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的孩子我来爱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ctro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传统的教学,十分强调组织纪律,我们将教材比作图纸,把课堂比作车间,力求将学生加工成标准件,强调共性,忽视了个性。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对那些调皮的学生总是批评训斥,甚至体罚。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调皮的孩子,教师应如何管理好调皮学生呢?
  首先,我们必须得对学生产生调皮现象的思想根源作一个细致分析。
  第一,不喜欢某位教师的课,对教师的教法存有逆反心理,因此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以此来满足破坏欲望和产生快感。
  第二,其思想根源于盲目的个人英雄主义。
  第三,其行为属于非控制行为或无意识行为。
  第四,这种行为属于自我放弃行为
  总而言之,学生调皮现象不是孤立的。同一名学生扰乱课堂纪律,他在不同的时候也是有其不同的动机的。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看待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应该做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那么,在对学生的思想根源作了分析之后,班主任又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做好引导学生的工作呢?我认为班主任要妥善处理学生调皮现象:首先班主任要保持良好心态,以平常心来对待学生,为人师表,做学生喜爱的老师;其次教师要通过灵活的方法把学生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再次就是要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帮助顽劣调皮的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一、严格执行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
  邓小平说:好的制度,坏人也可以做好事,不好的制度,好人也能做坏事。可见制度是很重要的。学校、班级是不是有法可依,是不是有法必依,教师是不是赏罚分明,学生是不是有榜样,正气是不是压倒邪气?这些都是对学生发展影响很大的因素。好的规章制度应该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应该是能够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的。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凝聚力强的集体,纪律一定是严明的,制度一定是合理健全的。
  二、注重班风的建设
  学生的成长环境如何?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不是个体的人,是社会的人,受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好的班主任一定是非常注重校风、班风建设的。好的环境和风气对学生的影响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一些名校,由于历史悠久,积淀很厚,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这种氛围是几代人共同创造的,是金钱所不能换来的,是弥足珍贵的。我们看一个人的成长,可以先分析他所处的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生的。
  三、做一名有人格魅力、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第一,班主任应当懂得心理学,应当善于激发调皮学生的向上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保护幼苗一样保护学生的上进心,所谓气可鼓而不可泄,也正是这个道理。学生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是不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他是受压抑还是蓬勃发展的,他是不是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学校教育要着重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教师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第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教师不通过学习来提高教师质量,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学习当中的话,那么,少数学生游离于课程之外,并对学习产生强烈的不满意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因此,要解决学生上课不专心,调皮捣蛋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的素质,看教师能否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比较高的教学质量来唤醒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持久性。
  第三,尊重学生,就是要平等地对待他们。老师有爱心,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老师,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凡事以理服人,不要去压制学生。批评也好,表扬也好,务必要让学生心服口服。
  第四,了解和关心学生。就是要研究他们。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在做学生思想工作之前,一定要把情况了解清楚,并作好详细计划,不打无准备之仗。研究学生,还得尊重自然规律,要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知道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不做违反教育规律的事情。关心学生,与他们亲近,要知道他们想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对于学生的变化,要及时予以关注,不要忽略学生一丝小小的变化。学生的一些反常的行为,一定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不能只看到表面,要挖掘深层的原因,设法打开学生的心锁,解开学生的心结。
  第五,要用宽容之心对待学生。学生犯了很大的错误,也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一棍子打死,要怀有宽容之心。要相信学生总是向上的,向善的,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出现了反复,不要气馁,要有耐心,要鼓励他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学生的错误都是可爱的错误,现在的调皮大王将来很有可能是和你感情最深的学生。对于那些迷失了方向的孩子,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第六,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要讲究方式方法。班主任在做学生工作时,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得有方法。因此,好的班主任,一定是注重对学生工作的谋略和方法的。教师要深谙因材施教的准则,要重视学生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教师随时运用认同、肯定、表扬和鼓励与积极评价方式来对待学生的每一点长处和进步。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都说孩子小,其实孩子并不小。”是啊,孩子也是人,也有人的自尊。在中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在教育观念大为改变的今天,面对调皮的学生,我们只有深入的了解他们,尊重他们,架起爱的桥梁,构建师生心灵的通道。教师爱其生,尽其心,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有了爱,师生才能思想相通,情感交融,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调皮的孩子我来爱!
其他文献
山巍峨,水清澈,风轻柔,云飘逸,事物皆有个性,人也有个性。魏征因有直言上谏的个性,而受太宗器重;李白因有傲视权贵的个性,不肯摧眉折腰;俞伯牙因有高山流水的个性,毁琴以示敬友。可见,古之仁人志士均有自己的个性。拥有个性,不只是你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它更是你的一种特质。作文也应张扬个性,以彰显自我。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的作文表现出内容陈旧,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毫无个性可言。个性是写作的灵魂,要
期刊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的惊人之语,现已成为世人的共识。中国有句俗语说得好:人与人不同,花有样样红。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的本质应是唤醒、发现、成全、助人成才。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呼唤有智慧的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大家都在寻求培养学生早日成才的良方,探索造就国家合格接班人的捷径,下面谈谈让每个学生都能如花般依自己特性而“绽放”的途径,为编织学生的七彩人生
期刊
管理班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讲究技巧、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
期刊
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又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奠基工程。于是,在低年段教学中,我努力探究,大胆实践,力求寻找一条帮助学生突破作文难点,让学生走出作文困境的方法。怎样使得学生到了中高年段不会望作文生畏呢?我觉得前期的兴趣培养、语言的积累、以及写作的方法、技巧的引领很重要。这也就证明了我们低年级写话教学的重要性。而《语文课程标准》中表述:“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
期刊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教学,基本上都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一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均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并给出结果,这就相似于对同一个问题的不断重复,结果是教师付出了很多,效果却不佳,收效甚微,真是事倍功半。具体体现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很难培养学生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以及应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特别是物理学科的教学更是如此。针对这些弊
期刊
孩子们纯真无瑕,童心犹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晶石熠熠生辉。可是,由于课堂上给了孩子太多的限制,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天真。《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的表达。” 无容置疑,我们只有呵护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让孩子思维的瀑布飞流直下。  一、走近心灵 ,聆听心声  “言为心声”,只有打开心灵之窗,孩子们才愿意把他
期刊
一、案例呈现  1.游戏背景特写  某一天早晨,几个孩子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你们知道吗?我家搬到了滨江,每天上幼儿园都要过钱江四桥呢,那是一座很长很长的桥。”“我知道,我知道!还有钱江一桥、二桥和三桥!” “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家旁边也有桥,我还走过运河边的大桥!”桥,是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观察、研究家乡桥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随处可见。于是老师给孩子们看了各种大桥的图片,这对
期刊
实践证明,“应试教育”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的培养与发展,于是,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 口号,素质教育的核心重点,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已经明确要求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要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就需要开发人的创新力,特别是开发处于身心发展的中学生的创新力,这种创新力的关键因素就是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在教学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激发兴趣,理解文本,且养成收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这对习惯于传统教学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的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种挑战,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两大方面的要求。  一、语文教师要改变旧观念,树立教育技术意识  教师现代素质的
期刊
《课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数学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若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积极的情感,学生不仅会饱含热情地投入到作业中,而且作业也会成为师生交流和联系情感的重要纽带。那么,数学作业的创新性应如何体现呢?  一、数学作业的情感表现形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形式是填空、抄题计算、抄解答,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