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对检察机关侦查工作的影响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wenw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刑事诉讼法对于证据制度进行了更为严密的规定,其变化对公安机关的刑事侦查和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的侦查工作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证据的种类、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从法理角度可理解的程序正义内涵规定都体现了国家对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统一的重视。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检察机关;侦查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先后写入宪法,而刑事诉讼法有“小宪法”之称,随着宪法的调整,这也就要求刑诉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够适应与时俱进的国情。这是由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环境决定的。新刑诉法对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强制措施、侦查程序、一审程序、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执行程序等方面均作出了部分的调整。在此笔者以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侦查工作为视角,浅谈一下新刑诉法证据制度对反渎工作的影响。
  一、完善证据的概念和种类,为反渎侦查证据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刑诉法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增加电子数据等证据类型。明确说明,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在反渎职侵权工作中,由于社会的进步,以前的一些证据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如果法律不相应的做出调整,那么很有可能侦查过程中有力的证据得不到法律的确认而导致整个案件的失败,但是值得提出的是一些科技型的证据如何才能够被证实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涉及到一个技术问题,因为电子数据与手写数据的最大区别就是电子数据是可以篡改的,这是电子证据的证据效力的最大隐患。因此检察院反渎干警需要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掌握固定电子证据的技术,才能够适应新情形的变化。此外在行政机关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所收集的证据虽然一直以来作为了侦查中的证据在使用,但始终并没有在刑诉法中以明确的方式确立下来,虽然在司法实践中这些证据是有充分的证据效力的,但没有明确证据地位这一点会让反渎工作的相关证据找不到有力的支撑点。而新刑诉法的明确规定则赋予了其证据地位,这是证据制度完善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问题,反渎侦查要保障证据合法。规定通过各种类似于形讯逼供而取得的证据应当排除,并且进一步明确了排除的具体执行程序和因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这一规则的确立是宪法中“尊重和保障人权”最直接的体现,这与我国的国情的变化关系密切,以前我们国家更多的强调打击犯罪,整治好社会环境,为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背景。现在我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前为强调打击犯罪而出现的一些后遗症凸现出来,成为了我国当今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先后在宪法与刑诉法中明确规定了保障人权和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就是为了在最大的限度内保障好程序方面的正义,充分尊重人权。反渎职侵权部门作为检察系统的重要的侦查部门,在办案过程中对于证据的获取方式方面尤其要引起重视,这并不是说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给反渎工作带来的压力,而是反渎部门就如何证明证据并非非法证据而带来的压力,换句话说即使是在刑诉法未明确非法排除规则的时候反渎部门就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了。一方面是有何种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另一方面是如何确保证明有犯罪事实而得来的证据并不是非法证据。这恰恰体现了刑诉法与宪法的统一性。
  三、明确了证据确实、充分的条件,反渎侦查要严格分辨证据。(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这是最基本的条件,是最初原始证据的表层体现;(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这是用法定程序来框定证据的合理性、合法性,最大限度的保障证据的真实性;(三)结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最后用无罪推定的思维逆向排除,使证据的客观真实性进一步呈现。这一条规定在逻辑上对修改前刑诉法中“证据充分确实的”的规定进一步深入和细化,相对于之前刑诉法“充分确实”而并没有加以解释何为充分确实这一抽象规定,新刑诉法均以“法定程序查证+排除合理怀疑”的方式予以逻辑框定,使得证据的权威性、逻辑性、周密性均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这对反渎部门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就是只有证明有犯罪事实的证据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能支撑证明犯罪事实证据的证据,这样才能够在法律上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因此其影响可想而知,之前反渎侦查部门在办案过程中迅速固定下来的证据极有可能因为不具备法定程序查证证实这一环节而失去证据效力,所以在此规定的影响下,反渎部门自身要加强对证据的审查意识,严格区分哪些证据能作为定案依据,哪些不能,对于不能作为证据的要如何补证才能够完善证据链条,只有这样才能严格的用证据说话,有效的打击犯罪。
  以上所讲三个方面是新刑诉法关于证据制度中调整的比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方面,也是法理精神体现的比较明确的几个规定。其实新刑事诉讼法在通过之后一直以来是检察机关所关注和学习的重点,因为其对司法程序的各个环节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其中证据制度可以说是体现巨大影响的核心,因为它不仅确立罪与非罪的界限,更将人文理念和法理精神融为一体,闪耀法治进步的光辉。新刑诉法的调整与改变一方面是我国法律逐渐走向健全的重要一步,是将宪法精神融入法律实务工作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这也给司法实务工作者如何权衡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如何落实新刑诉法中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这一理念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烹饪饮食保健文化形成年代,相当于考古学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及新石器时代早期之无陶阶段。  【关键词】烹饪饮食保健;茹毛饮血;自然火;人工取火;遗址;文化遗存;脑量;生食;熟食;植物原料;动物原料;膳食结构;文化特征  一、中国烹饪饮食保健文化的形成期年代  中国烹饪饮食保健文化形成年代,相当于考古学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及新石器时代早期之无陶阶段,古人类学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时期,距今约2
期刊
【摘要】鉴于我国的国情,社会保障体系的“割据”状态直接导致了“退保”这一独特现象的发生。毫无疑问,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之前,“退保”现象自然会继续存在。而进城务工人员退保的代价是,以前积累的养老保险指数立刻归零。这些还在壮年期的劳动者大规模放弃养老保险,给未来的社会和执政当局留下巨大的压力。这些人未来进入老年期后,将无法在社保的巨伞覆盖之下,获得退休后应得的照顾和支撑,届时社会矛盾将面临加
期刊
【摘要】本文简述了新能源在汽车上运用的意义,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特点、优势和发展现状,以及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新能源;清洁能源;排放控制;环保技术;可持续发展  1、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
期刊
【摘要】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在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文章经过分析,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诸如战略方向不清晰、核心技术缺失及消费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并建议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企业加快技术研发等相应改进措施,以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发展战略  一、前言  本文将基于汽车产业发展的
期刊
【摘要】美国通过国家洪水保险计划,将洪水保险作为国家管理洪泛区的重要手段,通过立法保障,在全国推行强制性洪水保险体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先对对美国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创建背景、主要内容及重要演变进行简单的阐述,然后结合我国地震的情况,得出一些地震保险的启示。  【关键词】洪水保险;地震保险  美国国家洪水保险计划概要  美国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宗旨是通过保险机制补偿洪水灾害损失;通过对各州和各社区
期刊
一、前言  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12,000间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在短短数十年间,星巴克从一个名
期刊
【摘要】据农业部对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呈稳步增长趋势,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以秸秆和薪柴为主,但存在着商品能源消费城乡差距较大,地域差异显著等问题。分析表明,商品能源无法满足中国农村能源发展需求。我国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可供农村地区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生物质能。为促进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建议采取完善
期刊
【摘要】苏联共产党执政的党政一体化体制,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其执政体制的理论缺陷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指导思想,错误地认识资本主义的变化,教条主义泛滥。其执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党的体制与国家体制的关系方面存在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这是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政治体制教训。  【关键词】苏联共产党;执政体制;党政领导;民主与集中  20世纪曾经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世纪。1917年,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
期刊
During this winter holiday, I have read a book called .It was written by the American well-known writer Ernest Miller Hemingway.And it is very well become one of the true clas
期刊
【摘要】近年来,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极大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力促进了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乡村经济状况好转和道路的改善后使得非客运车辆载客现象更加严重,导致各类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大量存在,农村重特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就农村的交通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并如何更好地做好农村客运交通管理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