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的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探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jun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初中生诗词素养及艺术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初中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通过诗词阅读,学生的人生情感和道德品质都会得到升华,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旨在对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进行研究,基于阅读教学形式,以促进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诗词阅读;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诗词教学有区别于一般课文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之处。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诗词修养,在教学方法上要多加钻研,尊重诗词教学规律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诗词阅读中培养初中生的情感和道德认知,提升初中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一、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不当
  诗词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亟需转变。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主导性过强,灌输思维严重,从诗词创作背景到写作特点的介绍,都看不到学生参与阅读和理解的身影,而且几乎都是严格按照大纲教学,注重于字词理解和背诵,而对于诗词的意境之美和艺术特点,很少涉及。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是涵养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依托,一代代的中国人,正是在诗词阅读中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中国,柔芳的华夏,引发对中华民族的向往,对中华民族敦厚诚雅的民族性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忽略这一点,诗词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二)教学方法不足
  诗词的教学,要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诗词中所蕴含的人文内质和情感节操才能彰显出来。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诗词时,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即使阅读,也只是让学生在课下以背诵的形式去学习。初中生的诗词修养并不是很好,有限的几篇小学诗词不足以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魅力,而初中大量的诗词作品的设计,正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没有足够的改进,难以有效推动初中诗词教学的发展。
  二、基于阅读的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
  (一)注重诗词思想的闡释
  中华诗词尤其是名家诗词,很多都是思想深刻、意蕴悠远的作品,其艺术性固然一流,其思想性也可以说是典范。比如:杜甫的《春望》,这是一首安史之乱前后,历经磨难的杜甫回到都城长安的所见所感,沉郁顿挫的诗人一睹故国惨况,忧思深重,声情悲壮,体现了其伟大的家国情怀。在阅读这首诗时,教师就需要从这首诗歌的思想性上作重点阐释。
  “国破山河在”点明了时代特点,也为作者的抒怀奠定了感情基础。“城春草木深”重点阐释“深”这个字的内涵,让学生眼前浮现出长安一派荒凉的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对仗优美的诗是诗眼,更是作者情感压抑到极点之后的爆发,花鸟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但是处于国破之后的境地,不但不会给人惊喜,反倒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可见作者当时的心境是如何愁苦。下面四句诗更进一步说明了诗人的时代遭遇,面对眼前之情之景,诗人无法自抑。通过这样的阐释,学生会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阅读中感同身受,对阅读质量的提高裨益良多。
  (二)注重对诗词背景的理解
  每一首诗词作品的创作,都是诗人站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上的情感抒发,饱含了诗人独有的个人旨趣和对世间人事的感知,都不是无故产生的,因此,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接近诗人当初创作作品时的心境特点,站在诗人的角度去解读诗词,只有这样,学生的诗词阅读学习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的程度,而不会流于表面。基于阅读的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要以诗词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经历为切入点,为学生展现诗词的旷古魅力。
  比如:在教学《野望》这首诗时,很多学生由于自身诗词素养不够,无法从阅读中感受到这首诗好在何处。甚至有很多学生在读完诗后没什么印象,觉得浅白如流水,不知道学习这首诗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对于学生这样的认识,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深入体味五言律诗的艺术特点,对这首诗的内在和谐有一个大概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把王绩这位唐初诗人的生平做一简介,使学生对这样一位非常陌生的诗人,尤其是其像陶渊明一样淡薄名利,不与世争的性格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教师再结合这首诗作的历史地位,从五言律诗的发展史加以阐述,当学生认识到这首诗之所以这么朴素,正是因为作者要竭力摆脱百年之久的华靡艳丽南朝诗风,以“我手写我心”的直抒性灵的艺术创作手法进行创作时,再读这首诗时,学生的视野就会宕然开阔,甚至越读越有味,越读越喜欢。
  (三)注重诗词意蕴的挖掘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现,每一首入选课文的诗词作品,几乎都是千古流传的精品良作,承载着中华精神方方面面的内涵。因此,在诗词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结合阅读,引导学生发现诗词之美,在阅读中,深入挖掘诗词的意蕴。比如,在教学崔颢的《黄鹤楼》这篇诗词作品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深入诗词世界,在阅读中品味这首诗歌的独到之美。这是一首非常独特的千古绝唱,很多初中生由于美学素养的匮乏,在阅读这首诗歌中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时,虽然能够感受到其意境的悠远,但是总感觉像是绕口令。有点口语化,甚至觉得不像是诗。此时,教师就应该从这首诗的意蕴出发去启迪学生,让学生反复阅读,去感受这几句诗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三、结束语
  基于阅读的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是诗词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没有阅读,诗词教学就失去了依托;没有阅读,诗词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就无法深入感知。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诗词阅读,引导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诗词,以此为基础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良好的个人条件,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莹.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认知能力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雒婷婷.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林产工业当前面临问题的思考1当前面临的问题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限制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出口;原料供不足需,收购半径大,停工待料时有发生,尤其是导致资源消耗负荷沉重;地方
桉树是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在我国南方发展桉树产业是继马尾松飞机播种造林后的又一次林业产业新跨越。速生丰产桉树的迅猛发展,为缓解我国木材资源供需矛盾、实现由天然
【摘 要】学校教育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师一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在素质教育上也取得了诸多成果。相对而言,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改变教学方法,以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培养;音乐素养  对于音乐本身来说,音乐素养是一门独立学科,是综合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学习音乐所必备的基础课,包括读谱、视听、节奏、和声以及写作,还有音乐鉴
创新体育教学一定要抓住重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将先进媒体运用起来,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并强化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中职旅游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旅游教学应以就业为主要导向,综合提高学生的
<正> 事业单位既不同于机关单位的工资结构,也区别于一般企业的工资结构,随着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实行了不同的工资制度,理顺了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概念教学占有重要地位,搞好生物概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如何使學生准确、深刻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呢?通过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的构建来促进高中生物概念的教学。  【关键词】模型方法;高中生物;概念教学  1.研究背景  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指出:“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或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高中生物
今年以来,南充市就业局为进一步转变就业机制。在工作中实行了“六个取消”:取消城乡劳动力就业条件的区别,建立平等的劳动就业制度;取消就业地域和专业工种的限制,建立统一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