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学政案——以“星伯学案”为中心

来源 :北方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2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学政,弊端丛生,导致了大量学政案的频繁发生。尽管统治者历来重视学政制度的建设,不遗余力地推行高薪学政养廉制度及改进学政考核制度,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由于学额所限而给各地学政提供了利益的驱动。在众多清代学政案中,《西域水道记》、《汉书西域传补注》、《新疆赋》等“西域三种”的作者徐松,在嘉庆时期所牵连的“星伯学案”是其中一个典型。
其他文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林语堂提出旨在改造国民性的“欧化论”;主张中国需要先发展物质文明,而后才能够谈到精神文明;主张建设批评的文化,并从中西文化比较与融合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的
人才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繁荣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第一资源、第一原动力。当今世界各种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以及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眼下全世界都在高度重视人才,均
中国古代通俗史学源远流长,但其著述之极大丰富则在明清时期。在诸多著述中,由《资治通鉴》产生的通俗史学著作独树一帜。在通鉴学领域,清代通俗史学一方面承继前代通俗史学余波
“唐宋互参”是查慎行诗学思想的核心,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和诗学影响。查慎行主张“唐宋互参”的内核仍是“宗宋”,于唐,步法中晚,诗宗少陵;于宋,则调和南北,师法苏轼。查慎行变黄宗
[摘 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让理论“接地气”。 在此过程中,既要反对出现的庸俗化,又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抽象的教条。在大众化主体和大众化对象辩证统一的意义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地气”,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地生根;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6)05-0133-03  
在医疗侵权纠纷中,患者处于举证的弱势地位.由于医疗行为的伦理专业性和风险性,患者对医疗行为的举证困难;我国医疗鉴定制度的不完善主要包括医疗鉴定和医疗赔偿的双轨制,鉴
摘要: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背景下的信息不对称研究的实质是不同领域间理论与实践的交叉应用,其根本目的在于应用经济学上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来解决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实践
探究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们去掌握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成功。进一步从所发现的问题中提出解决的对策,更有利于人力资源在现代酒店管理模式
随着市场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空间的自主性逐渐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我国的市民社会已经有了基本雏形,但同时也面临很多困境,只有成熟健全的市民社会才能有效地协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对内控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某些单位领导缺乏内部控制理念,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简单地将财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