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距离:一击致胜的关键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we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斗范围”一词反映了划分两个格斗者间距离的概念性测量方法。依照传统,武艺教练将格斗划分为四大范围:踢击、拳击、抓控和扭打。利用这些泾渭分明的划分种类,他们就可以以组织严谨、容易理解的方式探讨、传授范围的概念。


  舍弃旧的
  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踢击范围包括可施展进攻性和防守性远距离技术,或者说是斗士可以出腿但因为太远而无法用拳头击中对手的距离。拳击范围反映了格斗者可以轻易利用拳击和近距离踢击得分的距离。抓控范围表示对抗双方脚对脚站立时的行动——经常运用有利于抓控(使对手动弹不得)的典型拳击技术,如头撞、肘击和膝顶等。扭打范围是指在地面上进行的格斗,如果对抗双方站立抓住对方时无法结束格斗就只好转到地上继续了。




  有意思的是,各种搏击艺术都是围绕特定范围而设计的。跆拳道和空手道显然是远距离艺术,可练者通常都感觉从远处互相踢击比较轻松。而拳击手的专业技能却是拳击范围的进攻与防守;距离远时他们就无计可施,而且经常是对扭打范围一无所知。现代柔道、摔跤和巴西柔道的习练者通常在扭斗范围感觉轻松自如,但在其它距离也经常是不知如何是好了。




  假如拳击手可以只对拳击手、扭斗者只对扭斗者,而踢击者只对踢击者的话,搏斗的确会是非常简单的,但很少会有这种情况。当在公开竞技(如格斗冠军决赛)中较量或是在实际自卫时,这四个范围就难以区分了。因为在现实中只有三种范围存在:一定距离下的格斗、站立扭住对手时的格斗与地面上的格斗。
  采纳新的
  鉴于本文的写作目的,我将这三种重新命名为踢打拳击范围、抓控拳击范围和地面迫降范围。踢打拳击范围是指踢技和拳击技术都可使用的距离。地面迫降范围是指当格斗双方在地面或垫子上时的一切行动。地面迫降技术可以包括揪扭、扼喉,以及可以叫作非古典扭斗或迫降拳击中从警惕位置抓住并打击的练习。


  抓控拳击范围是需要阐明的新名称。它包含了站立扭住对手时应用的拳击和抓控技艺。在现实格斗中,当两名斗士揪扭在一起,用拳猛揍或用膝猛撞对方时,这种范围通常很明显。有一方投降或者两个人都倒在地上时此范围即告结束。
  抓控拳击范围的格斗也许缺少闪电般快速的抓控术和拳击术的有力精确;但在实际自卫中,非常有效。因为已经有许多技艺高超的斗士成功地运用了站立扭住对手的技术,对于那些以在体力对抗中求胜为目标而进行训练的武艺大师来说,都应该提高他们在此范围的技艺。为了更好地理解有关的一切内容,重新审视一下拳击术和抓控术会有帮助。
  赤手拳击
  每次一考虑到实际格斗,武艺大师们总好像是对拳击感兴趣。据说李小龙经常反复观摩拳击手的影片,研究他们打击和移动的技术。当踢打拳击在美国兴起不久(1970年~1971年),乔·刘易斯击败所有来者时,全国的武艺大师都开始调查拳击的“甜蜜科学”,这是由传奇人物穆罕默德·阿里编的一个词语。




  现在随着基于现实的格斗的兴起,基本来讲它是斗士们可以运用多样化技术的一种徒手较量,拳击再次成为研究主题。而且理由充分:徒手格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数千年以前。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希腊词“pyxis”,意思是“紧握拳头”同“拳击”一词的起源有些关联。其它说法还有,13世纪的一位天主教牧师圣·伯纳迪恩曾教授拳斗,可以代替决斗,而且关于抵挡对手来拳袭击的技艺还使用了“boxing up”一词。




  有纪录的第一场赤手职业拳击赛是181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雅各布·海尔对汤姆·比斯雷),尽管它不合法也不受欢迎。19世纪80年代晚期当伟大的约翰·L·萨利文周游全国,为让钱袋装满几百美金而挑战全部来者时,赤手拳击还是引起了人们注意 。1865年英格兰的昆士伯里侯爵制订了规则:三分钟为一回合,要求戴手套,禁止摔跤和挖眼睛。虽然这些规则最终被接受了,但赤手格斗在自其诞生后的一百多年里始终没能获得大众的支持。
  实际格斗中,拳手有数种多年来已证明有效的工具。基础技术如戳、钩、上砍和交叉是关键。然而拳手在扭住对手时(双方站立着完全抱在一起)的格斗能力直到现在才引起武艺大师的充分注意。原因很簡单:观看基于现实的格斗比赛时,武艺大师注意到格斗者几乎会毫无例外地扭到一起,这时扭打经验丰富的人能够站住,其他人只有倒在地上了。




