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热词的成因及其生命力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i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热词往往是由一个社会热点话题的出现而衍生出来的词语,具有很强的事件性和时代性。现如今“吃土”等网络热词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大众对“吃土”一词的知晓程度、传播途径、喜好程度、使用频率、使用场合、个人态度等,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力,从而预测网络热词的未来发展。热词的风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心理状况,研究热词不仅有助于规范和丰富语言的发展,更有助于引导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吃土”;网络热词;成因;生命力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大量网络热词应运而生,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但是诸如“吃土”、“剁手”等网络热词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它们有什么含义?频频使用网络热词真的好吗?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了本文的调查研究。本文以“吃土”一词为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大众对其知晓程度、传播途径、喜好程度、使用频率、使用场合、个人态度等,通过分析得到的有效数据,总结出“吃土”的影响力,进而预测其生命力。进行此次调查,不仅能反映出大众的心理变化和社会公众话语权的变化,更能为语言的规范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通过发放200份纸质及网络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40份),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人们对于“吃土”一词的知晓程度、传播途径、喜好程度、使用频率、使用场合、个人态度等,进而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较为全面、准确、客观的结论。
  二、“吃土”的登场——网络造词运动下的新产物
  语言是由人类创造的、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一种工具,它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媒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言本身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正是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大量网络热词涌现。2015年“双十一”期间,人们在网上疯狂购物到超过预算,在微博等平台上调侃自己今后只能吃土。紧接着“吃土”一词被广泛使用,成为热词里的又一新宠。
  人们对网络热词的研究不胜枚举,然而,截止2016年3月,输入“吃土”,在中国知网全文期刊网上能检索到的文章只有一篇,而且是研究关于某些3岁孩童为何爱吃土这一问题,但是此“吃土”非彼“吃土”,“吃土”一词在今天已经有了新的内涵和用法。其他关于热词的研究不少,例如,汪榕培(2000)在《外语与外语教学》报刊发表一篇文章,提出大多数新词都是由传统的六中构词方法构成的,使用频率依次为复合法、缩略法、派生法、转化法、逆生法和拟声法。部分新词的出现是因为旧词在发展中有了新的意思,还可以从其他语言借用新词,并且分析新词的发展方向是数量剧增、来源多样、形式简洁。孙瑞(2011)在《语文建设》报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分别从词语的“价值指数”、“和谐指数”、“约定指数”分析网络词语的可接受度,得出的结论为:网络词语在日常交流中可以使用,但在正式文件中,目前很难被接受。
  而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大众对于“吃土”一词的了解情况、传播途径、使用场合、喜好情况等,通过分析得到的数据,归纳总结出“吃土”一词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这不仅能提高人们对于语言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语言的使用和发展。
  三、“吃土”的成因——语言媒介与网络媒介的“互动”
  “吃土”一词的出现,不仅是语言本身发展的结果,更是互联网环境下衍生的产物,它是语言媒介与网络媒介共生的结果。
  “吃”是指用手或工具把食物送入口腔,经过牙齿咀嚼后下咽经食道管进入胃里,再由消化系统完成整个消化过程。“吃”的宾语可以有多种,第一种:“吃”加受事,比如吃肉、吃菜等;第二种:“吃”加处所,比如吃食堂、吃饭店,实际上是:在饭店吃的意思;第三种:“吃”加来源,比如吃利息;第四种:“吃”加方式,比如吃小灶;第五种:“吃”加工具,比如吃大碗、吃火锅等。
  “土”本义为尚未固结成岩的松、软堆积物。在不同的语境中,它有不同的含义。“土”可以用来形容当地的东西,如“土话”、“土特产品”、“土鸡蛋”。用在“土鸡蛋”一词中的“土”指的是鸡蛋是纯天然的,没有添加任何化学成分,这种鸡蛋也越来越受欢迎。除此之外,“土”还可以形容已经过时的事物,例如“土包子”。简而言之,“土”指的是一些很平常但又必不可少的东西。
  “吃土”一词是于2015年11月11日光棍节出现的,在那天,人们疯狂购物,以至于节日过后太穷,饭都吃不起了,只能吃土,这是人们自嘲的一种说法。
