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C1q沉积的原发性IgA肾病患儿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god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伴C1q沉积的IgA肾病患儿的临床、病理改变特征及其预后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肾小球免疫荧光检查是否有C1q沉积分为C1q沉积组和C1q阴性组。随访终点事件包括血肌酐翻倍、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超过50%、或进入终末期肾脏病期、或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或死亡。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组患儿肾脏生存率的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法分析C1q沉积对IgA肾病患儿预后的影响。

结果

120例IgA肾病患儿入选本研究,其中C1q沉积组60例,C1q阴性组60例。C1q沉积组基线eGFR、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C1q阴性组,血肌酐、血总胆固醇、24 h尿蛋白量水平高于C1q阴性组(均P<0.05)。C1q沉积组系膜细胞增殖(M)、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细胞/纤维细胞性新月体(C)评分高于C1q阴性组(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78.9(66.3,184.1)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肾脏累积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6.801,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1q沉积组患儿出现肾脏终点事件的风险较C1q阴性组患儿增加了5.772倍(HR=5.772,95%CI:1.353~24.6211,P=0.018)。

结论

伴C1q沉积的IgA肾病患儿临床、肾脏病理改变程度较C1q阴性患儿严重,肾脏预后较差。C1q沉积是儿童IgA肾病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随访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131例,按有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分为PH组(34例)和无PH(NPH)组(97例)。结果发现,PH患病率为26.0%,左心房扩大率为46.6%。PH组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心
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静脉内瘘(AVF)失功的5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AVF狭窄是否伴有血栓,分为单纯狭窄组(n=398)及血栓组(n=19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用时等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显示,与单纯狭窄组比较,血栓组PTA技术成功率(94.27%比98.49%)、临床成功率(93.23%比98.
创伤弧菌是一种普遍生存在海洋中的条件致病弧菌,可引起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创伤弧菌感染比较少见,一般发生在沿海地区接触被创伤弧菌污染的海水及海产品的人群。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内陆城市合肥的慢性肾脏病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创伤弧菌致死的病例,以引起医务人员对透析患者创伤弧菌感染诊断和治疗的重视。
目的评估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对慢性肾脏病(CKD)3~5期伴高尿酸血症(HUA)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门诊或住院的CKD 3~5期非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水平及降尿酸药物的不同,分为非布司他(A)组、别嘌呤醇(B)组和非高尿酸血症(C)组,检测各组患者基线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
肾小管在清除循环内源性溶质及药物、维持机体稳态上有很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证实肾小管分泌功能对残肾功能也有重要作用。血浆蛋白结合毒素浓度及肾脏清除率可部分反映肾小管分泌功能,也与肾脏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死亡相关。研究蛋白结合毒素代谢对全面评估肾脏代谢功能、调整药物使用和改善肾脏病患者预后有很重要的作用,对肾小管分泌功能的认识有助于为降低体内毒素水平提供评估手段。本文就蛋白结合毒素评价肾小管分泌功能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是临床危重症,在重症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一直是肾脏病学的热门研究领域,发病机制从单纯的灌注不足学说发展到分子层面的探讨,诊断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尿量、肌酐监测,转而重点关注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识别,脓毒症AKI的治疗方法也日渐多样化。本文就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energy wasting,PEW)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认为核心环节是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异常。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体内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其在蛋白质及脂肪的合成中起重
目的探讨清除肾组织巨噬细胞对补体C3缺失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结局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8~12周龄的C57BL/6野生型(WT)和补体C3基因敲除(C3KO)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野生型小鼠假手术组(WT/sham);野生型小鼠UUO模型组(WT/UUO);补体C3基因敲除小鼠假手术组(C3KO/sham);补体C3基因敲除小鼠UUO模型组(C3KO/UUO),每组18只。左侧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解剖位置关系,分析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后的狭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纳入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3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分为透析组(n=187)和对照组(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n=48)。收集患者年龄、原发病、深静脉置管病史、导管留置时间、透析龄等临床资料。采用多普勒超声
目的探讨伴有高血压(HTN)的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改变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肾活检时是否合并HTN分为IgAN血压正常(IgAN-NTN)组和IgAN伴高血压(IgAN-HTN)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改变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肾脏累积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