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单元复习的“结构化”教学设计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_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生认知与知识发展两个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烃单元知识目录结构,并重点就单元核心知识的学科思维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利用“一表、一图、六思维”结构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认识思路、知识关联与核心观念的结构化水平,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立德树人导向的学科育人方式,已受到化学基础教育领域一线教师的高度关注.在执教苏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时,尝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凸显了化学教学的价值追求,从而为进一步做好化学教学中的学科育人提供有益的参考.
结合美学元素,从整体、布局、字体、语言、色彩和符号等视角,研究提出美学共鸣化学板书雕刻的依据、套路、模型、原则,以期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有序思维的培养,在选修课程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教学中,利用数字化实验设计“原电池装置的改进及原理”的探究教学,通过建立原电池原理的系统认识视角和分析思路,实现由单液原电池到双液原电池装置的改进设计、原理分析和应用举例,培养有序思维,构建有序思维模型,发展模型认知水平.
初中化学知识点繁多且连贯性不强,学生在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上如果缺乏系统的梳理容易造成事倍功半效果,为解决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上的困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STSE情境教学,在课堂趣味性的前提下增加了生活化、技术化、环境化思想,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迁移和重建,将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同时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环境问题等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参与意识.
多年的高中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学习苯甲酸重结晶时存在较多疑问.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借助项目式教学的优势,以“制备防腐剂苯甲酸”为总项目,将项目拆解为5个与化学相关的任务,其中2个前期准备任务,如“比较制备苯甲酸的常用方法”和“甲苯氧化法的再拓展”;2个中期制备任务,如“设计分离苯甲酸的路线图”和“实验室制备苯甲酸”;1个后期提升任务,如“苯甲酸的防腐原理”.通过本次项目的学习,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学科素养均得到较大提升.
将化学反应的利用融入项目式教学中,在真实问题情境下探究并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感受化学的价值.基于此,以“研究车用燃料”为主题,通过燃料大比拼、选择车用燃料、优化车用燃料等活动,建构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角度研究化学反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尝试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反思从情境素材的挖掘、项目任务的规划、实践活动的渗透等角度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是指批判、求实、实证、创新、协作等精神,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5大维度之一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重要内涵之一.以CO2甲醇化微项目为主线,利用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分析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速率、机理,基于数据、图式、理论等求实、求证、创新,突显微项目教学对科学精神独特的培育价值.
在分析社会责任素养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过分关注理论的考点,忽视了教材中依次递进的社会责任素养的问题,以“水的净化”为例,选取具体的真实事件从未经净化、首次净化、再次净化、水的使用四方面开展学习,引导学生知道、领会、应用、实践本节课的知识,将社会责任素养从意识内化为行为,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与社会责任感.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化学学科需要更进一步研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而培养的根本阵地在课程,落实在课堂.所以可以从课堂的设计与打磨入手进一步研究化学学科育人的实施策略.第一,师生转变教与学的观念,从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发展角度来落实知识点的教学与考查目标,第二,从学科发展史、学生生活实践角度挖掘学科的育人价值.第三,借助数字化实验、微型化实验等辅助,丰富课堂活动形式,增强学生自主体验.
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命题理念,以H2O2氧化Fe2+实验中的“异常”现象为例,展示了实验探究活动设计和试题编制的过程.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反思了试题设问的层次性以及由试题引发的学术思考和对微观探析素养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