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汉族人群PPARGC1A基因Thr394Thr位点G/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mo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中国成都地区汉族人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基因(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coactivator 1 alpha,PPARGC1A;又名PGC-1α)Thr394Thr位核苷酸G/A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该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胰岛素抵抗及其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51例无亲缘关系的T2DM患者和156名糖耐量正常对照者PPARGC1A基因Thr394Thr位核苷酸G/A多态性.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糖、胰岛素、血脂,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组的体重指数、腰围、血压、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A等位基因的频率在T2DM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2.5%、18.6%,AG基因型频率在两组分别为43.7%、3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2DM组中,AA+AG基因型的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e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及腰围明显高于GG基因型,HDL-C显著低于GG基因型(P<0.05).无论T2DM和正常对照,A等位基因携带者HOMA-IR明显高于GG者.结论 PPARGC1A基因Thr394Thr位核苷酸G/A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存在明显相关,并可能与T2DM患者中心性肥胖及低HDL-C水平相关,其与T2DM发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RUNX2基因突变在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病因研究中的意义及两个中国家族性锁骨颅骨发育不全家系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提取收集到的2个锁骨颅骨发育不全家系中4例患者和4名家系健康成员、102名无关正常对照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产物双向直接测序方法 检测RUNX2基因第1~7外显子及相邻侧翼区的DNA序列,测序结果 与RUNX2基因正常序列对比分析.对发现的突变位点用酶切方法 证实.结
目的 对1例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CAIS)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进行分析,寻找致病突变.方法 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扩增位于X染色体上的AR基因所有8个外显子及邻近外显子与内含子之间的剪切位点DNA序列,对扩增片段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与基因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该
先证者(Ⅳ7)女,45岁,先天性双手小指卷曲,临床表现为指屈肌腱发育不良,双手小指的屈伸功能丧失,发生在远节指间关节.  家系调查 该家系共5代48人,男性24人,女性24人,无近亲婚配.先证者祖母、母亲、妹妹、儿子等均表现为双手小指卷曲,家系中5代共22人有手指屈曲畸形,男11例,女11例
期刊
家系1 先证者,女,25岁,婚后妊娠3次均于孕3个月自然流产.平素月经规律.夫妇表型、智力均正常,非近亲婚配,孕期均无不良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妇科检查正常.细胞遗传学检查:抽取静脉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片,G显带核型分析:先证者核型为47,XX,+mar。
期刊
患者女,26岁,未婚,因原发性闭经来我院就诊.青春期后一直无月经来潮,经药物治疗才来月经.第2性征发育欠佳,双乳房略发育,无腋毛,可见少许阴毛.妇科B超显示子宫略小,双侧卵巢均小,家族无类似病例。
期刊
目的 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Bardet-Biedl综合征(Bardet—Biedlsyndrome,BB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差异基因表达谱。方法抽取3例BBS先证者及4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并进行扩增和标记,然后与AffymetrixU133Plus2.0芯片进行杂交,扫描芯片并将图像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GCOS1.4软件读
期刊
先证者(Ⅲ2)女,23岁.发现"身体两侧不对称7年"就诊.先证者7年前无意间发现自己左侧身体较右侧粗大,未引起重视,以后逐渐明显,伴右侧无汗.查体:发育正常,心肺腹未见阳性体征.双侧面部尚对称,右侧肢体皮肤干燥,变薄,可见部分色素沉着,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右侧肢体较左侧小,右下肢髌骨上缘2 cm处较左侧减少3.5 cm,髌骨下缘2 cm处较左侧减少2 cm,四肢无压痛,无肌肉颤动,四肢肌力、肌张力正
期刊
先证者(Ⅲ4) 女,41岁.因左侧项背部皮肤色素斑伴轻微瘙痒3年就诊.初始感觉局部皮肤轻微瘙痒,随后皮肤颜色逐渐加深,较周围皮肤质地稍硬.家族中祖父和姐姐有相同发病史.皮肤科检查:左侧项部皮肤见紫褐色色素斑,面积约为11.6 cm×5.5 cm,自项部延至背上部,色素斑限于后正中线左侧,呈网状分布,界限不清。
期刊
家系1先证者,女,24岁.月经规律,结婚2年,3次妊娠分别于孕1月、3月、3月自然流产.夫妻非近亲结婚,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TORCH系列检查、妇科检查无异常.夫妻双方性激素检查正常;Rh血型均为阳性,ABO血型测定:先证者为A型,丈夫为B型.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G显带分析,计数50个分裂相,镜下分析5个核型,先证者核型为:46,XX,
期刊
患儿 女,6岁.因精神发育迟滞就诊,表现为语言表达不清,认知能力差.出生时左手 6指.母亲生产年龄36岁,顺产.患儿有1哥19岁,智力正常.父母双方均无异常家族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