  除了语言本身的原因,“吃土”的出现还有社会原因。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人们对公众话语权的需求变大,网络热词一旦出现,借助网络就可快速传播。另一方面,消费心理的变化是导致“吃土”出现的又一原因。近年来,人们的消费观越来越开放,关于消费方面的流行词也越来越多,比如“吃土”、“剁手”等,它们非常形象、贴切地反映了人们的经济状况,诙谐幽默又不失简洁准确。再者,当下城市的生活节奏非常快,人们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学习和工作压力,应运而生的新词不仅能娱乐大众,还能缓和工作压力。此外,这些新词的使用人群主要是年轻人,许多人为了跟上潮流不落伍,也为了能听得懂别人讲话,也就从众使用这些流行词语。
  四、“吃土”的生命力——全媒体时代的“昙花一现”
  从人们对于“吃土”等网络热词的态度来看,调查问卷显示,有11.43%的人表示不能接受这类词语,28.57%的人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使用这类词语,54.29%的人表示既能接受又会使用“吃土”等词,只有5.71%的人喜欢并且会经常使用这类网络热词。由此可见,“吃土”一词在短时期内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关注度,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表示会使用这类网络词语,但还是有很多人表示不能接受“吃土”等词。
  从“吃土”的特点来看,首先,形象准确。73%的调查对象表示会使用“吃土”一词,27%的人表示不会使用这类词。而在这73%的热词使用者之中,约57%的人认为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事物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常常感到无语,没有贴切的词语去表达他们的感情,“吃土”等网络热词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他们认为这类词语非常符合语境,概括性强,生动形象,诙谐幽默。除此之外,“吃土”这类网络流行词简洁明了,便于理解,符合当代年轻人不喜冗杂繁琐的用语特点。22%的网络热词使用者表示,为了追赶潮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他们选择使用这类词语。   从“吃土”的传播途径来看,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8.57%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是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和日常交流来了解并使用这一词语,然而,只有7.14%的调查对象是通过报刊杂志得知这一词语,4.29%的调查对象是通过书本了解“吃土”一词的。由此可见,“吃土”等网络热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网络,有一定的局限性。再者,众所周知的是,网络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所以,“吃土”一词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极有可能在不久后被其他流行语所取代。
  从“吃土”的使用群体来看,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年龄在30岁以下的调查对象之中,约70%的人表示他们会使用“吃土”这类词语,约30%的人表示,“吃土”之类的词语粗俗不雅,不愿意使用。在年龄在30岁到50岁的中年调查者之中,只有30%的人表示会使用“吃土”等词,而70%的人则表示无法接受这类词语。在5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中,鲜有人知道“吃土”、“剁手”等词。由此总结出,“吃土”的使用者一般仅限于年轻人。“吃土”等流行词语具有生动、准确、流行的特点,广受追赶时髦的年轻人的喜欢。而对于年龄较大的人们来说,他们很少听说并拒绝使用此类词语,在他们观点里,这类词语不符合规范,并且认为部分词语很粗俗,他们表示不能接受。
  从“吃土”的社会影响来看,一方面,网络热词的使用使人们的公众话语权扩大,人们借助于网络平台,使用网络流行词来表达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这样有助于扩大民众意见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从而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吃土”等流行词的广泛使用对于青少年会造成一定的误导,不利于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汉字的学习。此外,“吃土”等网络热词的泛滥成灾,不利于汉字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语言的规范化进程。
  五、结语
  “吃土”是网络造词运动的新产物,由语言媒介和网络媒介交互共生,准确、形象、简洁,但与此同时,诸如“十动然拒、喜大普奔”等网络词语又具有不容忽视的潜在不良影响,具有误导青少年、受众人群有限、不利于语言的规范等潜在的不利因素。在网络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热词也只是昙花一现。因此,国家应该适度规范网络热词的发展,减少其不良影响,推动语言的规范化和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侠.网络热词的时代心理和精神特征[J].新闻爱好者,2011(11):115.
  [2]刘晓丽.全媒语境下热词成因考察[J].湘潭大学学报,2011,35(4):130-132.
  [3]孙瑞.试论网络新词语的可接受度[J].语文建设,2011年9月:36-38.
  [4]宋伟奇.2014年度英文热词的知晓度研究[J].大学英语,2015,12(2):117-121.
  [5]汪榕培.英语新词的来源及展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9):7-11.
