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大学语文教育的优势 积极倡导人文精神的传承

来源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rdy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语文教育对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素质的提高,对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传承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具有工具性、文学性、艺术性、审美性和人文性。语文作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性、独特性、历史性、持久性,对现实社会、人类未来的价值和意义,不能从现实功利的角度衡量,其特殊性和影响力对于个人的长远发展,对于国家社会的影响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大学语文教育要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前行,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倡导人文精神的传承,切实可行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同时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育;课程;学科;人文精神;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王闽红(1971),女,福建泉州人,硕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教学。
  一、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的现状和困境
  从1980年大学语文恢复课堂教学到2007年教育部规定高校大学语文课要求列入必修课,大学语文课程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现在大学语文课已经成为高校普遍开展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着其重要作用。但与其他专业学科相比,高校教育教学主管部门对大学语文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學语文课程地位不高,无论从课时量制定,课程持续安排、教研教改,活动内容,考核评价,校际交流,人员培训,资金投入等方面远远比不上中小学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认可,大学语文课程成了可以取而代之的闲置课程。相比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来说,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语文课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远远比不上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强。功利化利益的驱使下,造成大学语文课尴尬的处境,使得本来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学语文课程在大学教育中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有的理工类高校没有意识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只一心专注于专业课程的安排,自作主张、理所当然地减免了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真的是毫无意义,令人如此轻视,让人们忽视它的存在么?对于它所承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难道随着社会进步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了么?事实上大学语文教育对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素质的提高,对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传承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大学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学语文课程坚决不能减免缩水,束之楼阁,我们应唤起全社会对大学语文的关注和重视,改变思想误区,采取相关积极措施,促进大学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确立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科地位
  “教育即生活”,杜威这一经验主义教育哲学的核心观点深刻影响着20世纪大学课程的理念和实践。大学语文正是我们在物欲世界中渴望寻找的涓涓清流。大学语文教育就是要启发和激励学生追求与众不同的人生境界,告诉大学生为未来人生做好准备,为理想而奋斗,充实自我,不断学习创造,探究发现,以得天独厚的、悠久的、鲜明的、优秀的文化素材去影响和指导他们的人生,告诉他们如何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信念,有目标的人,如何去承担社会责任,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和回报社会,体验丰富人生,实现自我价值。大学语文教育决不是平庸、世俗化的教育,更不是简单而不负责任,只图眼前功利的、应试速成般的教育,它是持久的,伴随人终身成长的教育。
  在高等教育当中,大学语文是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所依赖的,有着其他学科根本无法取代的作用。大学语文,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不应只是一门课程的存在,事实上,大学语文是一门学科,是完整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哪个学科会比它更具有艺术魅力,它对一个人的人生成长中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专业学科无法企及的。大学语文教育决不会被社会、学校所遗忘,因为它无处不在,对于一个人的未来职业发展,对于整个社会文明进步,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所做的贡献是不能简单以时间和金钱来衡量的。我们应确立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让更多的人明确和意识到它存在的价值。
