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音乐之城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1102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到夏季,欧洲艺术节云集。对于推崇阳光和音乐的欧洲人来说,尽情享受人生的一刻又来到了。要给欧洲的艺术节做个排名,如果萨尔斯堡艺术节说自己第二,那还有谁敢说自己第一?长达六周的顶级演出,16万人次的国际观众让萨尔斯堡闻名于世。
  一、萨尔斯堡,音乐大师的故乡
  尽管萨尔斯堡是一座音乐名城,但说起出生于此的音乐名人,或许真的不算多,屈指算来,最顶尖的只有两位,一位是莫扎特,一位是卡拉扬。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诞生在萨尔斯堡盖特莱德街9号的一座米黄色6层楼房里。在三四层楼之间的外墙上镶着很大的白色艺术字:“莫扎特出生处”,楼上还挂着一面长长的奥地利国旗,从六楼直垂到二楼。在拱形大门旁刻有“莫扎特博物馆”几个字,顶端有莫扎特头像浮雕。从1917年起,这座公寓楼房就作为莫扎特纪念馆对外开放。莫扎特一家曾住在四层楼上,这是一套三居室的公寓,临街的一间是起居室,中间是卧室,后面是书房。卧室是莫扎特出生的地方。在四层的房间里陈列着莫扎特幼年时使用过的小提琴、羽管键琴,还有莫扎特的亲笔信件。为了纪念他,萨尔斯堡从1877-1910年间先后举行过八次莫扎特节,可以算得上是萨尔斯堡艺术节的前身。
  卡拉扬1908年4月5日出生在萨尔斯堡,他儿时的梦想是成为欧洲最有名的音乐总监,他在50年代开始实现了这一目标。除任萨尔斯堡艺术节的音乐总监,他还是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艺术总监。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是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爱乐协会,金色大厅就是他们协会的物业。卡拉扬还担任过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总监,与瑞士的卢塞恩音乐节也有着很近的关系。而这一切对于他来说,萨尔斯堡是他的音乐帝国的基石。
  卡拉扬出任艺术总监时曾说:“我将是一位独裁者”。这成为他的名言。虽然他于1964年卸任艺术总监、成为委员会的一名普通委员,但音乐节的网站上仍称他是“最后位绝对统治者”,因为继任的总监一直听命于他,他在1989年去世之前仍在幕后策划,做出最重要的决定。
  二、94岁的艺术节
  一战末期的1917年,原萨尔斯堡大剧院的导演马克思·莱恩哈特(Max Reinhardt)在维也纳提交了设立一个艺术节设想的陈述;1919年胡戈-冯·霍夫曼斯塔(Hugo yon Hofmannsthal)完善了他的想法,1920年8月22日,萨尔斯堡艺术节诞生了:由马克思·莱恩哈特担任艺术总监,在大教堂广场首演了霍夫曼斯塔的伦理戏剧《每个人》(Jedermann)。这部戏剧1921年再次上演,此后便成为了艺术节的保留剧目,今年依然用此剧作为开幕演出。这是一种流行于15、16世纪的道德劝说话剧,每年固定在萨尔斯堡旧城的大教堂前面表演,平常这个教堂广场是开放的,但在表演当天,会场四周都会封锁,只有持票者才能进去。话剧表演结束前,是一声凄厉的“Jedermann”。这个鬼哭神号的声音必须响彻全城。而话剧团会开放个名额给当地“尖叫冠军”,这位“大声王”便可以与一流的话剧团一起表演。作为观众,我也尝试了大喊一声的快感,试想在场数千人同高喊同一个单词,这是多么壮观!
