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整合探讨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社会在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得以飞快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学科中,也要求培养学生的各项关键能力,空间观念就是其中的一种。空间与图形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能够让课堂内容更加灵活,让教学更加高效。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
  分类號:G633.6
  引言:
  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只依靠文字表述,很难将学生顺利带入教学中,即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上,仅依靠文字表述要理解一些抽象内容会非常困难,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对此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将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还能借此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1.丰富课堂内容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拥有更大的资源库,可以为课堂提供更多的新知识,增加其知识储备,通过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的有效结合,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此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教材,以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加入更多新的知识。而且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课件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拓宽了课堂,让教学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在学完基础知识后加入一些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强化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
  2.创新教学方式
  依托于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采用更多样化的方法,让课堂更加高效,以下从情境教学以及演示教学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促使其主动投入学习的往往是兴趣,他们一般对于新知识会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所以在最初接触空间与图形知识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比较高[1],教师要抓住这一机会,据此进行教学准备工作,创设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的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图形知识直观的展现出来,帮助学生顺利构建空间观念。例如在“观察物体(一)”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要向学生传达三视图的概念,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所得出的图形,这样的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说充满新鲜感,能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2.2演示教学,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小学生正处在思维不断发展的时期,其空间想象能力还处在最初的培养阶段,所以在面对一些立体图形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想象困难,对此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直观呈现出立体图形,将课本上抽象的空间知识直观地展现在荧幕上,还可以借助相关软件让图形进行多角度旋转,便于学生更直观地观察,进而有效提升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就典型的“数正方体数目”来说,要让学生准确说出堆砌图形中有多少个正方体,这是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典型题目,在传统教学中,就是往往会通过讲述大量的理论知识,再借助黑板对此立体图形进行分解,这样的方法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借助信息技术则可以构建出具体的模型,还原实际立体图形后,还可以加入动画效果,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如借助鼠标可以挪动小的正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性视觉感,顺利数出数量。
  3.实现知识与生活的结合
  知识是从生活中而来,所以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能脱离生活,传统教学中将数学和生活割裂开来需要及时改善,因为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加,还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2]。而借助信息技术则可以让小学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学生也能在学习中不断的举一反三,将数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学有所用。例如在“四边形”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本节课主要讲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带领学生明确了四边形的特点后,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出广告牌等,再让学生说一说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让学生思考为何这些物体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广告牌可以做成圆形吗?由此强化学生对于四边形概念以及特点的理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实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通,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意识,在此期间也能有效启发学生的思考,不断提升其学习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整合时教师应该注意立足教材,借助信息技术加入更多的新知识;还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有效融合,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树立学习信心,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娟.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技巧:“空间与图形”教学案例[J].学周刊,2016,2(25):182-183.
  [2]方燕.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J].学周刊,2015,11(11):167.
其他文献
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2009—201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运用SAO模型,借助Ucinet和Stocnet等分析工具,刻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网络演化特征,探讨创新网络演
论述了建立城市停车引导系统的重要性,分析了基于云服务的城市停车引导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停车引导系统的实现方案。给出了停车场控制终端的硬件设计方案以及协议
基于热传导原理,结合混凝土热力学性能、水温和气温资料,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水泥水化热、水管冷却、弹性模量变化等因素对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ANSYS软件模拟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21世纪,作为"快餐文化"之一的偶像文化应运而生,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拥有了广大的受众群体。而作为偶像文化输出大国的日本和韩国,是以怎样的方式对偶像进
初中教育是教育实施的决定性的起跑阶段。在越来越国际化的中国,初中英语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时代使命。同时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素质教
介绍了CCD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过程,该设计由单片机产生CCD内部垂直移位寄存器工作所需的转移脉冲,并由TMS320LF2407A芯片产生CCD水平移位脉冲和复位脉冲,然后在CCD输出信号之后设计了模数转换和数据存储电路,再由DSP和单片机共同控制DSP和数据存储FIFO之间的数据读取,从而可以实现DSP对CCD信号的处理,最终实现对目标的测量。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从而让学生保持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当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下面我就结合实践,对如何构建小
为了缓解《弧焊机器人操作技术及编程应用》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学生人数多而实训设备严重不足等问题,实践了一种运用ABBRobotStudio软件进行离线虚拟仿真与真实的弧焊工作站现
本文从经济学和物理经济学视角出发,分析了承载力的经济属性和物理属性,从而将承载力的研究理论框架定位在外在模型的生产理论化和内在机制的物理理论化上,为进一步运用经济
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实践教学属于十分重要的环节。由于实践教学其本身具有的系统教学模式对加快现代化本科教育有着独特的意义。随着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对实践教学设立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