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的预防性应用对HBV-DNA阳性肝癌的影响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51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能否降低细胞毒药物化疗期间乙肝病毒复发的危险及对HBV-DNA阳性肝癌的影响.方法 40例肝癌患者接受经肝动脉化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B组(20例):抗病毒+TACE.A组:4~6周应用表阿霉素+氟尿嘧啶+超液化碘油栓塞方案行TACE术.此后,肝动脉化疗栓塞,约每月一次,共3~6次.B组:对20例患者同样应用TACE方法,并于第一次化疗前第一天起给予核苷类抗病毒治疗.结果 A组:术后1年血清HBV-DNA阴转率为0%,肿瘤复发率为30.4%,累积生存率:78.3%;B组:术后1年血清HBV-DNA阴转率为34.8%,肿瘤复发率为8.7%,累积生存率:95.7%.分析A、B两组间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A组总体肝炎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 TACE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对HBV-DNA阳性肝癌患者,可抑制HBV病毒复制,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MEH基因在80例吸烟COPD患者和87例健康吸烟者中的频率分布.结果 80例吸烟COPD患者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外显子3的野生型、杂合型、突变型频率分布分别为22(27.5%),22(27.5%),36(45%),外显子4的野生型、杂合型、突变型频率分布分
目的 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入院顺序将87例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康莱特注射液加化疗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用化疗.两组均观察4个疗程后进行近期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及66.7%,两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数下降程度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数,血红蛋
目的 探讨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途径补铁后铁的情况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60例稳定血透患者,每周透析时间大于等于12 h.所有患者血红蛋白(Hb)<90 g/L,大于60 g/L,Hct 18%~27%,血清铁蛋白小于300 ng/L,转铁蛋白饱和度小于20%,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100 u·kg-1·周-1.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口服组和静脉组),分别采用静脉输注蔗糖铁和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