  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和优越性,可以跨越时空,穿越不同的学科领域。纵观语文学科特点,知识面广阔,包罗万象,与其他学科互有联系,语言表达方式多样,语言文字绚丽优美,风格不一,人物形象直观,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经典作品中传递着人类与自然,生存与死亡等不朽论题的辨证思想,情感内涵丰富,分析赏读时陶冶情操,引发哲理思考。作品中喜怒哀乐所营造的,或现实或浪漫的氛围极具艺术感染力。学生喜欢从文字中获取精神食粮,以此为平台接触社会,了解世界,了解生活。人们忽视其存在的后果势必会切断学生与社会生活、理想世界的交流媒介,影响到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教学对象的继续教育和长久发展,职业教育的优质发展;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职业岗位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单方面完成一个人专业能力的训练,还有除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外的素质目标的完成。试想现代文明社会难道希望人人都只为一己之私,只顾眼前利益的最大化,缺少情感交流,没有生活情趣的凡夫俗子么?所谓的人才标准只是高校培养的貌似雷同的产品,只会打工赚钱的机器么?如果高校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少可以滋养心灵的精神空间,缺少自由豁达、有创意的想象力,缺少发现真善美的宽广心胸,缺少怀揣天降大任敢为人先,为社会、为人类尽心尽责的执着信念,人类又谈何进步和发展?!原有的道德情操、传统美德、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沧海桑田。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社会处于急剧发展变革时期,随着高新科技的日新月异,物质生活的极大充裕,人们对物欲的追求,对金钱的崇拜的同时,更需要高举着注重公序良俗、人伦道德法则、宣扬平等、公平、公正、人道主义的人文精神来约束和把关。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离不开社会公民所遵循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秉持的人文精神,国家经济文化发展、 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和谐奔小康,更加渴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文教育缺失现象严重,满足不了社会对高校毕业生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因此大学语文教育所承担的课程教育责任和义务正逐步扩大,一些负面新闻报道让人们为之触目惊心,嗤之以鼻,这难道不是人文精神的缺失所带来的后果么?   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应适应社会需要,重视大学语文教育,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确定大學语文的学科地位,在扩大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弥补专业教育的局限性。高校培养的是德才皆备、学以致用的人才。人才是先成人、再成才,要教会学生脚踏实地,诚信为本,认真做事做人,即将毕业的学生更需要具备起码的道德水准和思想修养,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接纳。因此大学语文教育应着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积极倡导人文精神的传承,正确认识大学语文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据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和重要意义。未来的教育是帮助每个人走向属于他自己的成功,独特而优秀,而语文教育正能够凭借它的学科特殊性满足这一成长需要。
  三、大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内涵
  文以载道,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沧桑历史汇聚成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勤劳勇敢,谦逊有礼,以和为贵,不恃强凌弱,知耻后勇,不屈不挠、不甘于落后,积极乐观、富有智慧和想象力、创造力的民族个性是中华炎黄子孙巨大的精神财富。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为人处世的态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对真善美、仁义礼智信的追求,厚德载物、奋发有为、宠辱不惊、自强不息的优秀品德,对国家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团结而富有凝聚力的集体主义观念,对民族精神的捍卫,尊崇自然、敬畏自然的理性光辉,路漫漫却九死不悔的坚定信念,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需要一代又一代志士能人传承下去。大学语文教育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通过文学作品和实践活动来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指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理解作家传递的思想情感,把握主题意蕴和哲理意味,品味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大学语文教育是以优秀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活经历、文化品味、情感体验、精神力量、艺术氛围等因素影响着每个人的情感内心和思想境界。在文学世界的奇妙之旅中,在浩瀚的诗词曲赋、散文小说中,我们流连忘返,跟随着那些梦幻般甜蜜隽永的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不分年龄、性别、身份、贫富穿越时空去恣意翱游,我们会从作品中感受到真善美,崇尚英雄、摒弃庸俗,珍惜青春年华,铭记芳华岁月,享受生活乐趣,欣赏追求美好事物,感受人情的温暖和爱的力量,体悟生的喜悦和对死的敬畏,在青涩与成熟的辨证中为流逝的时光而遗憾、惆怅,从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中意识到责任和使命、不朽与永恒。那些激扬铿锵、清新飘逸,沉郁顿挫、婉转妩媚各种风格的文学作品都会如余音绕梁般令人久久难以忘怀。语文会帮助我们向上成长,善恶分明、睿智明达;语文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充实饱满、优雅豁达;语文能够满足人们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获得成就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大学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热爱并尊崇本民族文化。
  四、大学语文教育的实践与运用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观以人为本,用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确立崇高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要关注教育本质的回归,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坚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继承传统文化的养份,强调人文素质的内涵,力争让学生不负生命之托,做一个言必信、行必果有自信、有勇气、有担当,诚实守信、胸怀坦荡、正义凛然、品行端正的合格社会公民;做一个静以修身、秀外慧中、温良恭俭让、具有良好道德规范和文学修养的谦谦君子;做一个格物致知、多才多艺、学识渊博、修身齐家、脱离低极趣味、能够充分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高尚的、有人格魅力的人。
