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菜用甘薯品种引种比较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合湖南省推广栽培的菜用甘薯新品种。[方法]对引进及自选的10个菜用品种甘薯茎尖产量以及薯块产量进行比较。[结果]CH-3、ZC-1的茎尖产量较高;福薯7-6、47129是较为耐采摘的品种。[结论]CH-3、ZC-1可作为菜用甘薯品种在湖南省进行推广种植。
  关键词菜用甘薯;产量;比较
  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3-043-02
  甘薯又称番薯、山芋、红薯和地瓜等,为旋花科属1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1]。甘薯除了块根可供食用及加工外,其茎尖及嫩叶(菜用甘薯)也可为人们食用。据亚洲蔬菜发展研究中心Villareal等[2]报道,甘薯顶端15 cm的嫩茎和鲜叶蛋白质2.74%、维生素A 5 580 IU/100 g、维生素B23.5 mg/kg、维生素C 41.07 mg/kg、铁3.94 mg/kg、钙74.4 mg/kg、草酸5.1%DW。甘薯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功能,研究表明甘薯的茎尖和嫩叶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果胶,能促进肠胃蠕动和肠管中致癌毒物的排泄,对防止便秘和预防肠癌有良好的功效。常食甘薯茎叶可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血糖含量,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3-4]。菜用甘薯是一种优良的营养保健蔬菜,不仅是正常
  人的营养食品,而且是某些病人的功能食品[5]。菜用甘薯茎尖采用标准应为顶部15~20 cm的嫩尖,具有茎尖脆嫩、光滑无毛的特性。现在市场上所售的是甘薯老叶,食用部分是叶柄,其口感及营养价值与菜用甘薯的嫩茎尖不能相提并论。农业科学工作者经多年努力,选育出了专供吃茎尖和嫩叶的菜用甘薯品种,这不仅拓宽了甘薯的应用领域,而且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蔬菜品种,为城郊农民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门路。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南栽培的菜用甘薯新品种,笔者开展了菜用甘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的10个菜用甘薯品种来源及植物学特征见表1,以福薯7-6为对照。
  1.2方法
  2015年5月上旬,将供试品种种苗扦插在湖南农业大学耘园的试验田中进行繁苗。试验采用起垄栽培,垄宽1.3 m,每垄栽2行,行长5.0 m,走道宽0.5 m,小区面积7.15 m2,3次重复。起垄前施基肥:复合肥375 kg/hm2,7月1日插苗,株距25 cm,每小区栽插42株,苗期追施有机肥1 050 kg/hm2,9月11日进行第1次采摘,10月8日进行第2次采摘。每次采摘之后,施尿素105 kg/hm2,测定供试品种的茎尖产量。11月30日,收获薯块并称重。
  2结果与分析
  2.1菜用甘薯茎尖产量比较
  由图1可知,不同品种的菜用甘薯茎尖产量有显著差异。在2次采摘中,CH-3的平均茎尖产量最高(8 766.00 kg/hm2),比对照福薯7-6增产2381%;44038的平均茎尖产量最低(3 777.83 kg/hm2)。不同采收时期,茎尖产量有所不同,温度降低,茎尖产量有所下降。9月份采摘茎尖的产量高于10月份采摘的茎尖产量。其中湘薯7-2的茎尖产量受温度影响最大。
  由表2可知,在第1次采摘中,CH-3的茎尖产量最高(9 626.55 kg/hm2),比福薯7-6增产15.44%,44038的茎尖产量最低(4 309.50 kg/hm2)。方差分析可知,CH-3和ZC-1的茎尖产量显著高于台湾香薯叶、CH-1,极显著高于48033、44038,其余各品种间茎尖产量差异不显著。
  由表3可知,在第2次采摘中,CH-3的茎尖产量最高(7 905.45 kg/hm2),比福薯7-6增产35.82%,44038的茎尖产量最低(3 246.15 kg/hm2)。方差分析可知,CH-3的茎尖产量显著高于湘薯7-2,极显著高于48033、44038,其余各品种间茎尖产量差异不显著。
  2.2菜用甘薯薯块产量比较
  由表4可知,福薯7-6的薯块产量最高(16 580.55 kg/hm2),台湾香薯叶的薯块产量最低(1 804.95 kg/hm2)。方差分析可知,福薯7-6的薯块产量显著高于44038,极显著高于CY-1、CH-3、湘薯7-2、CH-1、ZC-1、台湾香薯叶,福薯7-6、47129、48033的薯块产量差异不显著。
  3小结与讨论
  茎尖是甘薯植株中光合作用最为活跃的部位,茎尖被采摘后,地上部植株及地下部薯块中可溶性糖的形成和积累受影响最大,所以采摘茎尖次数直接影响到茎尖产量、薯块产量和薯块品质[6]。采摘菜用甘薯茎尖时,要保留20 cm以内的分枝不被采摘,以保证光合作用强度和养分充足供应,促进植株分枝及新叶生长[7]。菜用甘薯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18~30 ℃,在这范围内温度越高其生长越快[8]。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是蔬菜供应淡季,此时甘薯茎叶生长旺盛,恰好可以作为叶菜类的替代品上市[9]。综合该试验结果来看,CH-3、ZC-1的茎尖产量比较高,可以作湖南省菜用甘薯品种推广栽培,福薯7-6、47129的薯块产量受茎叶采摘的影响较小,是比较耐采摘的品种,可以同时兼顾茎尖和薯块产量。菜用甘薯品种比较喜水,故栽培中应经常浇水施肥,在采摘后1~2 d施少量的尿素水进行催苗,促其早发、快长。
