帜,举重若轻,实寓清除病毒之意.
期刊
目的:腰背肌筋膜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劳损性疾病,西医治疗此病易反复,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临床常用的温针灸疗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施灸面积也比较局限,故泰安市中医医院推拿科针对此问题对传统温针灸进行改良,为中医外治法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更好的思路.方法:应用集热灸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结果:集热灸疗法相比于传统温针灸疗法热力更强、施灸范围更广、操作更方便安全.结论:采用集热灸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更加安全有效.
肝硬化腹水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的并发症,长期反复腹水可引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等,预后不良.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肝、脾、肾功能受损,气血津液代谢障碍所致.陈文慧教授认为肝硬化腹水患者由于病程长以及在反复利尿治疗后,病机多表现为气阴两伤、虚实夹杂,故在治疗上应以健脾利水治其标,益气养阴扶其正,标本兼顾,攻补皆施,分期论治,疗效较佳.
报道穴位注射诱发银屑病同形反应1例,7 a前患者腰背部出现少许红斑、丘疹,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经治疗后皮损消退.4个月前患者腰背部皮损复发,经穴位注射后在针刺部位出现直径3 cm~5 cm的银屑病样皮损,结合病理诊断考虑为银屑病同形反应.
疑难病、老年病、慢性病患者,很少出现单纯的寒证或热证,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证.而辨“寒热”属八纲辨证思想,有重要临床意义.针刺疗法为临床常用外治法,具有安全、价廉、效验的特点.现将临床运用针刺疗法为主,调节脏腑平衡治疗寒热错杂证经验分享于下,抛砖引玉,以期进一步发展外治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三阴三阳”六气淫胜的发病机理,《黄帝内经》基于六气标本中气关系知识,发现人体的禀质不同,淫胜之六气会有异样的气化现象,因而六气致病就会有“从本而(化)生”“从本从标而(化)生”“不从标本而从中气而(化)生”不同的类别,于是从六淫之气自然属性和人体禀质偏颇两个维度,构建了六气淫胜伤人致病的机理模型.
目的:对腰背部闪罐及督脉隔姜灸治疗低热不愈案进行观察与报道,为临床治疗此类特殊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肺俞、大杼、风门、脾俞、胃俞、大肠俞及膀胱经位置进行闪罐,后配以督脉隔姜灸,每日1次,5d为1疗程.结果:第1次治疗之后,患者自觉轻快,仍有低热,继续坚持上述治疗满至1个疗程,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继续巩固治疗1个疗程,患者体温基本正常,36.4℃左右,未见明显波动.结论:闪罐法可反复牵拉皮肤,配合背部穴位作用,可有效促进背部气血的疏通运行,隔姜灸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散滞、扶正固本的作用,二者配合,对于
古语云“医战相通”,医、战两者皆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经验总结,具有共同印证、相互补充、协同发展之效.本文分条析辨、引经据典,旨在阐明医、兵互通之理,以明中华民族之慧,并联系实际,将理论精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有以古通今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