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长大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k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把《最后一课》比作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主旋律就是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配合主旋律的是对郝叟、镇长、邮递员、班上其他学生等人物进行的描写;构成主旋律音符的是对这些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以及布告牌、金龟子、鸽子等进行的细节刻画,它们共同谱出了一首悲愤的爱国主义交响曲。
  文中,作者主要写了小弗郎士逃学、上学的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成一篇完整的作品。此外,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当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时,阿尔萨斯人民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还将失去朝夕使用的母语。这样惨痛的情感该如何表达?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反映出了整个民族的沉痛心情。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十分震撼人心。具体分析如下:
  小弗郎士——天真的孩子
  小说打一开始,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小弗郎士就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他虽然走在上学的路上,但他并不打算去学校,因为老师要检查的分词用法他一点儿也不会,他心里的价值标准是到野外玩比学习更有趣。他关心的事是:唱歌的画眉、晴朗的天空、暖和的天气、操练的士兵。这些事物的确有趣,但是他到底还能管住自己,所以他也很可爱。他虽然明白“最近两年”从布告牌上知道的“败仗”“征发”“司令部的各种命令”都是“坏消息”,可他对布告牌上的各种“坏消息”并不像大人们那样特别在意。他爱看士兵的操练,即使是侵略者普鲁士士兵的操练,他也照样认为很“有趣”。
  小弗郎士——爱国的孩子
  当小弗郎士看到教室中的种种“不平常”的情景时,他终于感到“吃惊”和“诧异”了。格外安静的教室、穿着礼服的老师、脸上带着忧愁、拿着破旧的初级课本的镇上的人们,都让迟到的小弗郎士感到了一种“严肃的气氛”。在得知“最后一课”的消息后,他“万分难过”——他为自己的权利被剥夺而难过,他恨那些“只许”法国人学德语的“坏家伙”。这是一个孩子对像母亲一样的祖国的那种天然的、血肉相连的、朴素的感情。
  小弗郎士——长大的孩子
  祖国被异族侵略这一严峻事实震撼了小弗郎士的心,韩麦尔先生的谆谆教导使他从贪玩变得热爱学习,从幼稚变得懂事。他对自己过去的贪玩深感“懊悔”;对老师、课本都非常“舍不得”;希望付出任何代价回答好老师的问题,而答不出来心里很“难受”;他以从未有过的细心学习“最后一课”,课上的内容他“全都懂”,甚至觉得“挺容易”。小弗郎士的懂事和成熟还表现在他对老师的理解上。以前,他心里记着的是老师的戒尺,给自己的惩罚和“骂”,而现在,他感到被侵略者赶走的老师很“可怜”,这是对具有相同命运的人的理解和同情。在完全明白了老师的话以后,他感到“最后一课”“永远忘不了”,感到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是一个成长中的儿童形象,他的心理变化过程就是他爱国情感由潜在到成熟的升华。
  【形象新解】
  1.在《最后一课》中,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安排韩麦尔先生以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出现,而是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从一个平凡的法语教师入手来写呢?请结合相关资料,谈谈你对韩麦尔先生形象的理解。
  2.有人认为,如果说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最后一课》中的“月亮”,那么,郝叟老头等其他人物就应该是陪衬在侧的“星星”。所以,我们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并完成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分析后,决不应该忽视郝叟老头和铁匠华西特。请从文中找出《最后一课》中与郝叟老头和铁匠华西特相关的词句,并分析其人物形象。(任选其一即可)
其他文献
岁月的车轮在四季的路上碾过,留下了一条条深深浅浅的痕迹。四季的美丽让人流连忘返,让人如痴如醉,我也从中得到了无限的快乐。  当看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时,我就知道春姑娘来了。我站在公园中享受着“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细腻与温柔,此时,太阳是金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走到小河旁,我轻轻地抚摩着一条条纤细嫩绿的柳枝,别提多开心了。我不禁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随风