  大学语文教育是通过文化经典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提高品德,向即将迈向社会的大学生们传授社会经验,为未来做准备,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大学语文教育教之以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遵守社会伦理道德、提升文化修炼和人生境界,指引和帮助大学生们实现人生价值、向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大学语文教育应该发挥优势,锐意进取,彰显其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只有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规律,保持教学理念的前瞻性,深化教学诊改,实现多方教学评价,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改变培养机制和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主体性,推陈出新,整合资源,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人才培养需要社会的认可和接纳,只有发挥语文教育的优越性,才能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大学语文教育的实践与运用就是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真善美沁入学生心灵,激发受众的审美感受,唤起共鸣。语文教育应发挥其独特优势,因势利导,根据科学的学习规律、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依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学生感兴趣主题、课题、项目等,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发挥年轻人有创意,动手能力强的优势特点,激发自主合作学习的热情,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寻找相关的信息和资源,按照一定的思维导图形成科学的步骤,确立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搭建师生沟通的渠道,以鲜活的文学作品实例,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传递正能量,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主义精神,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整理分析问题,合理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考能力,利用小组讨论、阅读赏析、诗词大会、主题班会、辩论比赛、演讲比赛、文学社团活动等等加强大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生活情趣和健康心理,力争在人文素质的培养上取得最佳效果。
  五、大学语文教育的改革重任
  职业院校要及时掌握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激烈,普遍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尤其是把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职业教育的本质是面向社会,致力于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满足社会的需要。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互联网+”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十三五”规划的实施,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职业教育必须创新发展,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下的教育变革趋势下,大学语文教育应该立足高点,开拓视野,担当改革重任。大学语文教育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满足受教育者未来职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素质培养的合理要求。   大學语文教育在时代的洪流中不应停滞不前,不应该与社会脱节,即便前进中遇到很多困难,路途漫漫,我们也要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尽所能在发展中求生存,在变革中寻出路,让大学语文教育绽放璀灿的光芒!语文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加强意志力和自律性的训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突出自我个性特征、挖掘潜能、培养综合素质,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具备健康、理智、健全的个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学要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应用和推广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开放共享的网络资源,沟通互动,汲取营养,内化知识,消化难点,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方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习惯。语文学习可以结合本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学习特点进行学情分析,有所重点,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采取课堂讲授与自主探究、讨论与合作交流;研究课题、撰写报告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线网络教学平台与课堂面授学习互补;传统的文学史脉络与灵活的模块化单元结合;精品共享课与教师课堂相结合;PPT、投影仪、教学视频、数字图书馆、海量数据库、即时交流工具、现代科学教学技术的综合运用;网络互动与课堂讨论、课内与课外教学、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融合渗透等等灵活多样的混合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采用探究体验、研究建构式学习,多阅读、多写作、多表达、多交流,个人总结、小组总结、教师点评、共同学习巩固深化知识,拓展挖掘潜能,提升教学效果,合作共赢,最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
  社会呼唤高素质人才,现代文明需要人文精神家园,高等教育中大学语文教育所肩负的重任责无旁赁,大学语文要明确学科定位,重视大学语文所承担的重任,改革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勤于思考,注重知识结构的建立,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以及教材的精心选编,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训练,社会、学校、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可和关注,人力、财力、物力的全方位投入以及良好的社会氛围等等都会进一步促进大学语文教育开辟出更广阔的空间,走出困境,重振旗鼓,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翠梅.浅谈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9(36):169-170.
  [2]马美琴.大学语文教学与精神家园的构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3]刘颖.走出认识误区 坚守语文本位——关于互联网时代大学语文教育的思考[J].汉字文化,2017(15):13-17.