  自1922年开始,除了话剧,音乐会、歌剧也先后上演,这增加了艺术节的多样性。演出曲目的增加,使艺术节不能只在室外,于是1926年,借用了原岩石骑术学校,开始动工修建艺术节演出大厅。岩石骑术学校位于17世纪前半叶为建造大教堂而挖掘僧侣山的砾岩石而形成的峭壁洞中,1693年大主教约翰·厄恩斯特Johann Ernst Thun依照巴洛克建筑师Johann Bernhard Fischer von Erlach的设计建造了岩石骑术学校。观众坐在分布在三层的96个拱廊中,可以尽情地观看马术表演。马克思·莱恩哈特在马术学校里修建了舞台,上演歌剧与话剧,自此,萨尔斯堡便成为夏季艺术家们的汇聚地。
  二次大战期间,艺术节曾经一度终止,1945年夏天才又恢复。战后几年,艺术节开始逐渐重新树立其国际声望。1946年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重新回到艺术节舞台。1948年,一个直到今天仍然与萨尔斯堡艺术节密不可分的重要人物走到了前台,那就是卡拉扬。卡拉扬1948年首次在萨尔斯堡音乐节表演,他于1956年被任命为艺术节的艺术总监,现在大家见到的艺术节演出大厅(Grosses Festspielhaus)就是那时开始动工的。由建筑师克莱门斯·霍茨麦斯特负责设计建造,大概用了5,5000平方米的僧侣山中的砾岩石,以建筑巨大的后台空间。这座新的演出大厅的建造,将原皇家马厩的外墙完好保存合并进整个建筑,以马赛克马头像装饰的地面让人们很容易想象出这个建筑原先的用途。100米的宽度,使艺术节大厅成为世界最大的歌剧院之一。1960年7月26日,卡拉扬主持落成典礼,并指挥演出了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而今年的复排,更是赚足了眼球。
  2003年,皇家马厩开始被建筑师霍兹鲍尔(Wilhelm Holzbauer,克莱门斯·霍茨麦斯特的学生之一)和卢森堡建筑师瓦伦蒂尼(Francois Valentiny)改建成“莫扎特之家”,2006年(莫扎特年)完工,三个入口由艺术家(Josef Zenzmaier)设计,德国艺术家(Michael Hammers)受命将“金墙”设计安装到门厅处,落成开幕典礼上,由尼古拉斯·哈农库特(Nikolaus Harnoncourt)指挥上演了莫扎特的《费加罗婚礼》。莫扎特之家能容纳1,580名观众,这个体量和上海大剧院相同(座位1,495个:站位85个)。
  三、新时代的来临
  卡拉扬的去世,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继任的总监们不可能在传统上超越他,那么,“搞搞新意思”便成为了必须的选择。吉拉德·莫迪埃(Gerard Mortier)在1990-2001其艺术总监的任职期间,追求更开放的方式发展艺术节。向不同人群和青年人推荐更宽广、更现代的曲目以及新颖、甚至大胆的美学视角。个性化的座右铭体现在整个艺术节的演出中,大量新制作演出逐年增加,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一代的艺术总监走到了萨尔斯堡的聚光灯下。   从2002年开始,彼得·鲁兹卡(Peter Ruzicka)从五个方面实践他的戏剧化概念:他用全新的示范性的制作以及第一次完整地演出22部莫扎特歌剧来对这个城市最著名的儿子表达敬意:理查·斯特劳斯的作品被搬上舞台以表达对艺术节创始者的崇敬:纳粹年间被流放和驱逐的奥地利作曲家科恩戈尔德(Korngold),策姆林斯基(Zemlinsky)和斯柯瑞肯(Schreker)的作品首次被搬上艺术节舞台和观众见面:Ruzicka也想让观众们以全新的视角欣赏19世纪耳熟能详的作品,并致力于探索“第二个摩登时代”的唯美主义;在艺术节期间推出更多首演作品。在他四年的艺术总监任期中,艺术节达到了从卡拉扬时代以来最高的票房纪录和最大的观众数量。2007年德国歌剧导演出身的尢尔根·弗里姆(Juergen Flimm)开始接任艺术总监。
  现任总监亚历山大·佩雷拉(Alexander Pereira)原来是苏黎世歌剧院的总监,接任几年来,已经做出了许多风风火火的改革。他尤其看好中国的发展,和上海大剧院的合作日渐增多。去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演出——普契尼的歌剧《波希米亚人》正是由萨尔斯堡音乐节与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的。
  四、2014年萨尔斯堡艺术节
  2014的萨尔斯堡,又是名家名团汇聚的一年,参演乐团有: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奥地利广播交响乐团、西东合集青年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管弦乐团、马勒青年交响乐团等,指挥家有海廷克(Bernard Haitink)、哈农库特(Nikolaus Harnoncourt)、埃森巴赫(Christoph Eschenbach)、巴伦博伊姆(DanielBarenboim)、西蒙·拉特(Simon Rattle)等等。
  对于曲目的安排,佩雷拉还是非常得意,他说,今年看点很多,首先是莫扎特的歌剧《唐·乔瓦尼》,指挥是埃森巴赫,又一部莫扎特的歌剧重新登上萨尔斯堡的舞台。第二,为了配合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有一些以战争为主题的节目。艺术节再度与法国作曲家马克·安德烈·达尔巴维合作,委约创作一部战争题材作品,此部作品的灵感来自犹太作家夏洛特·所罗门的生平。今年为了庆祝理查·施特劳斯150周年诞辰,艺术节与世界知名的管弦乐团合作,呈现施特劳斯的一系列作品。而布鲁克纳的交响乐也将全部呈现。此外还有舒伯特的歌剧《菲拉伯拉斯》,这是一部几乎被遗忘的歌剧,指挥是尼古劳斯·哈农库特,舞台导演为彼得·施泰因。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很期待舒伯特的作品能够在萨尔斯堡艺术节的舞台上演出。同时,推出新版的《游吟诗人》也非常具有看点。
  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尽管佩雷拉即将卸任,但我们相信,明年的萨尔斯堡依然值得我们去关注。
其他文献
