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VNS3对IFN-λI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ue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NS3对干扰素-XI(IFN-λI/IL-29)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将HCVNS3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NS3转染至HepG2细胞,验证HCVNS3蛋白表达之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和ELISA法观察HCVNS3对IFN—λI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构建IFN—λI全长启动子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和3’-非翻译区(3’-UTR)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借助双萤光素酶活性检测,探索HCVNS3对IFN—λI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在前期研究结果提示Glt25D2与HBV 包膜蛋白大蛋白(LHBs)在体外相互作用基础上证明Glt25D2是否与HBV LHBs分泌相关。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方法分析Glt25D2与LHBs 在HepG2细胞
目的探讨HCV NS5A反式激活基因NS5ATP9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NS5ATP9基因表达质粒、NS5ATP9干扰RNA质粒及各自的对照空质粒转染到HepG2细胞中,48h后换无血
目的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HBV前-s1蛋白反式激活基因1(PS1TP1)的启动子DNA结合蛋白,进一步阐述PS1TP1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PS1TP1启动子DNA序
目的探讨PCR技术在快速诊断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P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1例AIDS合并播散性PSM患者抗真菌治疗前的系列标本:未培养血液、阳性血液培养物和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结合蛋白1(HBXBP1)并进行克隆,探讨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方法应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以HepG2细
期刊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Ⅱ(SPⅡ)与肝细胞蛋白——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4(NADHDH4)结合机制及其调节功能。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参照HBVayw
一、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三个阶段  CHC抗病毒治疗临床研究的发展,根据一些重要的临床研究阶段性标志,可以分成标准治疗方案形成阶段、应答指导的治疗阶段、丙型肝炎特异性治疗阶段等3个阶段.这是一种为了临床研究描述的方便性,人为划分不同阶段的方法,并非惟一的方法。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QSG7701细胞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3A/3B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室前期构建好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X及空载体pcDNA3.0分别转染QSG7701细胞,经含
目的探讨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分子指纹分型法在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识别中的价值,并与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法进行比较。方法对50株临床结核分枝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