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帕米尔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说起一部老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时,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影片抒情而传神地再现了祖国西北边疆的绮丽风光和塔吉克族人民的风情民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时,这个高原民族至今依然过着半耕半牧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友善热情好客,不掩门不闭户与世无争,他们就是居住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
  Q:您的职业是什么?平时关注哪些题材的拍摄?
  A:我是一名行政管理人员,平时的拍摄关注人文纪实较多,我喜欢那些反映现实生活,体现出生命力的画面。
  Q:为什么关注这个选题?
  A:帕米尔高原海拔4000米至7700米,属严寒的大陆性高山气候,生存环境恶劣,山高谷深,地势险要,行履艰辛,满目荒凉。但这里的居民生活恬静、朴实、真诚,在全国各地的发案率统计中是最低的一个县,可见这里的生活之纯净美好。而在我与他们相处的日子里,时刻让我感受到最原生态的艺术和质朴之美,强烈地撞击着我的神经。有一种冲动驱使着我,必须将这些场景拍下来。
  Q:画面十分精美,您有受哪些摄影师启发吗?
  A:我受李泛老师的启发,他的摄影作品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Q:在现场中,人们对镜头有抵触吗?为何很多作品中人物都盯着镜头,是您想要追求的效果吗?
  A:因为这里的居民和外界接触很少,镜头带给他们的感觉是新鲜而陌生的,所以并不确定他们会否被惊动或者是否希望生活不要被打扰,在此,要特别注意充分尊重每一个被拍摄对象。我在拍摄之前都会请求示意,如果有抵触就不要强拍。强拍不仅是对被拍摄对象的极不尊重,而即使强求拍成,影像也不会打动人。
  每一个深爱人文题材摄影的人都应该知道,要尽量使拍摄对象从情感上接纳镜头,如果拍摄对象不接受,就会出现影像呆板、充满敌视情绪的效果。
  被拍摄时观看镜头,是大多数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尤其对于这里淳朴的人们来说。而当他们盯着我的镜头时,让我感受到一种直抵内心世界的呈现,他们对外界毫不设防,他们的眼神表达了一切。但是,如果原本复刻,这种直白的画面或许会显得生硬,所以从对象的选取、构图、瞬间的捕捉等方面,无不考验着摄影师的心智。
  Q:塔吉克族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
  A:第一次去塔吉克人家,功课没有做好,不太熟悉塔吉克族的礼节,见面就闹了笑话。
  由于彼此语言不通,我们只能使用“身体语言”进行沟通。到了塔吉克人家,热情的一家子迎上来,按照他们本民族的习惯互施见面礼以示尊重,可是先吻谁、吻哪里?我有点糊涂了。犹豫之下,我决定先俯身吻奶奶的面额,奶奶说了一些我听不懂的塔吉克语,爷爷在一旁伸出了手。该去吻他的手心吗?我实在不敢轻举妄动了,见爷爷停住,便上前吻了爷爷手背,引来了大家的开怀大笑,我才意识到我吻错了,好在他们并没有介意,开心地接受了我们别样的礼节祝福。
  原来,互吻是塔吉克族别具一格的见面礼,兄弟见面互吻手背,长辈吻晚辈的面额,晚辈吻长辈的手心,女子见面平辈吻面额,长辈吻晚辈的眼睛前额,晚辈吻长辈的手心,至亲之间则吻嘴唇。
  在贫瘠、荒凉的帕米尔高原东部,群山耸立之间,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淳朴、自足、与世无争。物资的贫乏与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抹去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女人们爱美的天性总在她们的服饰中展现,在雪岭村落中点缀出种种绚丽,让平淡的高原充满生机,他们被誉为帕米尔高原的皇冠——塔吉克。
  石头、泥土搭建的简陋居舍,掩盖不住他们内心的火热。欧罗巴血统的缘故,使他们举手投足中流露出高贵的谦逊。半耕半牧的生活,使他们的居所散落在群山峻岭之中。高原的日照则使塔吉克族的成年人大都拥有一张古铜色的脸庞。
  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探索他们生活密码远道而来的摄影人,他们热情好客的传统令我们感受到高原的别样风情,这种极其淳朴的情感,让人不忍心去打扰他们的生活。那种恬静,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生活,与我们所熟悉的江南春色感受完全不同,是另一种震颤人心的自然之美。
  行走于雪岭村落,与大地同色的居舍裸露于天地间,犹如其主人的性情般坦诚豪爽。女人们身材高挑,长长的睫毛,眼睛深邃明亮,高挺的鼻子,清一色的刺绣平顶花帽,红裙衫缀满了珠串,形成了独有的民族美。置身山岭戈壁,深深感到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不屈于自然,以坚定的意念逐水而栖,经济发展落后但精神风貌不逊。
  此次帕米尔之行,我将镜头对准他们,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以期展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镜头里的塔吉克人朴实而真诚,与大自然浑然一体,让日日奔走于都市的我们洗去浮华,静下心来凝思品味,探寻人性本真。
  帕米尔的苍凉与俊美,塔吉克的纯真与友善,无不让人感怀:巍巍雪峰是高度,茫茫戈壁是广度,脚下的帕米尔是厚度,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则是韧度。