  此次试验首先要进行引种,引种数量较少,还要进行繁苗,因此直到7月上旬才开始扦插,在种苗充足的情况下,5月上旬就可以进行扦插。2015年,长沙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少,试验田灌溉条件比较差,不利于菜用甘薯的生长,导致此次试验只能采摘2次,此次试验茎尖采摘长度为20 cm左右,所以产量略高。根据市场销售情况来看,花叶菜用甘薯品种更受欢迎。
  参考文献
  [1] 陕建伟.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概述[J].北京农业,2007(9):13-14.
  [2] VILLAREAL R L,TSOU S C.Sweet potato tips as vegetable[J].Hort science,1979,14:39,46.
  [3] 王庆楠,戎新祥,赵荷娟,等.菜用甘薯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前景[J].南京农专学报,2003(1):20-23.
  [4] 郭振东.甘薯保健新概念[J].粮油食品科技,2000(5):41.
  [5] 雷碧瑶,卢虹玉,陈秀文,等.7种菜用甘薯茎尖的感官评定和营养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24):232-234.
  [6] 范文秀,欧行奇.叶菜型甘薯茎尖中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7,14(9):62.
  [7] 赵荷娟,王庆南,程润东,等.茎尖菜用甘薯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5(21):74.
  [8] 卢建新.甘薯菜用品种的筛选与利用研究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2(1):9.
  [9] 王家才,杨爱梅,胡中好.菜用甘薯的开发利用及生产规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48.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先进的管理思路,加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引导科研基础建设经费的使用,已越来越成为高校建设自身科研实力的途径。包含自身的体制特点,人员特点,学科特点。对中央高效基本科研业务经费制定相应合理的管理方法和规则.能够促进青年科研工作者启动自己的科研构想.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平台的水准.也能够进一步满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科研基础的要求。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研究基础 培育  中图
蔬菜水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必需的农产品,其质量安全状况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其中农药残留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以防城港市为例,通过连续10年对蔬菜水果生产基地的风险监测
本文介绍了KUKA机器人车身打号系统,它主要用于混合车型的车号打印,较详细的介绍了车身打号机的自动流程及出现问题后的解决措施。
利用贵州省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2010~2013年发生在黔西南州的闪电从年变化、月变化和雷电流强度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发生在黔西南州雷电的分布特征和活动规律。结果表明
两汉时期,社会上的复仇之风十分盛行,有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方面的原因。透过这一现象,可窥见儒家思想在汉朝社会中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及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法律的一些特点。
由于振动台扫频信号频率成分复杂,如何从复杂振动信号中提取时变的振动参数是振动台性能检测和控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系统分析振动扫频信号检测要求的基础上,基于可编程
按照精益生产的"准时生产"理念对楚雄子午育苗工场的苗盘清洗、消毒、装盘、播种、入池等生产环节进行精益化改造,将分散、割裂的环节整合起来,建立流水线作业流程,消灭了中间
鞍钢齐大山地区两个不同铁浮选流程选矿厂及选矿厂热电站的灰渣及灰渣水排放至同一尾矿库,依据设计中水量平衡计算比例配制的混合水为浮选用水时,齐大山选矿厂(以下简称齐选厂)浮
本文研究了用溶剂萃取净化高冰镍精炼中一次合金氯气全浸含高铜的氯化镍溶液和铜回收工艺。选择N235(叔胺)-石油亚砜-260号煤油萃取体系,离心萃取器做为萃取设备,设计了溶液净化和铜回收全
[目的]确立麦后夏直播花生栽培模式下的氮肥高效施用技术。[方法]以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常规施肥、包膜控释尿素、混合施肥3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