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关于亲情的小故事

来源 :金色年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boh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朵玫瑰花
  
  有位绅士在花店门口停了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送去给远在故乡的母亲。
  绅士正要走进店门时,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绅士走到小女孩面前问她说:“孩子,为什么坐在这里哭?”
  “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孩子说。绅士听了感到心疼。
  “这样啊......”于是绅士牵著小女孩的手走进花店,先订了要送给母亲的花束,然后给小女孩买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时绅士向小女孩提议,要开车送她回家。
  “真的要送我回家吗?”
  “当然啊!”
  “那你送我去妈妈那里好了。可是叔叔,我妈妈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远。”
  “早知道就不载你了。”绅士开玩笑地说。
  绅士照小女孩说的一直开了过去,没想到走出市区大马路之后,随著蜿蜒山路前行,竟然来到了墓园。小女孩把花放在一座新坟旁边,她为了给一个月前刚过世的母亲献上一朵玫瑰花而走了一大段远路。绅士将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给母亲的花束,而改买了一大束鲜花,直奔离这里有五小时车程的母亲家中,他要亲自将花献给妈妈。
  一朵玫瑰花,
  为逝者举行盛大丧礼,
  不如在他在世时,
  善尽孝心。
  
  没有上锁的门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着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透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某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身边。她趁母亲睡觉时偷偷离家出走了。
  “妈,你就当作没我这个女儿吧。”
  可惜这世界不如她想象的美丽动人,她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堕落之途,深陷无法自拔的泥泞中,这时她才领悟到自己的过错。
  经过十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拖著受伤的心与狼狈的身躯,回到了故乡。
  她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微弱的灯光透过门缝渗透出来。她轻轻敲了敲门,却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她扭开门的时候吓了一跳。“好奇怪,母亲之前从来不曾忘记把门锁上的。”
  母亲瘦弱的身躯蜷曲在冰冷的地板,以令人心疼的模样睡著了。
  “妈......妈......”听到女儿的哭泣声,母亲睁开了眼睛,一语不发地搂住女儿疲惫的肩膀。在母亲怀里哭了很久之后,女儿突然好奇问道:“妈,今天你怎么没有锁门, 有人闯进来怎么办?”
  母亲回答说:“不只是今天而已,我怕你晚上突然回来进不了家门,所以十年来门从没锁过。”
  母亲十年如一日,等待著女儿回来,女儿房间里的摆设一如当年。这天晚上,母女回复到十年前的样子,紧紧锁上房门睡著了。
  家人的爱是希望的摇篮,
  感谢家的温暖,
  给予不断成长的动力。
  
  第一百个客人
  
  中午尖峰时间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汤饭,热气腾腾的汤饭。奶奶将碗推向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著奶奶说:“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
  “当然了。”奶奶含著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个精光。
  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 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
  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 :“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 “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终于当第九十九个小石子被放进圈圈的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著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
  “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 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饭。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含了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著。
  “也送一碗给那男孩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
  “那小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回答。
  呼噜......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
  没想到小男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一念善心助长一棵幼苗,
  棵棵幼苗可以成林,
  人人有爱、社会有情。
  