  扭在一起时,有时叫做“内侧格斗”或“地道战”,斗士们抓住对方并予以打击——经常是困兽犹斗。然而高明的拳击手明白他们可以养精蓄锐,避免遭受重击,合理调动以接近更佳目标。每次拳手在拳台上遇到麻烦,别人总会告诉他扭住对方。每当一个斗士落了下风,不能在拳击范围打击对手,他会立刻扭住对手,避免遭受任何不必要的打击,努力求生直到铃声响起。体育界拳手很久以来就可以成功运用扭斗法了,而武艺大师们却只是刚刚意识到抓控拳击范围的重要性以及不同艺术怎样可以结合并用以增加获胜机会。
  抓控拳击艺术
  当拳手已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扭打艺术,抓控专家就提供了拳手武库中遗漏的一些内容。在拳击中,斗士会因为用头撞、抱住对手打他等而受到处罚。抓控艺术中就不是这样了,这类战略是为了使对手的武器暂时失去威力,继而直接打击对手。抓控也可以包括掌击、抓抱、改变对手武器方向,以尝试赢得距离、时间和位置。




  抓控专家的武器有拳头、手指、前臂、脚、膝、肘和头。技术同样变化多端:踢击、拳击、头撞、牙咬、抓、夹、扼喉、揪扭、抓抱以及带倒对手。可以说抓控大师把“卑鄙”格斗发挥到了极致。




  另一方面,抓控高手也许缺乏灵活性和头部防守,这些在拳击的胜利中非常重要。因为拳手是专注于连续动作的自发性,他必须通过实践学会控制对手固定点的战略。拳手也应学习向对手料想不到的角度进攻、在扭斗中控制对手。通过结合抓控技艺和拳击技艺,可以实现两种技艺的共同性。
  同古典抓控专家不一样,抓控拳击手经常全身制动法来压制对手发动的进攻。在对手全无保护的位置抓住他,就可以发动多次打击打倒对手或迫使他投降。利用揪扭、抓控使对手的脖颈或手臂动弹不得,可以很容易地移动身体,使对手打不到自己,同时全力打击对手身上的脆弱部位。




