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教会新闻》研究综述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西教会新闻》(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是华西各差会联合出版的英文月刊。于1899年2月在重庆创刊,至1943年底停刊,时间跨度达45年之久。华西教会许多重要文件和信息都由该刊刊行。作为近代华西第一份外国人创办的英文刊物,该刊保存了大量四川、云南、贵州以及西藏的传教信息和社会信息。近年来,该刊已经引起不少海内外学者的注意和利用。本文重点论述该刊的研究,并讨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路,尽可能为有兴趣的学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其他文献
5·12汶川大地震后,重庆华岩寺通过各种方式对灾区进行一体化的社会救济:首先,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地震灾区进行了大量的物质援助;亲身参与抗震救灾鼓舞士气。其次,通过宣讲佛法教义、举办各种法会安定人心。第三,对灾区给予持续救济和长期关怀。通过安身、安心、安生三个层次进行一体化的社会救济。这次抗震救灾的实践证明,佛教团体的社会救济行为是积极有效的。
2010年8月10-14日,本所与韩国江南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亚洲与发展:宗教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共收到中、韩、美、德、意大利、尼泊尔等国学者提交的学术论文30余篇。本所教师和研究生积极提交论文并作大会发言,与各国学者互动交流。
在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上,认为克尔凯郭尔主张基督教信仰只关系到主观而与客观无关,其"真理是主体性"、"信仰是荒谬的"等命题是对理性之摒弃的看法是偏狭的。克氏在信仰上对主观真理的强调和对客观真理的质疑建立在承认人的罪性以及因之而人的理性遭到了破坏这一前提上,这一点并不与理性本身相冲突,而毋宁说是人的理性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克氏,基督教信仰的主观性就其自身而论也必须以理性客观性为前提,因无正确的客观性作保证就没有克氏要求的那种主观性,其眼中的信仰的主观真理也就不复存在了。
本文尝试通过梳理《抱朴子外篇.用刑》所展现的"刑治"思想,来对葛洪的思想体系概貌作一全面的把握。葛洪将刑罚视为"国之神器",对刑罚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作了充分论证。葛洪的刑治思想是秦汉黄老道家涵容法家思想的延续与发展,也是其自身思想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把握道教的社会政治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以闽西客家村庄涧村为个案,探究其民间信仰在维系农民生活理想、满足他们(特别是其中的弱势者)的心理需求等方面所发挥的功能,进而指出民间的传统信仰不仅在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及缓解社会问题方面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于遏制海外势力的宗教渗透和邪教的传播具有明显的作用。
各位领导、各位道长,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各位同学: 首先,我热烈祝贺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在今天正式挂牌成立,这对于学术界和道教界来说,都是一件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大事,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高兴的大事,值得祝贺!
语言与文化交互影响,彼此渗透,文献的用语可能受到它所蕴涵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东晋南朝上清经中的一些词语即有很深的宗教文化印痕。文章考察了道家思想及道派文化对上清经用语构造及意义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文化的角度解剖这些语词,对治宗教学、语言学、文化学都有作用。
出于西晋的《西升经》提出“伪道养形,真道养神”这一具有独创性的命题,虽然有空喊口号的嫌疑,但却在口号声中把“形”与“神”割裂开来,这就等于对道教主流论证人经修炼能不死成仙的主要依据之一“形神俱妙”进行釜底抽薪,否决了传统道教所主张的“炼形”,从而走向“炼神”。《西升经》的形神观尚未全盘抛弃道教的传统言说,其中还有一些论述上的自相矛盾,譬如既割裂形神,又肯定形神相辅相成,既否定形体,又在某些地方保留了身体在修炼中的地位。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认为它打开了道教生命哲学发展趋势的新局面。
道教重要内丹典籍《道枢》作者曾慥广采博收,约征引古道经100余种,涉及学者140多人;该书编撰体例独特,既辑录古人论述,又有作者评述,可谓准类书;历代共有11种史志、书目收录《道枢》,是书各种版本有所差异,需要参照使用。
1620~1723年是天主教在山西合法传入的阶段,山西官方在此阶段对天主教的政策是允许传播,甚或支持利用。1724~1859年间,山西官方将天主教视作邪教加以严禁,但该教禁而不绝,终于在山西扎根立足。1860~1900年间,山西官方对天主教虽然被迫弛禁,但仍极力压抑;这一阶段天主教有外国强力支持,山西社会的诸多问题又为其传播提供了历史机遇,因此该教在山西传播日益广泛、初步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