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传统文化类社团进中小学实施路径探究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_mosquito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1]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生命力都将进一步凸显,在校园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民低龄化的趋势加剧,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中小学生群体由于自身判断能力有限,极易受到各种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是青少年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文化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是我们党和国家需要重视的重大命题。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中小学生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环境是实现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传统文化类社团进中小学的现实意义
  1. 新时代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论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关系问题,强调“传统文化的弘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彰显了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国家对继承和弘扬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深刻地揭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2]新时期推进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引导学生价值选择、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4 年,教育部出台《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不仅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更具体地指出了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在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五个阶段设置不同的教育重点,提出了建立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师资、评价等多元支撑保障体系。[3]纲要特别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向和道路,要求推进国画、书法、戏曲等进校园。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充分说明在基础教育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实现路径,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命题。
  高校传统文化类社团进中小学,正是基于当前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势提出的,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优势,将高校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鉴赏、民乐、书法等传统文化社团活动融入中小学文化教育,是新时代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途径。
  2. 当前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补充
  在党和国家的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相关活动,这不仅丰富了教学体系,也加强了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但不可避免,一些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教育内容上,以知识性内容为主,启示性内容较少。当前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上,以唐宋古典诗词及《三字经》等启蒙类读物为主,热衷于开展各种经典诵读活动。而在教学实践中,也普遍存在重背诵轻理解的倾向,只强调知识性内容的传授,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发散式教育,启示性内容较少。
  在教育方法上,以讲授性方法为主,体验性方法较少。全国各地学校都广泛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但很多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都存在“形式化”的问题,大多浮于表面,重形式轻内容,重展示轻体验。[4]缺少浸入式和体验式的方法,课堂教学就难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长此以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将出现接受度差、实效性弱、学生了解程度低等问题,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难以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这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在相关保障上,师资、场地、教材、协同机制等均比较匮乏。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不足和教师传统文化素养较低是目前传统文化进校园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大部分中小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或校本课程都由语文或音乐、美术老师兼任,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由于教育经费有限,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还面临场地和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同时,许多地区的教育部门也未能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协同教育机制。
  高校传统文化类社团进校园有助于缓解当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这些困境。高校传统文化类社团进入中小学校园,通过举办多样化、专业化的活动,开设“参与式”的学生社团兴趣课程,可有效强化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提升其人文素养。此外,大学生不仅可以发挥榜样作用,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创建传统文化社团并举办社团活动,建立学习传统文化的“翻转课堂”,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同时,传统文化社团进校园活动有利于大学生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养成社会服务意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高校传统文化类社团进校园也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作贡献,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切实帮助中小学校解决实际问题,以此为契机,建立起学生、学校、社会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机制,可谓一举多得。
  二、高校传统文化类社团进中小学实施路径探析
  “大学生社团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具备弘扬民族文化不可估量的优势”[5]。高校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既是学校独特的文化标志,也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承担着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近年来,高校传统文化类社团发展迅速,在政策保障作为支撑、学生需求基础广泛的情况下,高校师生组织了各类社团,依托专业教师指导,社团活动的专业性、实践性、连续性不断提升,成为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基于以上问题和需求分析,高校传统文化社团进中小学具有良好的需求基础和可操作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实施。
  1. 强化组织基础
  要推动高校社团进中小学校园,首先需要组织机制的保障,要构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高校中小学协同、群团组织联动的组织体系和协同机制。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和社会管理者,可从调查研究、制度供给、经费保障、搭建平台四方面统筹推动高校社团进中小学。一是通过广泛调研准确掌握中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需求和高校传统文化类社团的优势,搭建精准对接工作平台;二是出台如《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明确工作导向、责任分工和考评体系等政策保障;三是统筹经费保障,设立专项经费,加强对高校传统文化类社团发展的支持,明确中小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补贴”等方式为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高校要做好辅助和保障工作,明确传统文化类社团进中小学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要发挥好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广泛动员学生参与活动。第一,做好双向联系,一方面联系对接中小学校,帮助社团进入,提供实践平台;另一方面,依托学科优势,联系校内教师为社团提供专业指导,提升社团活动质量。第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建立专项工作组,统筹对接学生往返中小学校的交通安全等工作。第三,构建激励保障机制,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中小学校作为社团服务的接收方要提供一系列支持,包括参与服务的路径平台、场地资金、管理培训保障。一是中小学要做好内部协调工作,激发中小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需求,在课外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领域为传统文化类社团进校园提供路径和平台。二是中小学应该为高校社团提供必要的场地和经费支持。三是对大學生开展学生管理、课程教学等方面的培训,帮
其他文献
公共管理同工商管理之间本身存在着较多的异同点,其中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集中方面:管理领域、资源以及价值体现和运行机制。本文针对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差异的分析,从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素质教育倡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倡导培养创新精神、造就创新人才,倡导…………
期刊
在水网密布、河涌众多的地区,存在着大量断头河道和盲肠河道,因无水源补给、水体长期滞留,大多呈富营养化状态,生态环境及景观功能丧失。以扬州市断头河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为例
综述了用于评价稻米加工品质的拉应力、弯曲应力、剪切应力的测定方法和主要设备,阐述了稻米力学特性与其品质的关联性。并分析了稻米的胚乳结构、厚度、裂纹、垩白、水分、直
<正> 前言本文旨在根据西南日本的地质对日本异地地质单元的起源提出一个地球动力学模式。最近对古地磁和古生物地理及蛇绿岩、高压低温型变质岩和岛弧火山岩的分布研究揭示
在水温(27&#177;1)℃下,研究了延迟0、1、2、3、4、5、6、7d投饵和完全饥饿对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仔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泥鳅仔鱼3日龄开口,混合营养期
三苯基锡(triphenyltin,TPT)和三丁基锡(tributyltin,TBT)在环境中经常同时存在。以淡水常见经济鱼类鲫(Carassius auratus)稚鱼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水平TPT(10、100、1 000 ng/L)对
微纳米机器人在医疗、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最具研究价值的是基于微纳米机器人作为给药载体的癌细胞靶向治疗。目前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