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特点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众多艺术类汉语借词。这些词汇对丰富英语词汇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本文分析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的构词法和文化特点,对英语国家和英语语言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汉语借词 中国艺术文化 构词法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been borrowed in various field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lexical and culture features of Chinese loan words on art which illustrate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as well as on the English language .
  【Key words】Chinese loan words;Chinese art and culture;word-building
  一、引言
  英语是开放性和包容性很强的语言,大多数词语都源自于其他语言,如拉丁语、德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等五十多个语种,其中也包括汉语。汉语借词要进入英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英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英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从汉语借来的英语词语通常采用音译、意译、音意合译和音译加词缀这四种方式产生。这些词语进入英语后都必须经历“英化”改造后融入英语语言的词汇体系和语用表述系统。1989年版的《牛津英语词典》里收录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一千三百多个,加上日常生活中未被收录的词,估计在两千个以上。这些借词涉及中国的艺术、科技、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本文通过自己收集语料,就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从文化和构词法两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加深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感悟更多的语言现象。
  笔者从媒介的角度把收集到的艺术类汉语借词(不包括派生词、功能转换词)分类如下:
  二、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的历史成因和文化影响
  上面列举的艺术类词汇基本属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范畴,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艺术对英语国家和英语语言的重要影响。十七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出于海外扩张的需要,与当时中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1637 年中英两国开始直接建交后,随着西方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了解的深入,一些反映中国传统艺术的汉语借词应运而生。pipa(琵琶)、Peking opera(京剧)等艺术类英语词汇都是在那段时期里出现的。二十世纪至现在的这段时期,中国经历了几次重大社会变革,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多,大量反映文娱生活的艺术类借词涌入英语。可以说,中国国力的增强,频繁的国际往来促使这段时期艺术类汉语借词得以快速增长。
  三、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的构词法
  艺术类汉语借词渗入英语后,一方面逐渐为英语同化,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其特有的语法特征。从拼写形式来看,两个音节的艺术类汉语借词一般不采用分写式,而采用合写形式,如penjing(盆景)、erhu(二胡)、qinyi(青衣)、daomadan (刀马旦)等,如为专有名词,一般第一个字母大写,如Yuju (豫剧)、Erhuang(二簧)、Yi Ching(易经)等。从数的形式来看,借词中的名词多反映英语名词的曲折变化,即多数可数名词通过加后缀 -s变成复数,如sheng-shengs,erhu-erhus等。从借用形式和词汇特征来看,艺术类汉语借词主要采取音译法和音译混合法等。音译法指通过汉语词汇的发音转变成英语词汇的方式,艺术类汉语借词大多数使用这种形式。如 xun是汉字“埙”的音译,Jingbai(京白)、wudan(武旦)、qinyi(青衣)等都是根据汉语拼音拼写而成,而且通过对语料进行分析,艺术类汉语借词的发音转化语主要由中国官话(普通话)的发音为主,另外,有少数音译词是由方言的发音转化而成的,如 tao(道)、Wu-ts’ai(五彩釉)都来自于方言的音借词。音译混合法是将原词一分为二,一半音译,一半意译构成借词的一种方式,如音译混合词Peking opera(京剧),它由汉语借词Peking和英语词汇opera组成;Nuo dance(傩舞)有汉语借词Nuo和英语本土词汇dance复合而成。
  总之,通过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可以看到英语借词构词法的一些规律,以及影响中国和英语国家交流的艺术方面的社会文化因素。从英语语言学研究这一角度考虑,借词能促进民族语言的创新和发展,能丰富语言的内涵和表达方式,还能填补借入语言的语义空白,丰富构词方式。由于英语词汇发展很快,笔者能力有限,收集的语料不够全面,还做不到完整反映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的全貌。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增强,中外艺术不断融合,大量艺术类汉语借词正在进入英语,将作为笔者日后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课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陶岳炼.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J].台州学院学报,2006,(2).
  [3]陶岳炼,顾明华.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文化渊源及其语法、语用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
其他文献
Rod Ellis claims that no theory of L2 acquisition is complete without an account of L1 transfer,which arouses much interest of phonetic linguists to probe into
期刊
室内设计是我国建筑装饰的一种,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室内设计艺术也正在逐步完善,形成了一种新的理论知识。装饰艺术是
【摘要】外语学习中,许多因素都影响着学习者,其中学习动机作为内部因素,因其复杂性备受研究者关注。其次,文化因素对外语学习动机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给予文化教学足够的重视。利用文化教学这种外部因素改善学习者的动机,能够极大提高语言学习效果。因此,本文结合文化教学和外语学习动机理论,针对文化教学对外语学习动机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文化教学进行综述性研究。  【关键词】文化教学 语言学习动
Although the British Monarch has already lost its true powe to govern the country,it is still a key element in British societ and culture for its specialty in t
期刊
In English,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idioms which are very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But,where do they come from?How do the people use idioms to express
期刊
【摘要】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整体性的学习,形成系统的、完整的、丰富的学习方法。任何一种语言在学习过程中,都应将文化融入其中。英语在学习应用中,若不考虑其文化价值,永远无法上升到一个系统的、专业的高度,这不仅是英语专业教师和学生应当注意的,也是所有应用英语的中国人应认识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英语 文化 融合  众所周知,语言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交流沟通的媒介和工具,而语言的学习,却不仅仅
在无障碍到通用设计转变的城市环境建设过程中,对国内社会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通用设计的重要性,本文结合一些实例讲述了城市环境建设进程中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
【摘要】自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发展以来,译者百家争鸣,形成了多种翻译流派。意境美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就成了连接各个流派的共同点。 本文主要通过引入诗歌意象与意境的联系,来举例说明诗歌的意境美之实境美,并指出诗歌英译中实境美的传达。通过研究,希望帮助古典诗歌英译爱好者更好地翻译诗歌。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翻译 意境美 意象  引言:探究诗歌翻译,鲁迅 有文:“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得到全面贯彻以来,中国以崭新的面貌活跃于国际大舞台并且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一巨大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国内对于高质量口译人员的需求。众所周知,不是每一个双语人员都能成为合格的口译员,除了语言知识这个最基本的要求,语外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笔者认为陪同口译作为口译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而学术界对语外知识与陪同口译相结合的研究较少,所以笔者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口译人员
【摘要】身份一直是专家学者关注的对象。本文将本文结合Simon身份自我方位模式(Self-Aspect Model of Identity)分析面子威胁现象。  【关键词】身份 面子 面子威胁  近年来,身份备受各界学者的关注,成为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重大课题。在语用学的研究中,许多专家学者也将其引入。  一、身份理论  身份是当前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社会个体或群体的社会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