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3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人们对一定事物有趋向心里特征,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我任教的学生中,基础较好,但是,地理课对他们而言是一门全新的科目,培养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地理课的内容是最令人感兴趣的,但是宏观广大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学生难以成功地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其成为一门较难学的课程,形成了地理课培养学习兴趣的困难点。我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充分挖掘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和抓住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里谈一谈几点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地理教师的个人魅力。
  初中生的学习往往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对任课教师的喜欢与否,在一定程度可以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那么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更要加强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
  地理教师以高尚的师德形象,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昂的精神状态,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感染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热爱自己的专业,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前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学生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相长,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此外,地理教师备课量大,但要批改的作业较少,课余时间较多。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修炼”更多技艺,如球类运动、歌舞、绘画、书法、魔术、电脑编程等,不仅可以丰富业余生活,愉悦身心,而且让学生觉得你多才多艺,敬仰、崇拜油然而生。
  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1、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运用投影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传统教法中,解决地理概念很多是靠语言讲,即使挂图、板图也无法跳出静的框框。若在教学中把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投影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就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直观的图像演示,深化地理概念,并形成空间观念。如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可先打出绘有黄河未形成“地上河”时的河道横剖面图,接着讲述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年复一年的沉积,不断抽动绘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积带投影片,说明河床不断抬高,进而造成水位不断升高。这时可向上抽动绘有河水横断面的水位线投影片,于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涨的水位而不断加高堤坝,再向上拉动绘有不断加高的堤坝投影片,这样,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画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师的讲解,就把“地上河”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中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引导和强化。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包含许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平常要有意识地积累有趣的素材,例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温的垂直变化)。“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气温日较差大)的奇观。讲到中国的气候时可以联系起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外,有的内容可以编成歌谣,例如:讲到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时,编这样的歌谣:“俩湖广宁重河山,五江港澳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蒙台海福吉安”。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图片,本身就是很有趣味的,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将地理的趣味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就不愁学生不喜欢地理,学不好地理了。
  三、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习兴趣
  地理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为把书本知识和生活现象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就需要教师构建起二者之間的桥梁,把地理知识形象化、生活化。
  1、从生活中来,到学习中去。七年级的世界地理部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总有些遥不可及的陌生感,教师可多动脑筋,把一些问题融入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比如,在七年级上册“地球公转”一节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轨迹学生不易把握。我打了个比方,就像学校附近的122路公交车始终在安凯厂至琥珀山庄两点间来回一样,南二环路以北的城区好比北半球,以南的地区好比南半球,而南二环就好比是赤道,122公交车每趟来回都要经过南二环两次,而抵达安凯厂和琥珀山庄这两个首末站则各为一次,到站即调头回归,不再向前。如此循环,周而复始。这样把看起来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的问题,一下子拉到了我们身边,学生不但容易理解而且乐学。
  2、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介绍“气候对人类的影响”时,展示一些图片:皖南地区的徽派建筑;黄土高原的窑洞;西双版纳的竹楼;威尼斯的人们出入皆船;沙漠地区的民族则骑着骆驼……这些各具特色的生活现象会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使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地理学习产生一种好奇感、需求感。教师可顺势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渠道搜集资料,拓宽视野,有条件的可通过图书馆、上网查询,没有条件的同学也可看电视如‘‘人与自然‘’“探索频道”等知识性与趣味性都很强的节目。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中要遵循“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一过程中教师成了学习情境的创造者,组织者,任务艰巨,道路漫长,只有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目的,成为教学改革中新时代的教师。
其他文献
一、幼儿游戏的概述  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游戏。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身心愉快;然而,由于受自身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幼儿自发的游戏往往是简单的、盲目的,只有在教师及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许多幼儿教师,在开展角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把教学放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上应把着力点放在“调、引、补、开”四个字上。  所谓“调”,就是调动学生求知、求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如创设情景调动学生愉快地学;巧设悬念调动学生探索地学;巧排气氛调动学生竟争地学。我市特级教师黄爱华就是课堂教学“调”的高手。他上每一節课都重视安排学生喜爱喜听的故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
期刊
摘要: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就得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既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又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研究型教师 师生互动 情感调节 创设情境  满怀信心  正文:  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历经生物教学十五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了甚多
期刊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每个人、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色。以艺育德,以德促学,寓德育于轻松活泼、没有说教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使学校德育工作从对学生说教和灌输等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模式向轻松活泼的艺术教育活动转化,也使学校的美育和德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因而音乐教育中
期刊
摘要:小学生在使用汉字中经常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有:汉字本身特点;小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的原因。因此,我们解决错别字的办法不能只分析汉字本身的特点,更重要的应该从小学生自身原因和教师原因找出积极的预防措施及减少错别字发生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 错别字 原因 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阅读
期刊
作文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较难的环节,怎样让学生想写、乐写、会写,是一件伤脑筋的事,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一点小小的心得。  一、激情引入  “万事开头难”,对于初中生来讲,也许感不感兴趣,喜不喜欢更重要一些。一说到作文,他们总是哗然一片,颇为烦恼。我试着采取的方法是不直接切入作文,而是采用迂回战术。 在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写作、口语、综合实践课中,是关于春天的话题,我先提前一周安排活动,让学
期刊
回顾这两年的课改情形,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特点,笔者从热闹的课改进行中,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忧虑与不安:尽管新课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课改仍困难重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笔者粗略分析,英语新课改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改编的初中英语教材,不可否
期刊
一、研究背景  语文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语文现代化的首要而迫切的任务是推广普通话。我国宪法在总纲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国内共有几十种语言,光汉语就分十个方言区。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交际越来越广,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汉语拼音是学好普通话最好的工具。  二、理论依据  教育家认为:“教学
期刊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辅助教学的科技工具和手段,在特定的条件下其直观性、生动性、高效性等优势是非常突出的,已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程结合起来,让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展翅高飞,与时俱进。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进行高中英语教学  1.直观性。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集成文字(Text)、图像(Graphics)、影像(Images)、声音(Audio)及动画(A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第29页,明确倡导这样的教学模式 —— “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根据这种教学模式的要求,近两年来,本人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验,积累了一些经验,摸索了一些路子。本文试谈谈本人的一些认识与做法。  一、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原则和方法  事实证明,要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