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45B连铸坯表面夹渣缺陷的形成原因及控制

来源 :矿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ang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描述了Q345B铸坯表面夹渣缺陷的宏观形貌,并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缺陷形貌进行观察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缺陷内主要为氧化铁皮并含有保护渣成分。分析了铸坯表面夹渣缺陷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浸入式水口设计不合理引起的结晶器液面波动卷渣、结晶器内弯月面受冲击夹渣、保护渣成分不均匀引起的分熔现象及结晶器振动负滑脱时间长导致的下渣不均匀。并提出优化措施:1)优化浸入式水口的结构,将侧孔角度为25°减小至18°;2)改善结晶器流场,板间的氩气流量由原来的5 L/min减少至3 L/min以下,SEN的插入深度控制在90~130 mm;3)优化保护渣成分和性能,将保护渣熔点由原来的1 050℃提高至1 150℃,碱度大于1,黏度0.12~0.2 Pa·s,降低了保护渣的消耗;4)调整结晶器振动参数,使负滑脱时间由原来的0.207 s减至0.165 s。22炉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由于铸坯缺陷引起的中厚板表面裂纹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并实现了铸坯、中厚板表面质量的稳定控制。
其他文献
通过试验,对沥青加铺层的层间拉拔强度、层间抗剪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浸润沥青的聚酯玻纤布作为防止反射裂缝的措施,既可实现防反射裂缝,也可实现接缝处的封水.
以M钢厂高炉排放的除尘灰为例,采用岩相测试技术分析了除尘灰内未消耗煤粉和焦炭的不同结构形态,并定量分析了未消耗焦炭和煤粉质量分数,由此计算出了该厂煤粉利用率。同时,
根据部分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标准的确定存在的问题,文章试图从全新的角度入手,提出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技术标准的确定具体方法和编制内容要求,为公路
以三氧化二钒、石墨粉、铁粉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在推板窑中制备生产氮化钒铁铁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仪(EDS)和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
针对云南某锡铜硫化矿砷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浮铜抑砷的工艺,利用对砷矿物抑制作用较强的组合药剂,及选择性较好的铜矿物捕收剂,通过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五次精选,有效降低了
对几种常见的氧化锆制备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这些技术的优势。化学法制备的氧化锆粒径分布均匀且该方法简单易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氧化锆粒径小、单分散性能优异。水热
随着露天矿的不断开采,形成的边坡髙度较大,而且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相对比较复杂,边坡在采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尤其是大部分的露天矿都存在断层,使得边坡体的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