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桥接再植拇指完全离断伴皮肤缺损一例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h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7月,我们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对1例拇指完全离断伴皮肤缺损患者进行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额颞部不同密度组织上设计整块多孔硅胶假体,在内镜辅助下置入假体,矫正额颞部低平的方法。方法在计算机辅助下设计额颞部整块硅胶假体的三维图像,以三维图像为基础设计所需金属模具及制作硅胶假体,高温、高压消毒备用。在内镜引导下置入假体。结果20例患者接受了治疗,术后均切口愈合良好,无积液,无面神经、眶上神经损伤,无假体偏斜,随访半年,外形满意。结论计算机辅助下在额颞部不同密度组织上设计额颞部整块
期刊
目的探讨改良螺旋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缺损,并用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改良螺旋桨腓动脉穿支皮瓣对1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供区采用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腓动脉穿支皮瓣面积为5.5 cm×3.5 cm~13.0 cm×7.0 cm,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面积为7.0 cm×4.0 cm~10.0 cm×6.0 cm。结果所有
目的通过建立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下颌不同后退距离在咀嚼肌加载时对近心骨段宽度的影响。方法将1例颅骨模型的DICOM数据导入计算机,辅助MIMICS及ANSYS软件,逆向生成包含颞下颌关节及牙列的下颌骨模型,模拟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BSSRO)不同后退距离下,咀嚼肌早期加载时近心骨段的位移变化。结果BSSRO术中远心骨段后移3 mm、8 mm时,近心骨段增宽均值为2.955 mm和3.490
目的通过对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牵引成骨术前、术后咬合力变化的比较分析,探讨手术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22例半侧颜面短小患者,年龄6~10岁,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矫治,采用机械式咬合力电子测量仪对患者手术前、后双侧磨牙区、双侧前磨牙区及切牙区最大咬合力进行测定,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咬合力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患侧磨牙区、患侧前磨牙区、切牙区、健侧前磨牙区
期刊
目的探讨不采用内固定的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FDA2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采用无钉(不采用内固定)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FDA2外翻患者13例(15足),比较手术前后FDA2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夹角纠正程度。采用AOFAS评分评估患者临床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6个月。FDA2外翻角由术前38.8°减小至13.1°,平均
目的研究不同纯化方式对负压抽吸获得的脂肪颗粒悬液中各组分比例及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常规肿胀麻醉下,通过负压抽吸的方式获得脂肪颗粒悬液,将其分为静置组、离心组和过滤漂洗组。①静置组:根据不同的静置时间(30 s、1 min、5 min、10 min、30 min、1 h、4 h、12 h、24 h)分为9组;②离心组:采取不同的离心时间(3、5、10 min)及不同离心速度(1 000、2 000、
人体美是整形外科医生的职业追求,审美是整形外科医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西方美术中人体的表现即来自于现实,又具有理想主义色彩。我们尝试以人体美学判断为主线来赏析西方美术作品,理出人体美学标准的嬗变轨迹以启发大家对于人体美的思考。
随着导航技术在医学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颅颌面整形外科也迎来了应用手术导航的新时代。其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复杂面部骨折、截骨、唇腭裂等方面的治疗。本文就导航技术在颅颌面整形外科的原理、发展及其应用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