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当代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528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50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50例,均口服西地那非,甲组剂量为0.3 mg/kg,乙组剂量为0.5 mg/kg,丙组剂量为1.0 mg/kg,比较3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3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Pa O2、Sa O2等指标均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Pa CO2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组、丙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甲组(P<0.05)。3组的肺动脉压(PAP)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组、丙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甲组(P<0.05)。乙组、丙组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甲组,且丙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乙组(P<0.05)。结论 0.31.0 mg/kg的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均为有效剂量,但剂量越大,患儿的临床效果越好。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改革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同时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了新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不过,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其教学效果依然得不到满足.因此对
基于核心素养思考物理校本课程建设,可以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需求、实用需求等出发,结合素质教育多元化物理人才培养的思路,丰富学生物理学习的内容,提高
<正> 跨栏步作为特定的技术环节,在跨拦跑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因此,研究跨栏步技术并使技术的规格日趋理想化,则是人们所追求的。诚然,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跨拦步技术经过不断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科学探
<正> 前言当前世界篮球运动向高速度、高空优势、高超技巧的方向发展。突出的特点是在激烈对抗中比体能、比技能、比智能的同时,以快速灵活多变的战术为主,发展空中优势,像美
<正> 要学习棒球投手投球技术,首先要懂得球的握法。不同的握法产生不同性能的球。一个有训练的棒球投手,可以投出直线快球,各种变速球,还可以投出不同性质的曲线球。如常见
<正> 我省在少年篮球比赛中明确规定:不准采用联防防守。这是因为盯人防守是一切防守方法之基础。这一竞赛制度的改革对少年篮球运动员防守水平的迅速提高,作用是积极的,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