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自主学习”模式设计说明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模式框架
  自主学习模式框架:学生:有效预习——交流展示——检测反馈——归纳总结——应用创新;教师:精心准备——答疑解惑——梳理要点——巩固提升——激活思维。
  二、适用范围
  本模式设计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教师更有针对性的实施精细化教学,提升教学实效,培养出具备解决问题能力和具有创新思维品质的学生。适用各年龄段各个学科的教学,但对刚升入小学的同学需降低难度,随着识字量的增大,教师要尽量放手,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设计好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预习使用。建议使用学案完成本模式,教师要在以往集体备课形式上有所突破,使其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最终目的在于集体备课后形成能够引领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
  三、操作建议与实现途径
  1. 有效预习
  (1)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由学生通过感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总结概括出基本知识,找出不懂的问题,提出质疑。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提高学习新知识的效率;巩固所学的知识;扭转被动学习的局面;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操作建议。预习应由教师部署逐步变成学生自觉。预习提纲应提前下发给学生,保证学生在课前或上课后几分钟内完成预习内容,建议给出专门时间预习。学生预习的内容可以是:①浏览教材;②找出本节应掌握的预备知识,并复习、巩固和补习这些知识;③编写本书的内容提要——做预习笔记;④确定本书的重点和难点;⑤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用彩笔勾出。⑥独立完成相关练习,筛选出不懂的题目。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在同学之间交流解决(不是抄袭),如果不能解决就等待老师上课讲解。
  (3)实现途径。①编制预习提纲。预习提纲需要教师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编制出适合孩子的、有特色的预习提纲(导学案)。预习提纲的编写要以课标和考纲为依据。在预习课上,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完全以问题的形式编在预习提纲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纲可依,而不是盲目的、漫无目的的自学。关于预习问题的设置,可根据内容的特点,设置成填空、判断、选择、计算、证明、作图、阅读理解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预习的趣味性。②老师要做好预习指导。当学生们进行预习的时候,老师要参与到各小组中去,对孩子们的预习情况,通过观察、提问、询问,了解孩子们所涉及的每一个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遇到共性疑难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点拨,帮助学生渡过预习难关,顺利完成预习任务。③预习的效果要反馈,老师要搜集好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预习中老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进行检查,如果教师不管学生预习结果如何,顺其自然,结果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认为预习是多余的,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预习结果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另一方面,对学生预习的结果做出肯定的评价。哪些问题出错率高?哪些问题遇到的困难比较大?这些内容将是讨论交流中的重点,使我们的课做到有的放矢。
  2. 交流展示
  (1)意图。交流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存在的困惑。帮助学生反思补充知识,有助于使认知较全面、准确。对学习内容进一步深挖掘,巩固和提升。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升华,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2)操作建议。这是教师有目的引领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一定兼顾学生的充分思考和教师的高效引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案上记学习笔记和重要的学习过程。首先以小組为单位对预习情况汇报,提出自己的困惑,全体同学深入思考一同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担任起主持者、指导者、督导者的角色。教师要推动交流深入持续下去,要清楚讨论交流的内容,把握学生与小组交流的质量与水平,帮助学生把握问题的方向,促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深化思维,全员参与。通过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最后达成共识。
  (3)实现途径。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师生讨论、演示等达到学习目标。
  3. 检测反馈
  ①意图: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梳理要点,查漏补缺,使全体学生达到学习目标。②操作建议与实现途径:教师要在学案中精心设计活动或练习题,引领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本环节要突出基础性,在演练中进一步检查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通过学生说、写、做实验、演示、完成题签等方式实现。教师要在学生的活动中充分参与其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及时反馈,及时点评,对出现的问题,再通过师生互动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特殊说明的是检测反馈环节在课堂上可以分阶段实施,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环节,可根据每个学习目标机动安排。
  4. 归纳总结
  ①意图: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知识系统化,能承前启后。②操作建议与实现途径:在学案中为学生留有归纳总结和质疑的空间。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收获及质疑。引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巩固,使新知识更有效地纳入学生认知结构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总结,将知识点与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板书。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记忆和理解,包括记录、画线、口述、做笔记、选择要点、列提纲等方法。
  5. 创新应用
  (1)意图。具有触类旁通、综合联想,有拓展延伸的广迁移和远迁移的功能,创造性应用的功能,具有创新学习的属性,是最有力有效的潜能开发,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不但锻炼学生思维,提高综合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应试能力。
  (2)操作建议与实现途径。此环节由检测水平的练习转向复式练习、综合练习、延伸练习,对变式练习要限定时间,综合练习和延伸练习要鼓励学生独创,求异求新,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多变、多思,多题归一。这是发散——聚合——发散的创新思维的练习,是独创的个体学习和合作的集体学习。教师要设计出能应用所学知识的情境题,让学生去探究,实际解决。如果教学容量小,可在课堂上全部完成、交流;课堂容量过大,部分可作为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上交后待教师批改。
  (大庆一中)
其他文献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一堂课巧妙的导入,会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期待,提高学习注意力,虽然它只占用几分钟的时间,但是直接关系到课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伴随着市场经济对多种人才的需要,迫使我们冲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迎接21世纪的挑战。由此国家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目标”。在美术教育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传授知识主渠道的今天,让创新教育深入课堂刻不容缓。  一、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创新教育观  美术教育应着重于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各学科不断深入的研究,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本学期,我校就这一课题开展了深入的课堂研究。通过这一主题鲜明的课题展示,感觉教师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一、“兴趣”教学引导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学生的学习兴
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对育龄妇女隐性缺铁前期、隐性缺铁期及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早期诊断及防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不同妊娠期妇女及非妊娠期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村镇建设档案,这些档案的管理现状如何,怎样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本文主要的阐述内容。
在如今知识与科技共同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向网络化、科技化、信息化发展。然而,由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时间较短,计算机网络技术尚有不足,就使得档案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