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作文教学的理想支点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lab_wal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少”“慢”“差”“费”的尴尬境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阿基米德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要改变当下高中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也应该寻找属于它的理想支点。
  
  (一)体验、感受,引入源头活水
  
  宋代理学家朱熹移_见书有感》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并且带着情感去写。就应当引导他们去体验、感受,为写作引人源头活水,因为生活永远是写作的丰富源泉。
  ①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如游校园赏春光、沙滩放风筝、山顶观日落等,可按五人一组展开。活动归来之际及时整理思想,填好观赏、体验记载卡,并推选代表予以交流。
  ②设计、组织班级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关代沟、责任的辩论赛,为汶川大地震献爱心的捐助等等,让学生人人参与,展开互动,通过活动提高其组织、联络、写作、演说、评价等综合素质,同时培植他们人文精神的种子,让他们的心灵开出真善美的花朵。这些班级活动无疑“厚积”了学生的材料仓库。
  ⑧本着“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原则,适时地、有计划地组织文学欣赏及艺术创造活动,也很有必要。如高一上学期结合新诗教学,可组织开展“读诗·诵诗”的兴趣活动:高二上学期结合古典诗词教学,可引导开展“赏诗·评诗·写诗”的美育活动;高二下学期结合戏剧文学的教学,组织学生成立戏剧兴趣小组,进行课本剧的编演:为配合散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教师可挑选一组美文,组织学生完成由“配乐朗诵”到“美文评赏”的实践创造,让他们主动接受文学的熏陶,大大增添其文学索养。语文教师自身要有热情、有激情地去引领,去示范,才能培育出一朵朵绚丽的文学、艺术之花。
  ④根据校情、班情,为学生设计、提供假日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也势在必行。如城区学生可参观走访社区、安居小区,畅游水上公同等,触摸城市生活的脉搏;乡村学生可以通过耳濡目染,真切地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清新气息,从家乡的饮水改造、电网改造、通信建没以及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捕捉党和政府的惠民之光:也可以前往父母打工的公司、工地,去近距离地体验父母劳作的艰辛,了解他们作为一个“城市边缘人”的种种疾苦,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
  
  (二)打通读写。强化文体训练
  
  打通读写,要充分利用教科书。
  1 从细微处入手,剖析一点,练写一点,获益一点。比如我们完成了郁达夫《故都的秋》三、四段的品读教学,就可运用作者“借助五官感受写秋景,让大自然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的技巧,练习写“校园春色”“故乡冬景”之类的短文。又比如在教学史铁生《我与地坛》写母子亲情这一章节后,可引导学生总结出史铁生“借助细节描写,运用朴实语言,浓化母子深情”的表达技巧,再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完成表达亲情、友情以及师生情的小练笔。有了课文“例子”的“读”,再“点击”生活用心地“写”,这种立竿见影、吹糠见米的“实弹演练”,能说没有体现“打通读写”的思想?
  2 从大处着眼,通过课文“例子”的“读”,帮助学生整合课本资源,总结“写”的要领,了悟打通读写的真谛。不妨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教学为例。这篇节选小说借林黛玉的眼睛洞窥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体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们能够在细“读”中挖掘以下“写”的资源:①本文人物出场的艺术妙笔——既有“三春”的“形出”,又有王熙凤的“声出”,更有混世魔王贾宝玉的“神出”,而人物出场与人物的性格特征息息相关,体现出曹雪芹的匠心。②作家写人, “言为心声”——王熙风、贾母、贾宝玉等人对林黛玉的情感态度,很大程度上都借助了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诚如高尔基所说的“由说话看出人来”。③映衬妙用,虚实相生——写王熙风、贾宝玉的衣饰,是为了映衬其人;点示潜台人物——贾政与贾赦,是为了映衬出场人物,是难得的“闲笔”;写宝玉上场之前,王夫人的一番描述,是以虚衬实,为了凸显宝玉不拘小节、冥顽叛逆的形象。另外还有词语的锤炼、动作神态的点染等等。这些“读”出来的课本资源,对学生“写”活笔下的人物是不无裨益的。
  3 站在提高学生文体训练能力的制高点上,“打通读写”意味着必须遵循有序、规范的原则,切忌盲目、随意。
  语文教科书的分工基本明确:高一着重培养记叙能力,高二着重培养议论能力,高三进行综合表达、定向写作。为改变作文教学随意、无序的状况,我们应建立针对非毕业学段作文训练的简明学案。  如:记叙文训练简案  第一板块感知表达  ①写一个表现自然美的片断(借助五官感受)
  ②写一个反映行为美的片断(运用动作神态描写)
  ③写一个感悟生活的片断(记叙为主,议论为辅)
  ④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断(写景为主,抒情为辅)
  ⑤写一个虚实结合的片断(实写铺垫,虚写升华)  第二板块 记叙事件  ①写出事件的情趣(侧面烘染,细节刻画,运用俚语、流行语)  ②写出事件的独特(抑扬结合,运用欧·亨利式结尾)
  ③写出事件的波澜(设悬念,埋伏笔,对比,运用误会)
  ④写出事件的新颖(小中见大,由点到面,虚实相生)  第三板块 描写人物  ①用几件事写一个人物(注意几件事的详略和角度)
  ②运用对比手法写两个人物(注意主次安排和衬托运用)
  ③写一个群体中的几个人物(注意个性化的表达和人物出场设计)
  ④写生活中真实的人物(注意记实手法与虚构细节的结合)
  应该说,以上这个学案较好地利用了教科书的营养,并适时拓展,体现了“打通读写,强化文体训练”的思想。实践也证明了它们的可行性。
  
