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视野下俄国出售阿拉斯加的战略考量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747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有言,“俄国历史是一部收集领土的历史”。确实,俄国不仅是横跨欧亚的大帝国,还曾在美洲拥有广袤的殖民地。1741年白令发现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后,俄国人开始涌入北美大陆从事殖民扩张。为进一步拓展在北太平洋的存在,俄国政府于1799年将之前的美洲联合公司改组为俄美公司,并赋予其重任——“使俄国在包括加利福尼亚在内的北美大陆西海岸,以及夏威夷群岛、萨哈林岛南部和阿穆尔河口等地进一步巩固下来。这些殖民区连同已经归属俄国的勘察加、阿拉斯拉和阿留申群岛一起将使俄国成为在整个北太平洋拥有无限权力的主人。”
  拿破仑战争之后,俄国在欧洲的地位如日中天,因此决心扩大在北美的活动范围,南下加利福尼亚。1812年,俄国在旧金山以北建立罗斯要塞,成为向南扩张的据点和北部俄属殖民地的粮食供应基地。之后,俄国还想利用西班牙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来扩大在加利福尼亚的殖民地。但最终,俄国却出人意料地在1867年以720万美元的低价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成为其领土扩张史上罕见的“赔本买卖”。
  从1812年建立罗斯要塞到1867年最终出售阿拉斯加,前后仅半个世纪时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俄国政策的前后反复,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以往,历史学家们更多从地区国别史和欧洲国际关系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是因为俄美公司的经营失败、无法抑制美国对俄属美洲领地的蚕食,以及俄国想拉拢美国从而放手与英国在欧洲和近东争夺才向其出售阿拉斯加。而新中国美国史研究的拓荒者之一顾学稼先生1987年就提出,俄国美洲属地政策的演变是与其对华政策紧密交织的。19世纪50、60年代之交,俄国从中国占领了大量领土,为收缩力量加强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并与英国争夺远东,俄国才断然决定出售阿拉斯加。
  习惯上,学界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俄英“大博弈”局限于中亚地区。但实际上,俄英大博弈的地理范围遍及欧洲、近东、中亚、远东、太平洋乃至美洲。当我们将分散的历史碎片用全球史的框架聚合在一起,很多以往不为人知的相互联系和逻辑线索就会以惊人的方式呈现出来。
  俄国对黑龙江流域的觊觎由来已久,马克思曾直指“从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到尼古拉,一直都企图占有这个地域”。1842年,中国被迫与英国签署《南京条约》,实行五口通商。这使俄国深感不安,担心英国的势力会扩展到中国北方,从而威胁1728年《恰克图条约》以来中俄之间的易货贸易以及俄国在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
  1841年俄国将罗斯要塞出售给了美国人萨特,俄美公司大幅收缩了在美洲的活动。而到了1844年,俄美公司奉俄国外交部之命“考察”黑龙江,其在美洲毛皮生意衰落之后却意外地获得了俄国政府授予的经销中国茶叶的优先权。正如苏联历史学家奥孔在其《俄美公司》书中所说,“迫使政府保存公司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策划中的向阿穆尔边区的推进”。
  1847年,穆拉维约夫出任东西伯利亚总督,他主张把俄属美洲出让给美国,联美反英,以集中力量于亚洲,“即使不能占据整个远东,至少也要统治整个远东的海岸”。美国历史学家戈尔德就此评论道:“1850年以后,俄国对于在远东进行扩张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它的目标是向南扩展,而不是向东扩展,它从美洲撤退,并集中力量攫取黑龍江以南的领土和不冻港。”
  1866年,当海参崴开始成为俄国在太平洋沿岸重要军事基地的时候,路途遥远、防御薄弱的阿拉斯加等俄国美洲属地实际上已变成一种累赘。12月12日,俄国外长哥尔恰科夫上奏亚历山大二世,建议将俄属美洲领地转让给美国并强调“俄国应把政府的全部注意力集中于黑龙江流域的属地”,因为它“构成了帝国整体的一部分,并且从各方面来看,都能比美洲属地的北方海岸提供更多资源。”沙皇同意了这一建议。俄美两国经过紧锣密鼓的谈判,最终于1867年3月30日签署了出售阿拉斯加的条约。
其他文献
俄罗斯“镇国神器”“白杨”-M移动式洲际战略导弹系统。此照片摄于2009年5月9日俄庆祝卫国战争胜利64周年阅兵式上。  6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行政令,颁布《俄联邦核遏制领域国家基本政策》(以下简称《基本政策》),取代了十年前制定的同类文件(内容从未公开),首次以公开形式宣示俄方核政策,体现了俄对当前危险威胁的新判断,是对美方核政策改变的回击。新核遏制政策的变与不变  总的看,从国家实力
