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屈光不正31例临床治疗体会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7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5-052-01
  
  外伤性屈光不正是继发于眼球震荡伤后常见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往往只注意外伤所致的其它眼部表现,常忽略屈光改变,现将我科收治的31例整理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31例中男22例,女9例。年龄10-20岁2例,21-30岁21例,31-50岁8例。右眼14例,左眼17例。
  (二)致伤原因:以日常生活伤居首位,其中拳击伤15例,足球击伤4例,工业伤7例,其它损伤5例。
  (三)眼部损害:31例中均有其它眼部损害,眼睑挫伤16例,睑皮肤裂伤6例,角膜上皮擦伤7例,前房积血4例,前房变浅1例,外伤性散瞳5例挫伤性低眼压1例,玻璃体积血3例,脉络膜岀血1例。
  (四)视力情况:31例中,受伤前除4例有轻度近视外,其余视力均正常,受伤后裸眼视力4例为轻度下降(0.7-0.9),12例为中度下降(0.4-0.6),15例为重度下降低于0.3.水肿岀血部分吸收后原瞳孔检影,矫正视力均可提高,30例(96.8%)达正常,1例矫正视力为0.6者是高度近视散光,10例用阿托品散瞳3天,8例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6例达正常),2例不变。
  (五)屈光状态:31例中远视2例(6.5%)为+1.00-+2.00D复性远视散光,近视29例(93.5%),其中24例(77.4%)屈光度为-1.00~-2.00D,3例(9.7%)屈光度为-2.25~-3.00D,1例(3.2%)屈光度为-3.25~4.00D,1例(3.2%)单纯近视散光为-4.50DC × 90°,10例睫状肌麻痹后检影,6例降至0.25-0.5D,2例屈光度降至>-1.00D,2例不变。
  (六)视力恢复时间:10例散瞳者除外,9例半个月以内恢复,9例半月-一月恢复,2例三个月以上恢复,1例高度散光者半年屈光度无变化。
  讨论
  眼球遭受外力冲击时,通过眼内流体传导及眶壁的反冲击使眼内组织发生震荡,可引起眼的屈光变化即所谓外伤性近视或远视,因发生眼外伤后,临床症状常被掩盖故容易被忽略,本组病例中全部伴有其他眼部损伤,有的达5种之多,近半数病例视力重度下降,所以对眼外伤患者应常规进行视力及屈光检查。
  外伤性远视临床比较少见,多伴有睫状体损伤及前房角后退,通常可引起2-3D的远视,本组仅有2例(6.5%),1例患者伴有前房岀血,挫伤性低眼压,外伤性散瞳,岀血吸收后发现复性远视散光,+1.50DS+0.50DC×80°矫正1.0,保守治疗1个月后眼压恢复,屈光度降至+0.25D,视力恢复,睫状体上皮脱离后继发房水分泌减少是造成眼压过低的主要原因,说明本例远视与睫状体损伤有关。
  外伤性近视是继发于眼球震荡伤后最常见的屈光变化,本组29例占97.3%,Duke Elder认为绝大多数外伤性近视患者是由于震荡伤后刺激了睫状体或第三颅神经,使睫状肌痉挛晶体变凸,这种由于调节痉挛所引起的近视一般在-1.00D~4.00D范围内,而且是暂时性的,多在一个月内恢复,若伴有其他因素可持续一年左右,用阿托品可使其消失,有时健眼也可发生调节痉挛,本组中28例(97%)为暂时性近视,其中8%的病例1个月屈光度及视力恢复至受伤前水平,10例给予麻痹睫状肌治疗裸眼视力8例提高,2例不变,其中两例键眼也发生了与伤眼相应的近视屈光变化,阿托品点眼2天后恢复,全部病人在阿托品作用减弱后视力及屈光度均有波动,说明外伤所致的睫状肌痉挛力量较强。麻痹睫状肌无效者可能由于睫状肌水肿或挫伤后晶体虹膜隔前移造成近视,本文1例前房变浅,以后随病情好转近视减轻,三个月后视力恢复。
  眼挫伤后睫状小带损伤导致晶体屈光率增加而出现近视,本文1例睫状小带部分断裂而晶体仍位于后凹内产生了-4.50DS×90°的高度散光,至今已有半年散光度数无减,此种睫状小带损伤所致的近视是不可逆性的。
  总之,震荡伤引起的屈光改变比较常见,是外伤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该重视,以免发生漏诊或误诊。
  参考文献
  1.何守志:临床眼科学
  2.实用眼科杂志
  (责任审校:王晓凡)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评价和分析经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该术式治疗胸椎结核的手术配合。结果实施手术40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该术式治疗胸椎结核安全有效,手术风险大,难度高,要求手术室护士认真做好术前访视、准备,及时准确了解患者病情,熟悉掌握特殊器械使用及手术步骤,术中积极主动的配合是手术成功关键。  【关键词】胸椎结核植骨内固定手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R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对照组按常规径路穿刺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显著提高( P < 0.01)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经桡动脉路径病人,右上肢自然平伸外展30°左右,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复发疝复发治疗方法与预防。方法 对18例患者中10例采用腹膜前间隙内衬置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而8例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结果18例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效果满意。结论腹膜前间隙内衬置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它真正实现了理想的全腹股沟无张力修补,同时还具备微创的特点。  【关键词】复发疝;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目的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是因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这3种形式可单独或混合存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已成为最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TNF-a NF-KB营养因素遗传  【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胆道疾病的手术和非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方法。结果 手术治愈67例,好转5例,手术治疗痊愈率为90.5%;非手术治愈20例,好转31例,痊愈率38.5%。结论 老年胆道疾病,年龄不再是手术的禁忌,只要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的准备和处理,积极采用手术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老年胆道疾病;手术治愈率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 A 【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5-046-02    急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治疗方法甚多。我们采用宫颈旁注射治疗急慢性盆腔炎69例,疗效满意。经随访5年统计,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治疗方法。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1月~2006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盆腔炎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5-048-02    随着人口老龄化,交通工具的发展,颅脑损伤、颅内血肿逐年增多。慢性硬膜下血肿有其自身特点。我院自2006~2009年间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46例,女36例,年龄5~80岁,平均年龄67.6岁。单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87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疗效的临床分析,提高治疗儿童ALL的救治水平。方法 我院收治87例ALL(2002年3月-2009年3月),均为初治患者,采用VDLP、CODP、VMP、VP、MA、VAE、三联鞘注、大剂量甲氨喋呤+四氢叶酸钙(HDMTX+CF)解救等序贯性化疗及各种支持疗法。结果 87例中完全缓解(CR)率达95.4%,3年生存率63.2%,5年生存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7.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5-049-02    直肠癌手术的麻醉常规选用气管内插管或椎管内麻醉,两者各有优缺点。气管内插管全麻的优点是患者术中无疼痛不适,但术毕不能保证患者快速苏醒,自主呼吸功能亦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正常,因而不能确保术毕即拔出气管导管延长了患者的麻醉管理时间,也存在着各种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而且还存在麻醉费用昂
期刊
【摘要】 目的直肠癌治疗的程序包括:手术方式的改进、术前肠道准备、化疗与放疗和人造肛门等方面,其主要方法从目前来看,根治切除仍然是首选,而其它直肠癌治疗方法像免疫治疗、中药治疗等作为辅助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转移扩散和中晚期的直肠癌患者,本文就直肠癌外科手术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直肠肿瘤;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735.37【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