  编辑 朱荣华
  Abstract: College Chinese education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improving a person's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vel and humanistic quality, as well a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humanistic spirit in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ollege Chinese curriculum itself is instrumental, literary, artistic, aesthetic and humanistic. Chinese, as a subject, is important, unique, historic and persistent, and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real society and the future of mankind should not be simply measu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utility. The college Chinese education should keep moving forward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give play to its own advantages, actively advocate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humanistic spirit,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qualities and aesthetic taste, and meet the society’s need for talents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College Chinese education; Courses; Subjects; Humanistic spirit; Teaching
其他文献
摘要:因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对比于中东部发达地区,新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新疆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双语教育是满足新疆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石,有助于新疆各族人民弘扬历史文化传统,增强各族人民文化自信,增加实际经济收入,增进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等。  关键词:新疆各族人民;双语教育;美好生活  收稿日期:2018-03-04  作者简介:李
期刊
如米从来没有和一个陌生雌性这样近距离地说过话。刚才还口若悬河的他,脸突然就一路红到了尾巴上,好像又遇到新的天敌,启动了新的保护色。他的脑袋不住地躲闪着兰叶明媚的眸子,眼睛却控制不住地被定在对方美丽的脸颊上,嘴里吭哧吭哧地说道 :“当,当然可以。我,我叫如米。”  “如米,哦,听上去就是个很有理想的名字呢。”兰叶闪动着一双大眼睛。  “嗯,还行吧。”如米有些不好意思。  他还没有听谁赞美过自己的名字
期刊
“垃圾”這个词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呢?你可能想象不到,早在宋朝,就已经有“垃圾”一词了。  曾经,在一个下雨天,我和妈妈经过二环边的一个垃圾站,只见垃圾混装在一起,周围污水四溢,发出刺鼻难闻的气味,行人纷纷掩鼻而过。那时候我就在想,这么多垃圾可怎么处理呀!为什么我们还不推行垃圾分类呢?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垃圾问题呢?  我曾在中国科技馆里做过一个称重的小实验,印象特别深刻:北京市每人每天的生活
期刊
清明节假期,霍铁和老爸去西南部旅游。几天来,旖旎的风光让父子二人流连忘返。假期有限,今天游览了野象谷之后,旅程也基本宣告结束。由于错过了城际客车,老爸只好高价租了一辆出租车赶往机场所在的城市。路程不近,今天是赶不到了,只得在路上住一宿了。  汽车在山路上缓慢行进。“前方一公里到达洗象池……”导航仪里传出了温柔的女声,听到这里,老爸睁开眼问道:“洗象池?这是什么地方?”  “之前是个小景点。”司机师
期刊
在历史上,永动机一直被人们讨论和研究,在人们的想象中,它可以不停地自动运动,而且还可以举起重物等,做一些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情。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永动机终究只能活在人们的想象中,现实中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定律。我们虽然制造不出永动机,但是不借助马达和电源还是能够做出一些自动化的机械小装置的。本期,我们就用塑料瓶做个可以自动循环的小水车,非常有趣,一起来试试吧!
期刊
在恐龙家族中,有一群奇特的家伙将防御做到了极致,它们就是甲龙。甲龙不仅身披坚硬的铠甲,尾巴上还有骨锤。  在哺乳动物中,有一种与甲龙颇为相似的动物,那就是同样擅长防御的星尾兽。挥动“狼牙棒”的星尾兽  30万年前,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上,两只星尾兽正在用尾巴奋力地捶打对方,发出“咚咚”的闷响声。  随着春季的到来,星尾兽变得躁动不安起来,特别是雄性星尾兽,它们异常好斗。星尾兽之间的战斗不同干其他
期刊
掌握了对付鸟类的办法,如米信心大增,又着手研究起如何对付来自地面的危险来。  如米先把不同狩猎习惯的猎手找出来,再从猎手的生活习惯和捕猎技术上慢慢寻找他们体能和技术上存在的弱点。  如米认为,对于伏击者,第一要留意的是他们的气味。任何动物身上都有自己难以消除的气味,蜥蜴们只要发挥自己嗅觉和舌头对空气味道的分辨优势,就能及早发现潜在的猎手。有些猎手很狡猾,会通过往身上抹泥巴、洗澡等方式遮掩自己的味道
期刊
全民抗疫时期,大量使用过的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护服等成为新的垃圾增量。那么,这些废弃的防护用品应该怎么处理呢?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垃圾很可能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一方面,医疗废物产生量剧增;另一方面,涉疫医疗废物处置标准较高,这都为疫情防控带来挑战。  疫情面前,有无数白衣天使坚守在一线治病救人,也有许多环卫工人和环保志愿者面对危险的医疗垃圾挺身而出,及时清运,杜绝二次污染。  如何确保医疗废物的安
期刊
摘要:我國现行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在对公民受教育权的保护中国家承担着重要角色,平等保护是宪法对国家保护公民受教育权提出的基本要求。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残障、贫困等群体以及因城乡地域差异而导致的教育不平等现象。同时在规范层面,教育政策不公平、教育行政机关腐败等因素也导致了公民受教育权的不平等。  关键词:教育;平等;受教育权;宪法  作者简介:刘田原(1993),男,四川达州
期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名扬天下。寒假里,我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苏州枫桥景区。  走进景区,首先看到的是寒山寺的古钟楼,这座钟楼里面有一口巨钟,号称“天下第一佛钟”。巨钟有一米多高,重达两吨,三个人才能合抱,钟声洪亮悠扬,久久不息。  走过钟楼,我来到举世闻名的寒山寺。现在的寒山寺经过修复,已经没有了沧桑感,但我们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