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期刊论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以桂林为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以桂林为例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haona
【摘 要】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发展,越来越提倡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而乡土资源具有极高的实践利用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文以桂林为例,尝试将其乡土资源与中小
【作 者】
:
邹阳
陈宛玉
【机 构】
: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桂林, 541004
【出 处】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日期】
:
2021年15期
【关键词】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乡土资源
开发利用
桂林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发展,越来越提倡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而乡土资源具有极高的实践利用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文以桂林为例,尝试将其乡土资源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阐释了将乡土资源融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并提出具体的应用开发途径.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下教育戏剧在心理课中应用的课例分析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为本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如何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落实学生心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每位心理教师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质和时代的需求,本文从角色意识、互动环节、课程形式、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索了教育戏剧在初中心理课中的应用,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操作、表达、思考,去体验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心理核心素养;教育戏剧;角色
期刊
心理核心素养
教育戏剧
角色意识
课例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弹性、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
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被试,对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747名小学高年级学生实行问卷调查,分别考察了小学生心理弹性、一般自我效能感、父母同伴依恋的现状及其人口学变量特征,探讨心
期刊
心理弹性
一般自我效能感
父母同伴依恋
小学生
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认知特点及干预策略
〔摘要〕数学学习困难是学龄儿童的一种主要学习困难类型。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在工作记忆、PASS认知加工过程、抑制控制能力等认知方面均表现出不足。目前针对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认知干预包括减轻工作记忆负担、进行认知能力和认知策略训练、利用认知游戏等。 〔关键词〕工作记忆;认知能力;认知策略;认知游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6-0007
期刊
工作记忆
认知能力
认知策略
认知游戏
活动课程化,课程项目化:心理剧课程校本化的模式研究
〔摘要〕在梳理个案学校心理剧为剧而剧、由活动走向课程、以项目推动课程的发展历程中,发现个案学校心理剧走向了普及化与系统化、多元化与深度化,可见以项目化学习为基础的心理剧课程校本化卓有成效。基于此,构建了基于项目的校园心理剧课程校本化的模式,以为校园心理剧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校本课程;项目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
期刊
校园心理剧
校本课程
项目化学习
心理课堂需要教师适当“自我表露”
〔摘要〕在心理课堂中,教师适当的自我表露有助于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将学生的焦虑正常化,促进学生自我表露并激发学习动机,同时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从自我表露的含义、心理课中教师自我表露的功效及自我表露的技巧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心理课堂;自我表露;心理教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6-0030-03
期刊
心理课堂
自我表露
心理教师
自控让我更出色
〔关键词〕自控力;习惯培养;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6-0057-04 【活动理念】 《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埃里克森认为,处于人格发展阶段的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自控力的发展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控制攻击、协调人际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
期刊
自控力
习惯培养
小学生
基于读写技术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摘要〕读写技术是指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运用自由书写或主题绘画等形式表达内在感受或想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研发出一套基于读写技术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简称“读写课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文章或绘本,在领悟的基础上用书写的形式表达感受或想法,然后与同伴讨论或分享借助团体动力促进自我成长,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证实该课程干预有效,操作方便,可以在
期刊
心理健康教育
读写技术
校本课程
中学生
正念干预在国内外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正念干预是基于正念理念发展出来的心理干预方式。研究显示,正念干预能对青少年的认知和社会情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被引入学校教育。在国外中小学教育中,正念干预主要面向特殊学生群体和全体学生,其中全员正念干预项目发展较好,学习呼吸项目是其典型代表。近5年来正念干预被应用到国内中小学教育,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认知能力。未来中小学的正念干预需要加强标准化的师资培训、研发学校本土化的正念
期刊
正念干预
中小学教育
认知
情绪调节
其他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