其他文献
摘 要: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童话作品《快乐王子》构筑于理想,回归于现实,生动展现了一个现实干预下的理想世界。一方面,童话文本中的理想受到现实的冲击,显得虚无与破碎;另一方面,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理想在王尔德的创作实践中未能得到充分实现。尽管如此,业已幻灭的理想仍在人道主义道德的推动下得到了升华。  关键词:王尔德;《快乐王子》;理想;道德  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作家王尔德于1888年创作
期刊
摘 要:勒克莱齐奥的《乌拉尼亚》中存在着众多鲜有人关注的二元对立关系,本文借助结构主义文论的观点,从坎波斯和朗波里奥两个地域之间的对立谈起,再从文本中挖掘异质文明激荡、人与自然冲突的深层含义,最后,围绕“我”串联起极具象征意义的三个人物形象,从而深化对文本整体性象征意义的理解,启迪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结构主义;《乌拉尼亚》;二元对立;深层意义;象征隐喻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于2006年
期刊
摘 要:乔伊斯的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一部经典之作,一直以来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和评论界的关注。文中叙述了主人公斯蒂芬从幼年到青年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他在幼年、少年、青年时期与所处环境的冲突以及最终摆脱束缚,找到人生方向,获得人生价值。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与萨特存在主义的基本哲学思想产生了共鸣。本论文试图说明文学作品中哲学思想的存在,通过文本的解读将融入在文学作品里的哲学思想呈献出来,跳出了
期刊
摘 要:《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长篇代表作品,不仅因其深刻的内涵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引起广泛评论,其精巧的布局和独特的叙述特点也成为了文学研究的经典。本文将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空三个方面来诠释《呼啸山庄》的叙事特点。  关键词:呼啸山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空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复仇文学的经典代表。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外,独具一格的叙
期刊
摘 要:苏东坡各类文章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其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且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而有关研究苏东坡的文章也是浩海如烟,极其丰富。通过梳理近十年学界有关东坡专著、文献等情况,再简述东坡文化对惠州的影响,以更深入、全面了解其研究成果和人格魅力。  关键词:苏东坡;论著;惠州;影响  清代
期刊
摘 要:被誉为“一代婉约词宗”的李清照是我国两宋之交著名的女性词人,其词在很多方面都显露出独有的女性意识。本文旨在通过李清照词中的花卉描写来探讨李清照及其词作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李清照词;花卉描写;女性意识  李清照现存于世的词作共有59首[1],其中有46首出现了花卉意象,涉及到词人对花的描写。在这些词中,有7首是专门的咏花词:《玉楼春 红梅》、《玉楼春(腊前先报东君信)》、《七娘子》、《渔
期刊
摘 要: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开咏物词之先,其留下的词作虽不甚多,但是独开清雅词派,亦受后人嘉许。宋末遗民词人张炎评其词“清空”、“骚雅”,是为绝佳概括。本文通过举例浅谈姜白石在咏物言志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姜夔;白石词;咏物言志  姜夔是南宋时期著名词人、曲作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因其传世作品《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说》等,后代词集刻本多名为“白石词”。姜夔二十多岁时开始游寄生涯
期刊
摘 要:长久以来,文学批评因为有距离的审美观照给人以疏离和严肃之感,这不可不谓是一大缺憾,但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李健吾等印象学批评家早已提供另一种途径,他们强调以自身靠近对象,通过调动自身情感来感悟文本,该文通过抓住“清澈”、“悲哀”等情感体验来对《秋天的快乐》一文进行审美批评。对富于审美性的印象学批评的重新发现和运用是对当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借鉴。  关键词:清澈;悲哀;意境;《秋天的快乐》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也逐渐进入到千家万户,网络游戏也随之风靡起来,我国游戏设计主要以三维动画为主要发展方向。现在的网络游戏产品开始大量增加,进行网络游戏的玩家也随之增长。但是,因为对于游戏经验的要求,游戏玩家对于游戏的水准要求也开始提高,希望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感官刺激和新鲜刺激,游戏角色的构建是网络游戏产生的重要基础,角色的个性化和独特性能够有效的抓住玩家的眼球,使得玩家能够玩得更
期刊
摘 要:作为一个2014年6月末才出现的网络词汇,直男癌的火爆程度已经不亚于一个热门现象,截止作者写作时,这个词在百度已经拥有10,100,000个搜索结果。直男癌这个词汇的流行反应了当代女权主义运动的崛起。本文从近期热门的伊能静微博手撕直男癌以及艾玛沃特森就性别平等在联合国的演讲谈起,分析所谓直男癌男性的矛盾存在。  关键词:直男癌;女权主义;性别平等  “直男”是相当于男性同性恋而言的,意思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