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ui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是多种能力培养的综合体,是思维、情感、智力、审美等的综合训练。语文意识的三个含义:工具意识、德育意识、审美意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意识培养
  语文教学,是多种能力培养的综合体,是思维、情感、智力、审美等的综合训练。语文教师应着重人文关怀,把最优秀的灿烂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在优美的文字作品中,逐渐陶冶他们的文化素养,锤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苦心钻研,争取以最有效的方式,把最有价值的东西奉献给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的环节中,笔者认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语文意识,说到底就是人的一种潜在的素养,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自觉感知。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教学这一平台,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植根语文这种潜意识。这种意识它不应该是短期行为,而是一种长期的、陪伴人类终身的本能积累。语文意识最起码应包含人的道德意识,情感意识,审美情趣以及语文的工具作用。
  (一) 工具意识
  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科学。从大处讲,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日常生活的基础,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是各门科学学习的先导。这种工具性的作用是循序渐进的,它不能依靠一朝一夕之功得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是“语”和“文”的综合,构成语文的最基本要素就是语言、文字。因此通过语文教学,促进人们对语言、文字的认识、了解,可以帮助人类实现多门学科知识的融会、递进。同时,语文教学是帮助人们获得、表达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人际之间的交流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通过语文这一媒介,传递人们关注的思想、情感、信息等文化内涵。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人际交流,促进文化的广泛传播。因此,它具有鲜明的工具性。
  (二) 德育意识
  语文课上的德育教育,既不是抽象的说教,也不是空洞的灌输,它是在语言教育和思维训练的潜移默化中进行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德育,德育是语文教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与原动力。语文教学既要张扬生活的真实性与艺术性,更要激发鼓励学生的大胆追求与探索,以健康的思想、昂扬的激情、真挚的感受、不懈的拼搏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现阶段,我们的教育对象,正处在成长期,其思想、行为有很大的可塑性。作为语文教师就应抓住这一难得契机,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调动文学作品感人的艺术魅力和令人震撼的道德内涵去影响我们的学生。
  比如,当我们教授屈原的《涉江》时,会被屈原的“与天地兮齐寿,与日月兮齐光”的高洁志趣所感动,会被他的“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生”的人生选择所激励。屈原的不顾世俗,愤然独行的浩然正气,不正是我们每个人所孜孜追求的民族气节吗?
  再如《琐忆》,学习该文,我们用不着过多的讲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个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高风亮节的伟人鲁迅就浮现在同学面前,同学们就会被其伟大的人格所吸引,就会自觉地接受他作为自己人生学习的楷模。
  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善加利用,善于引导,是可以发挥他的育人功能的。
  (三) 审美意识
  语文教学不应是单纯的语言、文字、句子、文章等的教学,而应是包含一定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感受的审美行为,它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活动。教师不光传授知识技能更要教书育人。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情感充沛,自然、深情,教这类文章时,要让学生把握作者洋溢在文中的至真至纯之情,然后再以这些健康积极的情感引导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在优雅的作品氛围中领会文章美的内涵、美的真谛。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
  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让学生了解一些作品作者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内容,就会让他们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毅、方志敏等革命先辈以及无数革命先烈的远大抱负、高贵品质而激励,也会被鲁迅、茅盾、朱自清、老舍、巴金等作家的伟大人格和爱国精神而感奋。此时不用再空谈什么目标、理想,奋斗、人生,学生自然就知晓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就能培植他们正确的生活信念,在审美过程中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语文独特的审美作用就会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他们通过语文学习和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上真正有用的人才。
  语文教学是教育园地的一方沃土,它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正确认识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调动文学作品感人的艺术魅力,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学生成长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切实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打破束缚,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实现为社会服务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王尚文《语文学习》(2003.5)
  2.《浅谈语文意识的培养》李琴《中学语文》(2011第21期)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最神圣的使命莫过于利用自身的语文素养,灵活构建语文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课。那么怎么构建富有吸引力的语文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20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黄连解毒汤为清热解毒的代表方剂,具有抗菌、降糖、降脂、抗氧化、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对许多种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作为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黄连解毒汤异病同治疗效
以我国现阶段正在开展的培养机制改革为背景,以厦大现行的培养机制改革为例,分析现行培养机制改革的关键缺失是“忽略发挥师生良性互动的重要性”;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等情感因素对认知具有促进作用。它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
目的:通过骨科髋部手术后电针疗法对疼痛的镇痛疗效观察,探讨其镇痛作用的机理。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骨科髋部术后疼痛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者
在以单模光纤作为量子信道,并采用光子偏振编码方式的量子密钥分发过程中,光纤的双折射效应会导致光子在光纤中传播时其偏振态发生随机变化,使安全密钥的最终成码率大幅度降
摘要: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设计者通常利用图形语言把所要表达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受众,在当今不断变化发展的商业活动中,图形语言的设计与运用已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超凡魅力。在广告设计中如何很好地表现图形创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问题。   关键词:平面广告;图形创意;思维方式  在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创造性思维的主体也要顺着时代的潮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师生相互交流、共同促进、相互探讨的一个教学过程。这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在学习、认知和社会性
灌溉之多少及时期与植物之生长。有直接之关系水量之多寡以植物中长之迟速而定。当幼稚时植物用水最最少之水故宜少。开花时用水最多所灌之水故宜多灌溉最少须以水深二寸为限
1.战场 日rn金军南侵,宋朝军队与金军激烈交战,火药雷、铁火炮,轰轰作响,烟火弥漫.双方将士挥舞战刀、长枪、弓弩,奋力拼杀,人在吼叫,马在嘶鸣,血光四溅.rn字幕:以宋朝为代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