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挖掘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game1209327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新增设的“数学广角”,进一步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一课教学,用数学的思维提出问题、用数学的策略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归纳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培养对应思想,在体验中培养抽象思想,在探究中培养化归思想,在总结中培养模型思想。
  关键词:数学广角 对应 抽象 化归 模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新增设的“数学广角”内容,进一步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下面以一位教师教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一课为例,挖掘“数学广角”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用数学的思维提出问题——在观察中培养对应思想
  【片段1】 从桃树和柳树的间隔中提出问题
  (课件呈现桃树和柳树图片。)
  师 桃树和柳树是怎样排列的?
  生 一棵桃树,一棵柳树,一棵桃树,一棵柳树,这样排列下去。
  生 可以把一棵桃树和一棵柳树看作一组,一组一组地出现。
  师 是的,像这样两棵桃树间隔着一棵柳树,两棵柳树间隔着一棵桃树,相互间隔,就叫作“间隔排列”。
  (板书:间隔排列。)
  师 再次观察图片,有节奏地读一读,有什么感受?
  生 每棵桃树后面都跟着一棵柳树。
  生 我来补充一下,一棵桃树一定对应着一棵柳树。桃树有几棵,柳树就一定有几棵。
  师 “对应”这个词用得真好!也就是每棵桃树都有一棵柳树相对应着,是这个意思吗?如果有2棵桃树,就一定有……有10棵桃树,就一定有……
  这一教学片段,教师试图让学生从桃树和柳树的间隔中提出问题,这是《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的引子,意在培养学生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生活问题。当学生尝试着用“对应”一词表达桃树和柳树间隔排列的情形时,表明他们已初步感知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二、用数学的策略思考问题——在体验中培养抽象思想
  【片段2】 比较完整和不完整两种情况
  (出示图1、图2,让学生先观察再讨论。)
  师 这两组物体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哪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图1中一个苹果对应着一个香蕉,苹果和香蕉一样多;图2中最后一个苹果没有香蕉对应,所以苹果比香蕉多1个。
  师 两个物体依次摆放,当完全对应时,数量相等;当不完全对应时,先出现的物体多1。
  【片段3】 抽象为物体与间隔的关系
  (课件隐去香蕉,留下苹果,如图3。)
  师 这幅图又有了变化,只剩下一种物体,但物体和物体之间出现了什么?
  生 出现了间隔。
  师 比较物体之间的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 物体和间隔本来是一一对应的,但最后一个苹果没有对应,所以苹果比间隔多1。
  生 可以把空着的地方想象成香蕉,这样就跟图2的情况一样了。
  師 一种物体有规律地摆放,也可以当成是物体与间隔之间的一一对应。
  将“植树问题”以找规律的形式去理解“一一对应”思想,准确、深刻地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学生明显发现图1与图2中苹果与香蕉的对应是不一样的。这对于“两端种”和“一端种”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仅仅是这样的“一一对应”,是低层次的;课堂教学中隐去香蕉、留下苹果的设计,真正切中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核心,自然打通了学生对物体和间隔的理解的瓶颈,使其抽象思维的发展有根基。
  三、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培养化归思想
  【片段4】 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探寻规律
  师 生活中有这样一一对应的情况吗?举个例子。
  (学生回答。教师结合电线杆、锯木头、种树等情境图,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间隔排列中“一一对应”的分析方法。)
  师 元旦快到了,大家一起装扮教室。在一条长20分米的黑板边上,挂着灯笼和彩带,每5分米长的彩带挂1个灯笼。可以挂几个灯笼?大家尝试画一画,列一列算式,说明自己的设计。
  (学生尝试。)
  师 你是怎么挂的?什么物体和什么物体是一一间隔排列的?是怎么排列的?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通过化难为易、化新为旧、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曲为直等方式,实现化未知为已知,最终解决问题。《植树问题》一课教学,可通过数形结合将复杂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这一片段中,教师让学生画一画、列一列、说一说,是培养化归思想的基础。借助图形,让学生形象地理解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学生探究的过程,也是化归思想萌发、成熟、发展的过程。
  四、用数学的思想归纳问题——在总结中培养模型思想
  【片段5】 总结“两端栽”
  [出示第一道题:在8米长的草坪一边植树(两端要栽),每隔4米栽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 什么是两端要栽?
  生 两端要栽就是两端都栽树。
  师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怎么计算?
  生 8÷4=2(段),2+1=3(棵)。
  师 你觉得棵数和间隔有怎样的关系?
  生 (讨论后得出)棵数=间隔数+1。
  【片段6】 总结“一端栽”
  [出示第二道题:在8米长的草坪一边植树(一端要栽),每隔4米栽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 什么是一端栽?
