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位散发大魅力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aom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明媚,校园内的笃行农耕园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学生正忙着采摘蔬菜:拔萝卜、采茼蒿……一派热闹景象。这是学校菜园管理岗的学生每周一次的劳动岗活动。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学校积极响应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依托劳动岗位的设置开展劳动教育研究,重视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一、整体架构,丰富岗位内容
  劳动课程在学校的落地与实施,离不开学校的顶层设计与整体架构,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探索中,我们以劳动岗位的设置为依托,设立N个劳动体验岗。那么,劳动岗的内容架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按场所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领域,即家庭劳动岗、班级劳动岗、校园劳动岗、社会劳动岗。
  1.家庭劳动岗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许多家长对子女过于保护,过分溺爱,样样包办,导致很多学生在家庭中几乎没有劳动实践的机会,缺乏劳动意识。家庭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好家庭这个主阵地才能实现家校合力,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庭劳动岗的设立主要包含服务自我和服务家人的劳动内容。服务自我,如自己刷牙、梳头、洗衣服、整理床铺、收拾玩具等;服务家人,如扫地、拖地、洗碗、擦桌子、泡茶、切水果等。当然,这些劳动岗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特点进行序列性编排,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担任家庭保洁员,尝试洗衣服、扫地、整理床铺等;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担任家庭护理师,陪老人散步,为老人读报,为家人捶背、洗脚等;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担任小管家,买菜、烧饭等。
  2.班级劳动岗
  学校要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班级就是非常有利的实践场所,在班级内应做到人人有劳动岗位。班主任及各科教师是劳动教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关于体验的岗位,同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年段特征进行设计,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设计小小领读员、小小发行员等学习服务岗;三、四年级的学生,教师可设计卫生督察长、护眼小卫士等卫生服务岗;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设计安全监督长、矛盾调解员等岗位。
  3.校园劳动岗
  除了班级劳动体验岗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丰富学生的劳动实践体验,学校可以根据校园文化个性化设置校级劳动服务岗。如校长小助理、校园小保安等,为学校发展和日常管理献计献策;校园礼仪员、小小讲解员等,为学校各级各类活动做好服务;小小种植家、菜园养护师等,为学校开辟的劳动基地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4.社会劳动岗
  学生在家庭、学校的劳动实践,最终将与社会实践相融通。社会提供有利资源,学校把握有利平台,丰富学生的社会劳动体验。如“红色宣讲员”,学生走进荆川公园、瞿秋白纪念馆,宣讲红色故事,传承爱国精神;“职业体验员”,学生走进佳农探趣园,尝试简单劳动,传承传统文化;“爱心小天使”,学生走进社区、老年公寓,为孤寡老人送上亲自种植的蔬菜,做一份点心,聊天捏背,送去浓浓的关爱。丰富的社会劳动实践,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优良的劳动素养。
  二、家校社联动,落实岗位实践
  各类劳动岗位的实施要联合家校社三方的力量,三方合力才能为劳动教育的扎实实施提供保障。
  1.多途径宣传
  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平台向社会、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利用集中的家长会活动,邀请专家开展劳动教育讲座,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校通过联合晨会、劳动周、主题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学校采取多种途径,寻求家长及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可度,在劳动教育领域达成共识,为学生各级劳动岗位的实践提供保障。
  2.坚持每日打卡
  劳动教育的实施贵在坚持。在家庭劳动岗的实践中,每名学生需要制作“一日家庭劳动单”,并在家长的帮助和督促下完成每天的劳动实践,将具体实践情况记载在“一日家庭劳动单”上,在班级群完成每日打卡接龙。每个周末,各班学生还会有班主任老師布置的统一的“劳动小挑战”任务,如芒果、番茄的去皮小妙招等。挑战内容均在班级群内进行反馈,便于大家互相学习。
  3.营造班级良好的劳动氛围
  在班级劳动岗的设置中,各个班级便是主阵地。各班结合各种资源、学生特点等设置各具特色的劳动岗位并个性化实施。如“花草美容师”负责班级绿植角的管理与养护,“善心大使”负责帮助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班主任是班级开展劳动教育的核心力量,当然,班级岗位的设定与实施也离不开班主任及各位老师的倾力付出。
  4.打造校舍环境
  为了更好地在校内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校在异地新建时对环境进行精心打造。“一厅”:学校大厅呈现了学校发展历史和校园文化,这里是校园礼仪员、荆川讲解员的活动阵地。“一田”:校园开辟了笃行农耕园,蔬菜种植、养护、采摘等劳动岗位,让学生在与大地的亲密接触中,了解农事劳动,体验农田劳动。“两园”:文园和武园,“两园”是学生养绿、护绿的劳动实践场所。“N馆”:爱牙馆成了“爱牙小卫士”宣讲牙齿知识的场所;食育馆里的知识宣讲、烘焙制作,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劳动的辛苦与甘甜。
  5.融通社会资源
  打通校内、校外资源的开发渠道,拓宽社会实践基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劳动岗实践活动。学校通过对校园周边的社区、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地铁站等有利资源的整体梳理,构建校园周边300米环境资源圈。
  三、多元化参与,创新岗位评价
  《意见》指出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劳动岗位内容的丰富性及实施场所的多样性,要求岗位实践的评价必须改革创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1.家长参与,劳动清单记录评价
  在家庭劳动岗体验中,家长最了解学生的劳动体验情况,是否每日坚持,是否能做到服务自己、服务家人,劳动技能掌握得如何等,家长均可及时记录在学生的“一日家庭劳动单”上,如实评价,该劳动单将作为教师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2.学生参与,评价表记录评价
  在各类劳动岗体验中,学生不仅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完成自我评价表,也可以根据每日班级群打卡或集体反馈对组员进行评价,完成组员评价表。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刻反思和分享学习。
  3.社会参与,体验卡记录评价
  社会劳动岗体验,是考查学生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不能忽视社会人员的评价。学生在基地劳动中的积极性、技能掌握程度、文明礼貌情况等,实践基地人员可以在学生的体验卡上直接反馈。