其他文献
极简主义,是一种设计风格,追求感官上简约整洁。且有人说,摄影是减法的艺术,这美学规律,类似中国艺术里的留白一说,单纯的色彩、简约的线条,凸显了主体,又为观者留下足够的遐想空间,令意境更为含蓄内敛。  Q:如何理解极简主义?  A:按字面意思理解,是指色彩、线条都简约。我理解的简源于心理上渴望得到的空旷。在这个处处讲求效率、一切从简的时代,简约之美也流行开来。首先摆正一点,极简主义并不是字面上的“简
浩瀚宇宙、万物生灵,尽管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肤色,有着不同的信仰,但却拥有着同样的情愫,或是悲伤和欢乐、或是恐惧和无畏、或是平和和愤怒、或是疑惑和笃定、或是期待和失落、或是渴望和绝望……这些发自人类灵魂深处的呐喊,往往都会通过人们的眼睛,这扇心灵的窗口得以展现。刘福生拍摄的非洲人物肖像,非常注重人物眼睛的刻画,捕捉人们眼睛最能够触动心灵的一瞬间。无论成人还是孩童,他们的眼睛中饱含着满满的情愫,
亚洲铁人三项联合会执委、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秘书长陈笑然,黑龙江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祁耀东,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刘天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伊美区委书记张东海,副市长张跃文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  本次赛事由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省体育局、市人民政府主办,省社会体育指导与对外交流中心、市体育局、伊美区人民政府承办,伊美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协办,运营单位为哈尔滨市大正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比赛共
6×4.5画幅  645相机使用120胶卷,每卷可以拍摄16幅照片,具有自动测光自动聚焦功能的645相机大概有康太时CONTAX645,宾得PENTAX645N和645N2,玛米亚645AF。CONTAX 645和MAMIYA 645AF可以有条件地使用数字后背。具有测光功能但不具备自动聚焦功能的Bronica RF645,ETR-SI,富士FUJI-GA 645(包括GA 645I,GA645
如何编辑一组照片,不仅是职业图片编辑的任务,也是摄影师自己必备的本领。在与新华社高级编辑陈小波的一次聊天中,我们谈到了如何编辑好自己的照片,如何做一个好的图片编辑。    摄影师要学会编辑自己的照片  记:这次华赛,许多评委都提到了组照参赛作品在后期编辑上还有欠缺。  陈:中国摄影人在抓取瞬间和拍摄技术方面的问题已经不大,这一点我在多次和国际摄影界人士接触中,亲耳听过他们对中国摄影师拍摄能力的承认
显微镜下的变幻、多彩绝不逊于大自然的魔力,如多一点感性、多一点想象,显微影像也可以成为美拍。  喜欢摄影应该说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不过一开始多热衷于“到此一游”的纪念照,偶尔拍拍风景和人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发烧友”应该说是近5年的事情。而我医学院毕业后,成为整天与显微镜打交道的病理科医师已经超过25年。也许是摄影的业余爱好,使我对形、色、光比较敏感,显微镜下美轮美奂的图像常常让我感动,让我联想起一
滤镜的功能  调节画面的反差,是渐变镜的主要功能,这一点虽然在后期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但是对于天空和地面反差很大的画面,就不如拍摄中使用滤镜更加自然和直观。ND滤镜则可以减少进入镜头的光线,降低快门速度,白天可以用慢门,夜晚则可以实现更长时间的曝光。结合旅行风景的拍摄,我们携带了海泰全新的Joel Tjintjelaar ProStop IRND,包括0.6、0.9、1.2挡三片,根据指数的不同,
美国摄影师马克·赫希(Mark Hirsch),二十年来每天都路过一棵橡树,直到有一天,他用手机拍下了树影并传到Facebook上面,引起了朋友们持续的关注和评论。他开始停下脚步,每天拍下一张作品和朋友们分享这棵树周围的景致。曾经是一名报社摄影记者,改变了摄影只求快速记录的习惯,围绕着那棵树,去感知光线的变幻、季节的更迭带来的丰富感受。  拍摄时间:2012年至今  拍摄地点:家附近  拍摄频率:
创作起因  一千四百多年前,在赣江之滨、滕王阁上,我国杰出的才子诗人王勃,就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盛赞江西。的确,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达63%,在全国名列前茅。这里名山大川、蜚声中外,有世界文化自然名山——庐山、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龙虎山,革命摇篮——井冈山,云中草原——武功山,还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江西风景之好,已为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如
|编者按|初看黄先生的影像,第一感受是与众不同。再看他的从影经历和拍摄手记,继而赞叹他的智慧。与他本人交谈后,明白了“有什么样的思想才有什么样的影像”这句话。  利用广角镜头拍摄北极熊,宛如中国绘画大写意式的拍摄手法,让人顿觉宇宙皇皇,生灵渺小。遵循自然法则,才能得到快乐。    Q_为什么摒弃了拍摄北极熊惯用的长焦镜头,全部使用广角镜头,将难得一见的原生态北极熊拍得那么小?  A_我于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