  生 一端不植树。
  师 “一端不栽”与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呢?小组交流一下。
  生 (讨论后得出)棵数=间隔数。
  【片段7】 总结“两端不栽”
  [出示第三道题:在8米长的草坪一边植树(两端不栽),每隔4米栽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 两端都不栽呢?
  生 (讨论后得出)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课程标准指出:“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小学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等开始发展,使得模型思想的建立成为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植树问题》一课教学,可用模型思想去提炼“两端栽”“一端栽”“两端都不栽”,通过相对应的三道相似题目的比较,让学生研究出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最终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实现整个模型的内化。
其他文献
摘要:立足节日话题,多角度引发体验,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符合小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立足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有助于立体地了解相关文化;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组织高质量的阅读,有助于深化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延伸课外活动,在与文化材料的深度接触及实践中全方位品悟文化内涵,培养文化意识。  关键词:节日话题文化意识教材开发阅读拓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紧密相连。缺乏文化的土壤,语
期刊
摘要:准确表达,是促进学生认知生长,促使学生恰当运用语言表达所想,用合适的文字呈现个人观点的重要抓手。通过比较的方法,达成准确感知;运用变换的方法,促生多元说写角度;使用修饰性的词语和句子完善表述,聚焦表述生动性;明确说话写话的思路,强化生成条理性,实现准确表达。  关键词:准确表达低年段语言生成  一直以来,低年段的说话写话教学提倡“自由表达”“乐于表达”的多,提出“准确表达”的则很少。笔者对近
期刊
摘 要: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催生、收集、处理学习信息的过程。只有这样,教与学才会相互促进,课堂才会充满智力生活的气息。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为例,说明数学课堂避免“信息屏蔽”需要做到:用明确的教学目标照亮暗箱,看见学习信息;用合理的智力挑战促进学习,创生学习信息;用动态的资源意识审视学情,利用学习信息。  關键词:学习信息 假设策略 教学目标 智力挑战 资源意识  学习是个暗箱,我们所能获得
期刊
摘 要: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堂,往往将“情”贯穿课堂。探究文本情味,深入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丰富而有内涵的情感;挖掘课堂情趣,营造有张力、有情趣的文本情境,在积极对话中发展思维;渗透表达情意,以导语激“情”,以提问导“情”,以评价引“情”,以幽默显“情”。  关键词:情味 情趣 情意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南通教育的书籍,讲出了南通教育的过人之处。综观书中多位优秀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行
期刊
摘 要:立足学生生活体验,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探究生活,并在探究中形成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立足合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开展探究,真正理解教材内容蕴含的各种社会道理;观照体验,引发探究欲望,用多种感官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聚焦思辨,确立正确观念。  关键词:合作 体验 思辨 探究  品德与社会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
期刊
摘 要:推进群文阅读,从一位作家到一个流派,注重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从一篇课文到一本书,让学生的阅读走向自觉主动;从一种模式到一种格局,将学生阅读思维从线性引向立体,从单一引向综合。  关键词:群文阅读 主动阅读 立体阅读  学完琦君的散文《桂花雨》,学生提出了许多疑问:琦君为什么要写《桂花雨》?是不是琦君的散文都会提到自己的故乡?她还有哪些优美的散文呢?……于是,一次以“琦君的乡愁”为主题的群文
期刊
摘 要:多元、开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以不同教学资源支持下的同课异构教学为例,发现选择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相关路径:通过研读教材、对比取舍、引发体验等方式,实现教学资源的遴选优化;通过确定学习导航、变换教学方式等策略,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  关键字:教学资源 遴选优化 合理运用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
期刊
常有机会和中小学生说说话,同学们愿意对我说心里话,可能是因为他们看出我对所谓“成功学”的不以为然,看出我不会对他们“励志”,看出我不鼓励他们参与其所不屑的“竞争”,看出我比较重视他们的兴趣所在,于是会有平等的交谈。我会问他们累不累,作业多不多,有没时间读想读的书,爱看什么类型的电影,等等。在谈得比较投机时,我会问他们“在学校喜欢哪些同学”“爱上哪门课”“以后想干什么”等等。有时,一问一答简单到只有
期刊
摘 要:《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教学,以课前问卷和访谈了解学情为基础,在抽象与形象中架桥、在正确与错误中辨析、在有限与无限中提升,使教学难点切实有效地得到突破,从而提升学生思维,完善学生认知。  关键词:抽象与形象 正确与错误 有限与无限  一、问题与分析  “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承接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同时又为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
期刊
摘 要:“一对一”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核心是推进学生思维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一对一”环境下的学习为英语阅读教学的范式构建搭建了新的平台。“一对一”环境下英语阅读教学范式构建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围绕主题,预习分享;二是真实情境,任务学习;三是检测跟进,有向突破;四是回归生活,综合运用。  关键词:“一对一”环境 教学范式 思维方式  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目标正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