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例闭合性锤状指畸形的统计学分析

来源 :中华手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vm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172例闭合性锤状指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比较三种治疗支具的成功率、并发症率及影响愈合的因素,提出改进方法,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我们从门急诊收集了172例闭合性锤状指使用支具制动的病例,统计分析其发病情况、受累指的分布、三种治疗支具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等.结果 本组共172例,男123例,女49例,随访时间为拆除支具3个月以上,三种支具之间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主要与局部症状相关,影响愈合的主要因素是发病至制动的间隔时间.结论 三种治疗支具成功率相当,因此近指间关节(PIP)不必制动,只制动远指间关节(DIP)时患者耐受性好;影响愈合率的最大因素是患者出现锤状指至佩戴上支具的间隔时间,而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是局部症状。

其他文献
2008年6月10~14日,我们一行参加了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太阳能利用工业论坛暨intersolar2008展览会”.展会面积很大,内容十分丰富.6月16日我们从慕尼黑飞往西班牙马德里,开始
伴随通信服务业务的不断丰富,其传输质量、速率水平等级标准越来越高.新时期,通信业务数据传输主体借助光缆.其施工阶段中常常出现损耗显著、外皮破坏、断裂、接头不良等问题
目的 探索双足趾皮瓣瓦合修复全手指套脱伤的可行性.方法 对20具尸体标本右中指建立全手指套脱伤模型,将创面分为掌侧和背侧两部分,背侧创面应用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趾甲背皮瓣覆盖,掌侧创面应用对侧足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趾胫侧皮瓣覆盖,两皮瓣瓦合后修复整个手指创面.结果 20例尸体标本中指全手指套脱伤一次手术完成了对创面、指腹和指甲缺损的修复,修复后手指保留原长度,外形美观,与对侧正常手指外形相似,明显克服了第
当下,随着我国科研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增长,对于电子工程行业来说,已经开始逐渐的迈入了自动化时代.对于国内的各个行业而言,对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经可以说已经在
脑卒中是世界第二大常见死亡原因,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脑血管病发病率较西方国家更高,呈现北高南低的阶梯趋势~[1]。
期刊
文中针对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多时隙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自动增益控制(AGC)方法。根据采样得到的多媒体广播的当前信号平均功率,将增益控制信号反馈给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即
目的 探讨应用股内侧穿支为蒂的V-Y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对6例手足创面的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同时对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的创面采用以股内侧穿支为蒂的V-Y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术后6例股前外侧皮瓣全部存活;股内侧穿支为蒂的V-Y皮瓣5例存活,1例皮瓣尖端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股前外侧皮瓣供区愈合平整,色泽均衡,
动脉化静脉皮瓣是一种非生理性皮瓣,Nakayama等[1]于1981年首次建立模型获得成功.大鱼际皮肤与手指掌侧结构、质地相同,位置隐蔽,是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传统的游离大鱼际皮瓣操作复杂、创伤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2],2010年至2013年,我们应用大鱼际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9例12指,效果满意。
期刊
智能仪表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硬件平台,对各种变量参数信息进行检测、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装置.污水泵站的远程监控系统是根据各种仪表提供的工艺参数检测值和状态,通过液
目的了解γ干扰素(IFN-γ)对瘢痕疙瘩Fb(KFb)中TGF-β/Smad信号通路的作用,探讨IFN-γ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可能机制。方法切取3例患者的瘢痕组织,体外分离培养KFb,实验选用第3-5代细胞。(1)将KFb分为:对照组,加无血清DMEM培养;TGF-β1组,用10ng/mL的TGF-β1单独作用;IFN-γ组,用100ng/mL的IFN-γ单独作用;TGF-1,+IFN-γ组,10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