西蒙·维森塔尔中心坐落于美国洛杉矶贝佛利山庄,它以奥地利犹太裔建筑工程师西蒙·维森塔尔之名设立。1977年,来自纽约的波兰移民后裔马文·海尔拉比在访问欧洲犹太人大屠杀遗址时触景生情,返美后创办了该中心,旨在通过社区联络、教育拓展和社会行动,培养公众的谅解精神。该组织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委员会的认可,在联合国拥有咨商地位。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海尔拉比认为人类应从二战犹太人遭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1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是中国第一部外商投资领域统一的基础性法律。  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召開的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开启了中国通过立法保障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之后相继制定了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共同组成了“外资三法”,奠定了中国吸收外资的法律基础。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
2020年6月1日,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继续实施社会隔离措施。  6月20日,南美最大国家巴西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100万,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个新冠疫情的“后发”国家俨然成为拉美乃至全球范围内疫情的新“震中”。疫情不仅充分暴露了巴西国家治理能力的短板,还为“未来之国”下阶段的政治经济发展埋下深深的隐患。多重疫情交织令抗疫形势复杂化  巴西的疫情出现较晚,前期发展相对缓慢。境内于2月26日报
罗肖  自全球经济因美国特朗普政府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而陷入重大的不确定性、衰退甚至恐慌以来,越南的经济表现与“信心指数”却逆势上扬,以至于被一些媒体冠以“中美经贸摩擦的最大赢家”,甚至是“新的世界工厂的有力竞争者”,等等。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从一系列经济数据看,越南近年来确实成绩斐然。2018年,越南国内生产总值(GDP)创11年来的新高,达到7.08%(原定目标为6.5%至6.7%);商品出口
观赛之前先测体温。3月9日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第26轮萨索洛VS布雷西亚。这幌子害人也害己  早在今年1月底,一些欧洲国家就得知新冠肺炎在中国暴发,导致许多人感染和一些人死亡。但他们却认为,此病毒只“眷顾”中国,不会光顾欧洲,因为:第一,欧洲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第二,欧洲的卫生条件好。第三,欧洲已经做了应付疫情的准备。  因此,一些欧洲国家的政府对其民众催眠道:第一,此病跟流感差不多;第二,此病
韩国总统府青瓦台。  6月1日,韩国总统府青瓦台发言人康珉硕表示,文在寅总统当天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了电话。特朗普说,有关各方在探讨将“过时”的七国集团(G7)机制扩容为“十一国集团”(G11)或“十二国集团”(G12)的方案,并邀请韩方参与将延期至秋季举行的该集团峰会。对此,文在寅表示欢迎和感谢,并说将欣然接受美方的提议。美国为何邀请韩国加入“G7扩容构想”?韩国又为何接受邀请?该构想能否助圆韩国
【日】《东洋经济》2017年1月14日  根據日本银行的资金循环统计,截至2016年9月末日本家庭金融资产总额达1752万亿日元,相比2015财政年度末(2016年3月末)减少了2139亿日元。6月末英国脱欧造成股价大幅下挫,损失一度达16.8万亿日元,到9月末慢慢回升使得损失减少。安倍第二次上台后致力于让日本摆脱通缩,鼓励国民将资产从储蓄转向投资。日本银行购买了大量国债,压低了长期利率,直到20
2016年1月11日,由外交部青年读书研究会、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研院)青年读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十届全国青年国际问题研讨会在国研院举行。本届研讨会以“国际秩序变革调整与中国角色”为主题,共有来自外交部、团中央、国研院、发改委、商务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国防大学、外交学院
2020年2月15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德国出席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发表演讲。他说,疫情让人们再次认识到,这是一个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时代,也是一个局部问题和全球问题彼此转化的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经济全球化的逐渐发展将世界各国纳入国际经济体系,成为一个经济上相互依存、紧密相连的“一体化”世界。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贸易保护主义、全球金融危机、能源危机、恐怖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