期刊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四周都喜气洋洋的一片,甚至连空气中也沾染了几丝喜庆。  腊月二十六,我们几个表兄弟姐妹满心期待地迎来了炸煎堆的日子。等父母买来一大包糯米粉及各种材料时,我们几个就跃跃欲试了。按照奶奶说的方法,我们先拿清水把糯米粉按比例搓成面团,再放进沸水里慢慢煮熟;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粉团捞出来,混入余下的糯米粉和糖,搅拌均匀后再用手捏来捏去。结果,可怜的粉团“壮烈牺牲”在我们手中。看看那滑稽的
期刊
那一天,我像往常一样起了床,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后慢慢地往洗手间摸索,不经意间瞟了一眼日历,9月10日!今天……今天居然是爸爸的生日!爸爸平日工作忙,从来就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今天,我要给爸爸举办一个最好的生日会!  我忙把日历捧在胸前,偷偷地潜回自己房间,迅速地拉开抽屉,把日历轻轻地放进去。忙完这一切后,我如同卸下了心头的大包袱。就在这时,妈妈突然走了过来,揉了揉眼睛说:“宝贝儿,今天怎么这么
期刊
土灶像个失恋的人,心灰意冷,似乎早被人遗忘,但我心怀敬意,它一直在我的生命世界里,点亮我的青春年少,让我的那份乡情,燃烧得更加炽热。  我生在陕北乡村,在土炕上度过了婴儿期。可以说,最初的温存是土灶给的。那个时候家家都穷,我家也不例外。饥饿这个入侵者,只有食物才能击退。村里的小伙伴可多了,我们爬上土崖畔上的老榆树,一把一把的嫩榆钱竟吃坏了肚子;我们还向邻村“进军”,偷偷窜到王家梁村的大石沟里,将老
期刊
欲辞舅姑先问人,私向江头祭水神。  ——[唐]张 籍《杂曲歌辞·春江曲》  在中国古代社会,祭祀一直都是邦国中的大事,上自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一个人敢懈怠的。《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记·祭仪》也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可见,祭祀源于人们对天地鬼神既敬且畏的心理,在这一心理的驱动下,人们会按照一定的仪式向神鬼致敬、献礼,以求得它们的宽恕和护佑,这便是“祭”。 
期刊
看来,不下猛药是不行了。  马晓杰咬着下嘴唇,眼睛望着窗外不停摆动的杨柳枝,心里刺刺拉拉的。这几天,他一直在反复谋划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最后锁定——玩失踪。只有失踪了才能体现出自己的重要性。  最近学校里风行起了智能手机、笔记本。那东西确实好用,什么资料、信息,手指一动都能查到。马晓杰就私下看中了一款黑色的TCL笔记本。但是当他信心满满提出的时候,父亲却拒绝得相当干脆。当年父亲下岗,妈妈在家冷嘲热讽
期刊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朵朵哟那个开放哟迎朝霞……”每次听到这熟悉的旋律,身处他乡的我总是心泛涟漪……  台湾和大陆只有一条海峡的距离。每当站在海边,眺望大陆的时候,我心里总会泛起波澜。几年前,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我转学到台湾的一所学校。从那以后,我就成了半个台湾人。尽管刚来的时候有些不适应,但总算慢慢接受并习惯了这里的一切。但是,我始终像所有来台湾的大陆人一样,时刻挂念着自己的故乡。  有一次
期刊
【阅读前言】  点面结合是写作过程中材料组合的一种方法。“点”指的是最能展示人事景物的形象、影响、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整体和局部的组合,二是一般和个别的组合,三是概括和具体的组合,四是主与次的组合。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天下母亲 无不自私  □许冬林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天下的妈妈,都是自私的。  
期刊
也许有人会说,革命就是革命呀,革命怎么会有另外的名字呢?有的,我的太爷爷就说有……  事情还得从1935年的春天讲起。听爷爷说,我的太爷爷洪来喜因为不满地主豪绅的盘剥,怀着救世济民的壮志,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江南红军独立团,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入伍后不久,太爷爷就与战友们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那是九月的一个下午,特委书记周成龙得知一小股敌人将部分物资从莘田畈运往金塔据点。周书记立即派一部分游击队员
期刊
中华文明之所以会上下五千年灿烂不熄,是因为英雄们将文明的圣火代代相传;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是因为英雄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溯流而上,去找寻那些坚贞不屈的民族英魂,去探索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爱国诗人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们的祖国自古以来就多灾多难,爱国忧民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有一个人的作品是其中最杰出的。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