  4.教师参与,成长册记录评价
  学校“‘荆小’担当少年成长记”学生成长册,将劳动岗体验活动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记载,教师综合评价。上述各类评价表、劳动清单、体验卡均纳入学生的成长册,进行“崇文尚武”章的“争章”统计。当然,每一次活动的照片、感言、收获与反思也都可以记录在成长册中,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使家长、教师、社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教师结合各类记载情况,核计“崇文尚武”章的数量,以此给予学生更客观全面的评价。
  丰富的劳动岗位体验,将劳动教育根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家庭、学校、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岗位体验,学生不仅习得了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更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荆川小学)
其他文献
为了消除语文教学读写分离的尴尬,统编语文教材除了在常规单元中利用语文要素将单元的阅读与习作构成有机的整体之外,还创造性地设置了习作单元,举全单元资源为习作助力。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就是一个典型的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1.阅读层面,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着中心意思来写的;2.表达层面,从不同方面或者选择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一脉相承,由读到写的实践转化体现了教材编写的单
期刊
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过:“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对学生而言,单单获得一个结论,并不意味着他们掌握了知识。真正有效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笔者对“3的倍数特征”再思考,试着从关注儿童问题的角度思考这节课。  一、初教学:触于“表”难及“里”引发的问题  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特征”这一课中,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多种探究素材,如百数表
期刊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它不是原始素材的简单堆砌,而是相关要素的逐层递进。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学生的思维才能逐级提升。用三角板画角原本只是“角的认识”课中的一道习题:“你能用三角尺画出15°、150°、165°、75°吗?”这道题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三角板认识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价值极其丰富。我们将其开发成一节实践活动课,意在为教师寻找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路径提供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单元内部联系紧密,各板块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语文学习。每个单元学完后,教师可以设计基于单元统整的微项目,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知识的整合与建构,形成迁移运用的能力。单元微项目切口小,驱动性問题可以和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相关,也可以基于真实需要将两者融合,促进语文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一、把脉人文主题,关注学生精神成长  单元人文主题承载着学科
期刊
人生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怀抱热爱走过的路就不嫌漫长,这是拜读完李志欣校长《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一书的第一感受。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书中每一篇文章反映的问题都发生于校园生活的细微处,正是这些细枝末节凸显着教育品质的大格局。  李校长一直在与“薄弱”校的“问题”打交道,但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不忘停下来思考、记录有关自己
期刊
执 教/钟 瑶 点 评/谢称发  当“1+X”式阅读走进课堂,教课文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师通过“1+X”式阅读,将学生引向语文学习的更深处。此举旨在通过引入“X”,打破对单篇课文“1”的单纯教学,转而探究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迁移,实现语文教学的“叠加”,丰盈学生的阅读。本课立足“1+X”式阅读,探寻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师:被大家嘲笑的丑小鸭,它勇敢面对挫折和自卑,
期刊
近年来,小古文教学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朱文君老师成为领军人物。小古文教学弥补了教材文言文的缺失,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学习小古文,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为初中学习大量古文打下坚实的基础。那如何进行小古文教学呢?朱文君老师执教的《明清笑话集·性缓》课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一、基于生活的猜想,找到学生的兴趣点  课前谈话,教师讲述自己买鞋子的故事,体现急性子的特点。  【片段一】  
期刊
“比例尺”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本节课,教师要通过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比例尺的内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认识两种不同的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比例尺的内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学习时,对于比例尺的本质——比例尺是一个比,往往容易因为名称的误导产生歧义,对比例尺的规定形式——前项或后项为1理解不透彻而产生计算上的错误,
期刊
为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教育部于2013年确定全国30个地区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抚州市作为江西省唯一进入改革实验区的设区市,经过七年的努力探索,现已迈出了矫健的步伐。近年来,为积极配合抚州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我们在初中语文现代文自主命题的实践中展开了积极探索。下面,笔者拟从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与总结。  一、命题要彰
期刊
江西省万年县第一小学(原万年县六〇小学总校)坐落在万年县思衍路南大道,是一所花园式县属实验小学。2018年8月,六〇小学搬迁至新校区,形成一校两区办学格局。2020年9月,六〇总校和六〇城中校区分开办学,六〇总校更名为万年县第一小学。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阳光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学校通过实施“阳光排座、阳光分班、阳光作业、阳光辅导、阳光课程、阳光评价、阳光团队”这七个阳光举措,打造“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