  (三)搭建平台。共筑创造妙境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翔。”正像鱼儿腾跃应借助浩瀚的大海,鸟儿飞翔需倚赖高远的长天一样,高中生写作要想放飞理想的鸽子,也必须搭建平台,构筑创造妙境。
  这个平台包含交流、互动、辐射三个基本元素。
  
  1 交流
  ①交流节假日搜集的作文素材
  可登台演讲,可小组传阅,也可摘要刊于班级黑板报。  ②交流优秀作文  适时地组织作文自改,同桌评、小组互评后,再挑选一组佳作,请作者登台朗读,然后由学生畅所欲言,评议高下。  ③交流写作的成功经验  组织一场写作经验交流会,请拥有一定写作成就的小作者交流心得,介绍经验。  ④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  一方面由学生选取精美作品,进 行朗读、品评;另一方面也可介绍学生自己阅读某一类作品的心得。  2互动  互动是技艺的切磋,是思想的碰撞,是情感的提升,是知识的交流。而互动作文的滋味更美,果实更甜。  ①生生互动  示例A:小组作文接力赛。教师拟出组合题《生活的酸甜苦辣》,安排学生4人一组,在小组长策划下先集中讨论,再独立写作,最后统一组装,让人人都露一手!
  示例B:构建互动作文网。提供一篇高分作文,先由小作者本人总结写作体会,再遴选两名写手从不同的视角对作文进行简要的点评,最后由语文教师写出“互动综述”。“三位一体”的探究活动,会美不胜收。  ②师生互动  语文老师勇敢的“下水”,严格的示范,可以营造师生互动的妙境,化解学生作文的苦痛。
  示例A:笔者出示下水散文《为女儿感动》,组织开展“读”、“议”、“评”、“讲”系列活动。“读”——由一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朗读此文,“议”——学生互相商议,“评”——各小组推举代表上台发言,“讲”——由学生现场提问,笔者作答。提问涉及写此文的意图、构思经过、写作感悟等多个问题。
  示例B:笔者出示下水诗《母亲·烟》原稿,组织学生开展评改活动。四人一组,讨论修改。注意:从词语的锤炼、诗句的简洁与照应,诗意的铺垫及点化等方面人手。学生登台交流,明确:修改要有针对性,说明理由;评价也要恰如其分。最后由语文教师点拨、小结。
  3 辐射
  每一个创造者都是渴望成功的,而青春勃发的高中生朋友更是期待拥有一份成就感,期待自己辛苦打磨的作品多渠道地得以辐射,从而收获属于他们的快乐。
  辐射方式有很多种。一是采用胶印散发、校刊登载的途径,快捷地辐射出去,让身边的同龄人先睹为快。同龄人读到自己学友的文章,往往感到亲切,借鉴也便利。二是借助省级报刊、省级征文比赛的平台,向更高的层次辐射。目前公开发行的作文报刊林林总总,加上各地举办的“新世纪杯”“圣陶杯”“智慧杯”等热闹赛事,这就为辐射学生佳作、扩大社会影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载体。三是凭借有关课题实验的契机,充分吸纳学生的写作成果,及时对外辐射。语文教师在作文堆里披沙拣金,倾洒心血,对外辐射学生的作文成果,就是帮助学生放飞人文的鸽子,寻找作文教学的理想支点。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双赢共荣,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期待的美妙境界?这难道不是在践行叶圣陶先生“学生须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现代教育理念?
其他文献
前不久接学校通知,要求我给全校教师作一次校本培训的讲座。我向教师了解需要讲些什么,他们要求讲一讲如何写教学论文,因为他们知道我近几年来有二十余篇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于是我只好把自己如何写教学论文的做法整理一下,作了一次讲座,不料得到了较好的反响。于是我想,何不把这次讲座的部分内容整理出来,以对更多的教师有所帮助呢。  目前,写教育论文是每个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事情,尽管对教师到底要不要写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评价,生命就会舞蹈”。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是否精彩,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语是否充满教育机智,是否有效发挥作用。课堂评价语运用得精妙,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
由于受语文教学多元化的影响。目前语文教法呈两大流派:一是所谓“新潮”。其表现五花八门,擅长画画的,画上几幅画,以示形象性;擅长演说的,口若悬河,以示学识渊博;就是擅长朗读的,也非用个录音机,以示现代化;更有甚者居然把教材变成剧本。把讲台变成舞台,把学子变成戏子,还美其名曰“愉快教学”,殊不知宝贵的语言教学时间在嘻嘻哈哈中付之东流。二是所谓“旧派”,其表现主要为两种:一种做法是以讲代读,“满堂灌”,