青年作曲家姜莹以西汉年代开辟的古丝绸之路为题材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既有幽幽怀古之情,更有着展望未来的宽广胸怀,是一部听之使人浮想联翩、催人奋进的民族管弦乐力作。  乐曲开始由古筝下行刮奏阿拉伯音阶,其演奏风格借鉴了印度西塔尔琴的刮奏和滑音演奏法,宛如撒向“丝绸之路”的一粒音乐主题的种子,中阮、大阮和拉弦乐队的持续低音,加上吊钗轻声的滚奏(p
期刊
一、音乐思想与文化拯救  尼采曾言,人物之所成其伟大,往往藉以误解而就,在他看来,世界并非蕴含着一种意义,而是无数种意义,因此,确难为其思想寻找一个最终的落脚点。粗略分来,对于文本的解读可以区分为两种,一种乃注六经式的注解,注解者需回归文本,解著者所想,注重文本的本来面目,不可随意阐发;另外一种解读方式则认为:解释不过是一种行为,一个过程,一段自我陶醉式的自白,行为即目的,过程即结果。  尼采关于
期刊
序言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发展及低音拉弦乐器改良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引起音乐工作者不断关注,历时八十余年至今依然问题重重。2013年12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2013全国乐器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五十余名专家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在当前全社会重视民族音乐发展的良好环境下,结合国家文化部科技提升项目(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改良)课题的进行,本次会议再次聚焦民族管弦乐队发展模
期刊
音乐历史上以鸟为题材的佳作名篇不可胜数,如柴科夫斯基的《夜莺》、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以及中国民间乐曲《百鸟朝凤》、《平沙落雁》等等。而20世纪的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则更是自称“是一位鸟类学家”,在创作中将鸟元素发挥到近乎极致,一生创作了大量与鸟有关的作品。无独有偶,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作品奖所评出的获奖作品中也有几首与鸟有关,而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由湖南省音乐家协会按限额规定报送
期刊
2011年刘长远应上海民族乐团委约创作了一部二胡协奏曲,题为《梦释》。此标题乍一看颇有些神秘,是音乐的《周公解梦》?亦或是音乐之弗洛伊德?然而,其标题之意既不是以梦卜吉凶,也不是《梦的解析》,而是指借梦抒发现实中的情感。中国有一句谚语:“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晋代的张湛也曾说:“昼无情念,夜无梦寐。”那么这部作品不就是通过对梦境的描绘,折射出作曲家的现实情感体验吗?全曲分十个段落,每个段落均有小标
期刊
2014年6月5日,“国乐金声”——石海彬唢呐协奏曲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上演,音乐会由指挥家李心草执棒,中央芭蕾舞交响乐团协奏。这是国内首场由交响乐团协奏的唢呐协奏曲个人音乐会。音乐会上的四部唢呐协奏曲全部为新作品首演,分别是景建树的《梦·四回》、刘长远的《金声》、庞那荣(泰国)的《地球的呼吸》(《Respiration of the Earth》)和李博的《吹飞寒》。  本次协奏曲音乐会是石海彬2
期刊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主办,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承办的“中原乐风”河南民族乐团专场音乐会于2012年8月20日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作为河南省优秀剧(节)目北京展演月中的重头戏,河南民族乐团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积极准备了这样一台极具地域风情和艺术高度的音乐会向党的“十八大”献礼,无疑是最能代表中原人民的心愿。  两个多小时的音乐会始终处于祥和热烈的氛围中,一曲曲洋溢着中原戏曲音乐风格的作品
期刊
在当下数字时代,音乐正成为传媒和娱乐领域日益重要的经济驱动力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如果你要创立一个音乐公司,你会想知道,当今的音乐市场上涉及哪些买方和卖方团体。如果你要成立一个乐队,你会想知道,通过音乐谋生将面对哪些挑战。2013年新出版的《音乐工业入门:一个创业者的视角》(Introduction to the Music Industry:An Entrepreneurial
期刊
《湖南瑶传道教与梅山文化——以瑶族还家愿与梅山信仰仪式音乐的比较为例》一书,于2013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是赵书峰的博士学位论文,全书共分六个章节,主要针对瑶传道教音乐的分类构成、梅山信仰音乐的艺术形态特征、文化内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与思考。本书重点探讨了瑶族道教与梅山信仰仪式音乐之关系问题以及结合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理论深入诠释了瑶、汉梅山信仰音乐及其文化的互文关系,同时也是一部典型的跨族群(瑶
期刊
15年11月1日下午,在隆重热烈的校庆典礼完毕之后,中央音乐学院建校75周年庆系列活动中最重头的学术交流活动——首届北京21世纪音乐教育学术讲坛开讲了。  本讲坛由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教授发起创意,得到了众多世界知名高等音乐教育机构的院长级领导的积极响应。本届讲坛共邀请到24所著名音乐教育高等院校的院级领导前来参加,根据论坛演讲及主持的次序分别为,美国茱莉亚学院、美国皮博迪音乐学院、美国耶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