  世上最美味的泡面
  
  他是个单亲爸爸,独自抚养一个七岁的小男孩。每当孩子和朋友玩耍受伤回来,他对过世妻子留下的缺憾,便感受尤深,心底不免传来阵阵悲凉的低鸣。 这是他留下孩子出差当天发生的事。因为要赶火车,没时间陪孩子吃早餐,他便匆匆离开了家门。一路上担心著孩子有没有吃饭,会不会哭,心老是放不下。即使抵达了出差地点,也不时打电话回家。 可孩子总是很懂事地要他不要担心。然而因为心里牵挂不安,便草草处理完事情,踏上归途。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熟睡了,他这才松了一口气。旅途上的疲惫,让他全身无力。正准备就寝时,突然大吃一惊:棉被下面,竟然有一碗打翻了的泡面!
  “这孩子!”他在盛怒之下,朝熟睡中的儿子的屁股,一阵狠打。
  “为什么这么不乖,惹爸爸生气?你这样调皮,把棉被弄脏?要给谁洗?”
  这是妻子过世之后,他第一次体罚孩子。
  “我没有......”孩子抽抽咽咽地辩解著,“我没有调皮,这......这是给爸爸吃的晚餐。”
  原来孩子为了配合爸爸回家的时间,特地泡了两碗泡面,一碗自己吃,另一碗给爸爸。可是因为怕爸爸那碗面凉掉,所以放进了棉被底下保温。
  爸爸听了,不发一语地紧紧抱住孩子。看著碗里剩下那一半已经泡涨的泡面:“啊 !孩子,这是世上最……最美味的泡面啊!”
  孩子即使再年幼,
  也有他们的尊严,
  如果父母发现错怪了孩子,
  要勇敢向他们说:
  “对不起!”。
其他文献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历来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孔子视“礼”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把守礼和越礼分别视为道德上的大是大非。而礼仪本身并不是道德,却被认为是一切道德之源。学校和家庭中的礼仪训练,如果被赋予道德内容,它就是道德教育一种有效的手段或途径。   任何目的的实现,有赖于一定的手段。德育──道德教育不纯粹是一个技术问题。德育手段是教师传递德育内容所依赖的工具、载体或中介,即工具意义上的德育手
期刊
摘 要:作文有法,但是法无定法,要使学生逐步爱作文、会作文、想作文,发展到差一天不写作文就心慌,经过多年的摸索,我的做法是:首先是让学生认识作文并不神秘,让作文走下神堂,培养学生作文情趣;其次是从跑马观花,到下马看花,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学会留心观察;再次是如蜜蜂采花,厚积薄发,只有采过许多花,这才酿出蜜来;最后是搭建平台,提供舞台,感受成功喜悦。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教学 尝试    作文是一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一节英语课的教师语言转写,分析了教师话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旨在提高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质量。  关键词:教师话语 问题 改进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话语也被称为教师式语言或教学用语,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包括语言调整、提问和信息反馈等。它是国外语言学家近年来研究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David Nunan(1991)曾指出:“教师话语对课
期刊
摘 要:强化学生自学训练,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古人说: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键词:文言文 自学 方法    如何教学生自学文言文?我们除了教他们善于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解之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教他们掌握以下方法:  一、善用比較法,区分易混淆之知识,掌握知识之规律  文言文中存在着大量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古汉语知识,这些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这
期刊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农村小学传统的“填鸭式”习作教学过于理性化,违背了习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规律,不但挫伤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直接影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对于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是“事倍功半”,往往收效不大。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大多数老师都有同感,这作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那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体现新教法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在语文课
期刊
摘要: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天生的万物中,放出最大光明的是人心;不幸的是;制造最黑暗的也是人心;世界上最恶毒的东西不是金钱,而是人心;雨果清醒地看待社会,认真地思考人生,怀着对世界苍生的爱创作了巨著《悲惨世界》。  关键词:人心 金钱 光明 拯救 欲望 战斗    雨果因反对拿破仑三世的政变而被流放19年,这19年的流亡生涯,对雨果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
期刊
2005年8月4日下午13时许,因为脸上有疤痕而屡被高校拒之门外的19岁女孩徐红,从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董志手中接过了企盼已久的大学通知书,泪水在她脸上肆意流淌。  因为媒体和众人的关注,徐红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但因徐红而起的争论却刚刚开始:还有许多像徐红一样的特殊考生或残疾考生,他们的权利如何得到保障?当学生的受教育权与高校的自主权发生冲突和碰撞时,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则?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
期刊
泰戈尔诗云:“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是一种做事更重过程的境界,一种圣人才能达到的境界。我不是圣人,而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所以,我还达不到这种境界。过程,我所求;结果,亦我所求。   回首大学四年,我经历了很多,路途也并非一帆风顺,可我也收获了很多,我可以骄傲地说:“我飞过,天空留下了我的痕迹!”     大一,“少年初尝愁滋味”    2001年8月,我顺利地收到了南方一所重点大学
期刊
“让我们暂时放弃对伟大的颂扬  深入到幽微的往事之中  向死而生  从这些个人化的讲述里   我们也许能找到伟大的根源”  ——《北大往事》开篇辞    “......我早已把挽救他生命作为自己的事业,我要用我们的爱情和信念创造奇迹,帮助他战胜病魔......”    ——周阅《 向死而生》    《北大往事》,一本由中国文学出版社98年出版,朋友在02年6月购于跳蚤市场,并于02年9月借阅于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