随着电影、电视拍摄技术的飞跃发展,影视正凭着它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雕刻等艺术融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武术、娱乐等内容为一体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整个世界的广大观众,成为当今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乃至全部。当今几乎没有谁敢低估影视的力量,没有人敢忽视影视的存在与发展。由于影视的商业性、娱乐性,很多影视商片面追求高收视率。什么影视流行,影视界便对这些节目进行大量的炒作,影视商便迅速克隆复制出相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是一种厚重的关怀,是一种浪漫的情怀,更是一种崇高的灵魂;语文是一种灵性,是一种尊重,是一种人格,更是一种精神。而所有这些都以语言为载体,借助语言展现语文的内涵与风韵,而语言的学习必须依赖于反复的诵读。由于受传统观念以及教师思维习惯的影响。语文已逐渐失去了原本的灵性,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也就陷入了种种尴尬与误区。在阅读教学中,以机械的识记、繁琐的讲析、零乱的
1、我真想嚷嚷    今天是愚人节。我抱着周记本,一边走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得防着点儿,那帮混小子,什么馊主意都想得出来。他们会怎么着呢?推开教室门,一把扫帚凌空而降?有可能;走进教室,一支水枪突然从某个角落向我射击?也不失为一个方案;走上讲台,讲台上抹了油,我一脚踏上去,摔个四仰八叉?也并非没有可能;要不黑板上画上我的漫画?就像李冒儿在周记里画的那样,两只小辫儿吊在直升飞机上,眼泪刷刷地往下洒,下
罗漫,1956年生,贵州贵定人,布依族。1977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本科毕业论文《论唐人送别诗》发表于《文学遗产》1987年2期。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代表作有《桃、桃花与中国文化》(《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词体出现与发展的诗史意义》(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节译)、《战国宇宙本体大讨论与〈天问〉的产生》(收入《20世纪中国学术文存》)
一.竞赛题目  题目:语文课本伴我成长  要求:1.文体自选;2.立意自定;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二.写作指导  审题:“语文课本伴我成长”,作为一命题作文,其关键词应锁定为“语文课本”“我”“伴……成长”。从这三个词来看,学生在考场里扣住题目要求来选材并不是件难事。“语文课本”从考生的实际写作来看,大多从自己熟悉的课文来体现,如《童趣》《走一步,再走一步》《爸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1日正式实施,上海由此正式步入垃圾强制分类时代。另外,住建部近日也确定了垃圾分类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处理系统,覆盖四大直辖市和27个省、自治区的省会/首府。有机构表示,垃圾分类新政带来边际增量,厨余处理市场广阔,按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56%估算,全国推广后有望新增约3800亿的投资市场空间。另外预计厨余垃圾清运服务和垃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课标”的要求,引发我们对于传统教学行为方式的思考,促使我们在个案教学中,针对文本的具体情况。生成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探究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下面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就语文教学中问题的呈现,谈几点看法。    一、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语文问题的呈现要巧角度、富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