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内低密度班氏微丝蚴阳性者与蚊媒自然感染关系的初步观察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bda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按Penner血清分型方法,应用被动血凝试验对349株空肠/结肠弯曲菌进行了分型,其中病人287株,可分型208株(72.5%);健康带菌者17株,可分型11株(64.7%);动物45株,可分型32株(71.1%)。说明Penner血清分型法在我国基本适用,但我国还有新的血清型存在。可分型的菌株共达57个不同的血清型,与国外集中于2、4和3型的报道不一致。从动物菌株的血清分型提示鸡与人的关系比较密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1982~84年,徐州市卫生防疫站在市内两所职工医院建立腹泻监测点,对肠道门诊1,415例腹泻患者的检材,进行多种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及流行病学调查,从中检出嗜水气单胞菌54株,检出率为3.81%。并对本菌的形态、生化反应、肠毒素测定,药敏试验作了实验研究。有81.81%的菌株能使小白鼠迅速发病致死,有73.07%的菌株能产生LT肠毒素。作者认为本菌所致腹泻,在临床上不易与别种腹泻相鉴别,因此,在
期刊
1984年11~12月从江苏和安徽两个EHF疫区208个鼠窝中共捕鼠603只。在四种鼠中,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其EHF抗原阳性率最高。在采集的革螨中,以革氏血厉螨、厩真厉螨为优势种,并有EHFV的自然感染。在每窝鼠数多和窝螨指数高的组的鼠EHF抗原和抗体阳性率均较高。调查结果表明黑线姬鼠是两疫区EHF的重要储存宿主,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厉螨可能是EHF的传播媒介。
期刊
1980年海南岛发生登革热大流行,疫情波及13个县122个区,发病率为2146.23/万,死亡64人。次年仍在局部地区出现流行,1982年仅发生个别病例而流行告终。从流行区的埃及伊蚊体内分离出6株病毒,从白纹伊蚊体内分离出3株病毒,从致乏库蚊体内分离出2株病毒,从127例急性期病人的血中分离出87株病毒。所有这些新分离到的病毒经鉴定都是Ⅲ型登革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分离结果证明,埃及伊蚊是在海南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