  由此可见,抓控拳击手的基本战略是压制对手的进攻,主要利用抓控、移动和灵活性(拳击)以及发动拳击和抓控武库中的其它侵略性打击法。灵活性和增强的火力是抓控拳击手的优势所在。运用此类技艺和战略的人是很难对付的。
  在实际自卫情形中——如同在基于现实的格斗中——拳击范围和抓控范围之间是没有明显的不同的。“抓控拳击”一词可用于指扭斗或近似于扭斗时的一切站立格斗方法。既然事实上大部分真正的格斗都发生在这种距离下,谨慎行事的武艺大师应该认识到抓控拳击范围的重要性,并提高自己这方面技艺的熟练程度。
  □
其他文献
李小龙在世界武坛备受敬重,在于他的划时代贡献。他不是传统武术的改革者,而是传统武术的革命家,他把陷溺于招式、套路的练武者惊醒过来,为他们指出一条真正能通往武术实战本质的路径。从李小龙开始,练武者已懂得自狭隘的传统练武方式中解放出来,而看重于武术的实战性训练;也不再自困于本身门派既有形式的局限,而随机应变地力求适应不同的对手和不同的搏斗方式。李小龙之所以创立截拳道,因他追求的理想武术要切合他的两个期
期刊
《水浒传》中的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故事,千古流传,可谓妇孺皆知。  现实生活中,一些莘莘学武者,苦修铁拳功者甚多,梦想能够拳冠天下,毙敌于顷刻;结果暴击沙袋,猛击硬物等,想练成潘庆福式的铁拳。练得手上伤痕累累,骨节受损,关节变形,仍旧马步深蹲,千层纸照打不误。可以说苦没少吃,汗没白流,终于能断砖碎石,似乎修炼有成。可是,与人较技,反而被未习铁拳功的人一拳击倒。而潘庆福同对手对抗,只用几成功力,
期刊
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是既要了解赛场上彼此双方的外在因素,如比赛环境、编排顺序等,更要了解自己与对手的内在素质,即心理素质、心理状态、技术打法的风格特点,贯用战术、身体状况等等,是赛场上制定、运用各种谋略的前提。  如何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呢?可以通过如下方法:  观察了解法:谋略者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感觉器官对对手在自然条件下外部表现、言行、举止所体现的心理活动的感知,从而获得所需信息。可通过直
期刊
古劳咏春拳离手实作训练有单操手和双操手两种。技击时可间接截击和直接截击。下面就本拳之离手单操手训练作一介绍。  单操手的训练是本拳技击接手和截击的入门技法,是本拳“一管二”打法的再造。从表面动作去分析就如外国拳击的对抗性训练一样,以最简单最直接的动作去截击对方。在对练时,一方以各种手法主攻,另一方以本拳“一管二”的打法截击,从简入繁,由慢到快,先轻后重,手身步合一,练至能在任何情况下以我一只手灵变
期刊
格日乐图,23岁,内蒙古散打队队员,曾练拳击,代表中国两次出战中美散打拳击对抗赛均获胜。  格日乐图,这个性格外向开朗的蒙古族小伙子,无论是在队内还是队外,都很有人缘,而他的乐天派性格也无处不在。  队友在场上比赛时,他不住地大喊:“出拳,出拳!快打边腿!”那劲头比他自己在场上比赛还来劲。而当队友打出一记好拳、踢中对手得分时,他又振臂欢呼起来,可说是极富激情,极富感染力,使场内许多人也像他那样活跃
期刊
1999年12月12日,东西方搏击理念的又一次碰撞——中美武术擂台赛在闻名于世的赌城拉斯维加斯不远的一个小镇如期举行。这是继1998年在北京、1999年7月在夏威夷之后,中国功夫与美国拳击的第三次较量。前两次中国队均以悬殊比分战胜美国队(8∶1,6∶3)。据说,这次比赛与往届不同,中国选手将面对真正的美国职业拳击,最终鹿死谁手,难以预料,许多旅美华人不禁为中国选手默默祈祷,而许多拉斯维加斯人却把这
期刊
终南派五行门发源于陕西省终南山,它是由明朝皇室后裔朱申信于明末清初创立的,其立派宗旨是“驱除鞑虏,光复明室”。由于历史的原因,本门的海底一直秘不示人,江湖上只能见到本门的部分功夫,却不知其源流,更难得一窥本门功夫之全貌。  时过境迁,20世纪末的今天,已经不必过于拘泥于先人们的一些框框,应将属于中华民族的瑰宝,归还给我们的社会。本文拟将终南派五行门的主要技艺作一披露,使同好对本门有一概括的了解。 
期刊
武术界盛传解放前几位著名武师,大败西洋拳师的故事。50多年后的1999年,两次“中国功夫挑战美国拳击”的赛事,中国又赢了。这不禁使人像思考东西方文化孰优孰劣一样,思考“中国功夫挑战美国拳击”问题。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基本要求由低至高,分五个层次:1.生理满足的需要;2.安全感满足的需要;3.感情满足的需要;4.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5.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我们概括这五种需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期刊
我的師傅左志强,年已花甲,是一位很和善的回族老人。我师傅原籍唐山,现定居在秦皇岛市。他老人家幼年习武,初从形意拳名师,人称活猴的丁连堂先生习形意拳,后又从八卦名师王巨章先生习仙衣八卦掌,为董海川先生第四代传人。1986年他又拜太极名师李经梧先生为师,习陈式、吴式太极拳。我师傅深得形意、八卦、太极精髓,对形意、太极、八卦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看我师傅打拳,架式开展,朴实而深厚,一招一式皆中乎法,合乎理,
期刊
阻挡是一门防守战术。是用紧握或张开的手,或里或外快速挡住对方的攻击。这一防御技巧几乎不带任何推动之力,只是轻拍对方的手,以使他的一击偏离攻击目标。  这个技巧几乎在一个固定的姿势中,从手到胳膊的运动,都是用肘部来完成的。这不是一种激烈的反应,一如挥打或拍击动作。因为手上任何一个过分的动作,都会使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对方的打击范围以致被反击。如果换一种说法,就是手的动作和阻挡力度必须正好足够警戒或控制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