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努力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产业体系

来源 :信息化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培育“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抓手,举全市之力加快制造强市建设,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产业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三五”以来,宁波市以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培育“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抓手,举全市之力加快制造强市建设,努力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产业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9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676亿元,同比增长14.8%,总量位居全省第二,软件产业收入达819亿元,同比增长25%。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工业规模逐步扩张。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和出口交货值分别达17702.3亿元、3991.5亿元、1298.5亿元、2065.4亿元、3293.2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5.7%、11.6%、14.6%、8.8%和3.6%。
  发展质量和效益較快提升。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7.5万元/年,“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1%,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7.4%,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2.9元,比2015年下降0.2元,于2016年、2018年两次被国务院表彰为“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市”。
  创新驱动激发新动能
  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经费336.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和新产品产值率分别达2.0%和34.2%,比2015年分别提高0.652个和4.8个百分点,其中新产品产值率的年均增速达到3.9%,全市规上工业每百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29.07件。
  健全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全市累计引进培育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西工大宁波研究院等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69家,建成石墨烯、磁性材料应用技术、智能成型、电驱动等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拥有171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包括3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实施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截至2019年,累计拥有“浙江制造精品”产品140个,100家企业获“品字标”品牌证书176张,15家企业获国际认证证书44张,主持制定“浙江制造标准”202项,占全省发布标准数的13.4%。
  智能化改造取得新成效
  “点线面”分层级推进智能化改造示范。在“点”上推进“机器换人”,累计在役工业机器人达到12584台;在“线”上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生产线研制,已成功研制并推广应用了轴承智能磨装检测等15条智能化生产线;在“面”上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2017—2019年累计实施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项目84个,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687亿元。
  在全省率先实施“5G+工业互联网”试点,成功打造爱柯迪、雅戈尔、吉利3家“5G+工业互联网”工厂和余姚智能家电云平台,2020年雅戈尔、爱柯迪、捷创和创元4家企业的项目入围2020年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数量居全国第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项目,蓝卓、中之杰等2家企业入围中国工业互联网50佳。
  (本文由宁波市经信局供稿)
其他文献
亲爱的小星星们,今天一见面,于老师就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你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人生如画圆,确定了圆心,才能围绕它实现自己的梦想。当读到这句话时,我就想到同学们写作文,作文的“圆心”是什么呢?如果你想写好作文,你的“圆心”又是什么呢?  “心里”到“心理”的距离  人有两个世界,外在的可视世界,内在的心理世界。人处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
期刊
绍兴市以“驻企服务员风采”特色子模块为突破口,构建“三单两化”运作模式,以及集成化建码、闭环化管理的闭环服务2.0版模式  绍兴市以深化企业码建设及应用推广为抓手,以“驻企服务员风采”特色子模块为突破口,按照“可展示、可互动、可评价”的工作目标要求,构建“三单两化”运作模式,即诉求清单、督办月单、星级榜单,以及集成化建码、闭环化管理的闭环服务2.0版模式。  目前,该模块已在新昌县试点运行。截至2
期刊
把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新发展的关键动能和重要引擎,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主动发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正率先走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智造强市之路  “十三五”以来,绍兴深化实施“八八战略”,紧紧围绕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重返全国城市综合实力“30强”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聚焦高质量、念好“两业经”,全面发力传统块状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向现代集群制造转型,定向巡航产业体系现代
期刊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全市工信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产业能级稳步提升,为奋力展示“重要窗口”头雁风采贡献经信力量  “十三五”期间,杭州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加快落实“新制造业计划”,打造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全市工信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产业能级稳步提升,为奋
期刊
德清县作为全省首个“企业码”试点,大胆突破、积极探索,全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涉企数据集成利用为基础、多功能应用场景为延伸、机制协同为支撑的企业码生态系统,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直通车  为进一步深化服务企业机制创新,推动疫情后企业发展,浙江湖州市德清县经信局积极向省经信厅争取,成功将德清县作为全省首个“企业码”试点,大胆突破、积极探索,全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涉企数据集成利用为基础、多功能应用
期刊
台州市路桥区通过建设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平台化整合、本地化服务、一体化推广、资产化管理模式赋能中小企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升级为区域工业大脑初显成效  2020年以来,浙江台州市路桥区通过建设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平台化整合、本地化服务、一体化推广、资产化管理模式赋能中小企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升级为区域工业大脑初显成效。  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大数据汇集  路桥区采用国有主导、合作研发、共同
期刊
以建设工业强市为目标,大力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深入实施“制造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积极参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十三五”以来,温州市经信系统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建设工业强市为目标,大力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深入实施“制造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积极参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
期刊
产业发展总体呈现“V”型回升态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软件业务收入等主要指标好于预期,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大关  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和国际环境变化等风险挑战,浙江省软件产业迎难而上、把握机遇,加强技术、业态和模式创新,产业发展总体呈现“V”型回升态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软件业务收入等主要指标好于预期,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大关,盈利能力领先全国。  总体发展情况好于预期  产业规模迈
期刊
2020年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紧盯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通过强基础、补链条、提能级,积极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强区增长主引擎作用  2020年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经信局全力“战疫情、促发展”,紧盯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通过强基础、补链条、提能级,积极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强区增长主引擎作用。  2020年1—11月,全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13.1亿元,
期刊
企业码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三服务”工作的数字化平台。自今年3月4日正式启动开发,经过德清县、金华市、湖州市應用试点,目前已在全省全面推广应用,已成为努力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企业服务重大标志性成果的重要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