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到底怎么生电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826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擦会产生静电,这个现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欧洲从古希腊开始就已经在研究这个现象了。两千多年来,人们都认为摩擦之所以会产生静电,是因为在摩擦的过程中,材质相对比较软的物体上,原子的外围电子被摩擦拽离轨道,形成了比较自由的电子,这些电子会迁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就导致一个物体带负电,另一个物体带正电。例如,玻璃棒与毛皮摩擦,玻璃棒会带上负电,毛皮会带上正电。
  然而现在科学家说,这种说法错了,摩擦生电时,例如玻璃棒与毛皮摩擦时,并不是毛皮上的电子跑到玻璃棒上去了,而是一小块毛皮分子碎片跑到玻璃棒上去了!玻璃棒上实际多了一些物质,而毛皮上少了一些物质。
  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科学家在玻璃棒上检测出了毛皮分子;另一方面,从理论上来说,摩擦只能影响到物质的分子,只能让物质的分子和分子断裂,但由于这种摩擦力还不够大,还无法让原子的外层电子脱离轨道。那么物质的分子断裂为什么会让物体带上静电呢?因为分子断裂时,分子化学键,例如氢氧键并不是均匀断裂的,而是氢作出了牺牲,把电子都给了氧之后,才断开的。这样,断开的分子碎片就会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其中较小的分子碎片都会往另一个物体上跑,这些跑动的分子碎片带什么电,就会导致那里带什么电。
  摩擦生电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毛皮与毛皮摩擦也可能会生电,而且两块毛皮带的静电是相同的电荷!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两块毛皮都带上了正电,那么负电跑到哪里去了?这个谜科学家还没有彻底解开,目前的推测是,另一部分电荷被周围的污染物质,例如尘埃颗粒或者空气分子等带走了。
其他文献
经过上万年的筛选、培育和改良,人类餐桌上可以吃的水果、蔬菜等植物食品琳琅满目。但是你知道吗,这些植物食品曾经口味非常差,人类多年的栽培工作其实是为了除掉它们的苦味和抗营养的那些化合物。所谓“抗营养物”,是指植物体内破坏或妨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吃植物者的健康不利的物质。比如土豆中含有一种生物碱毒素,会刺激人体肠道出现不良反应。  现在,我们不需要对野生植物培育那么长的时间了,科学家发现了迅速改良
期刊
我们不喜欢空气污染,也不喜欢飓风,因为它们都给我们带来了疾病和灾难。有趣的是,它们两个其实也互相“打架”。  英国的气象学家研究了1860年以来的天气情况,特别关注了工业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会形成所谓的气溶胶。他们发现,在北大西洋上空人为排放的气溶胶增加的时期,飓风出现的频率就会减少。原因可能是,气溶胶会反射太阳光,并降低云的亮度,从而减少了投射到海面的阳光的量。而
期刊
上帝粒子不仅决定宇宙未来的命运,甚至可能影响到我们对宇宙很多方面的认识。  众所周知,我们的宇宙肇始于137亿年前的一场大爆炸,这一点在今天已经没有异议。但单纯的大爆炸还解释不了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是,早期的宇宙密度必定非常大,引力非常强,那为什么这么强的引力阻止不了宇宙进一步的膨胀呢?  第二是,为什么今天的宇宙看起来如此均匀?近些年来,天文学家通过观测证实,宇宙物质的分布是非常均匀的。可是在
期刊
有什么方法能够瞬间毁灭地球或者让上面的生物生不如死?我列几个举子吧。  方法一:用未来武器即正电子,就是所谓的反物质,通过相对论我们知道物质的质量减少,放出的能量是巨大的,这不愧是高新科技下的自我毁灭。  方法二:可以通过原子弹改变小行星的轨迹,让其撞向地球,6500万年前那个小行星直径不过1千米至10千米,却给地球生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多个,地球将一片死寂。如果这样还不过瘾,可以让数千万个小
期刊
一些宇宙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很可能有很多兄弟姐妹,意思是说,大爆炸“母亲”可能不只是生出了我们这一个宇宙,还同时生出了很多个宇宙,它们是我们宇宙的兄弟姐妹。这说法就是平行宇宙理论。  那么这多个宇宙到底有多少个?科学家现在连平行宇宙到底有没有,还无法确定。怎么会知道有多少个呢?  科学家是急性子,他们不想等待平行宇宙的问题有定论,因为那也许是千万年以后的事了。目前来说,即使平行宇宙不存在,也要假设
期刊
无论是狭义或广义相对论阐述的都是非线性旋转运动,而产生基本粒子的运动也都不是源于加速运动的加速度,而是源于原宇宙由于演化运动“衰减质量”终点遗传真空能的小圆腔——真空能密度远低于周围无处不在的非粒子性暗能量,因密度差而即刻由以太大空间向“小圆腔或者小空穴” 提供连续性的熵为零的暗能量,暗能量源源不断为小圆腔高速创生提供能量。  而基本粒子运动速度是联系于能量空间,组成不同速度的量子运动,并且质量为
期刊
50年来的研究考察发现,我们的太阳竟然是太阳系最完美的球!地球上除了科学家制造的一种用于确定标准质量的硅圆球之外,也找不到比太阳更圆的圆球了。由于硅圆球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不是天然形成的,因此硅圆球不算数。  太阳这个圆球怎么完美了?其实太阳也是稍微有点扁,但是真正的圆球只是数学里的一种概念,现实中可以说没有真正的圆球,只有无限接近圆球的物体。对于太阳这样一个直径达140万千米的大球来说,赤道地区也
期刊
在我们肉眼不可见的微观量子世界里,发生着许许多多无法想像又难以理解的事情,比如说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魅似的超距作用”,即现在所谓的“量子纠缠”现象就是一例。  什么是量子纠缠呢?举例来说。有一个粒子,它的自旋为零。现在它一分为二,变成了两个粒子。因为角动量守恒,这两个粒子中倘若一个顺时针转,另一个必定是逆时针转;接下去,把两个粒子分开,比方说一个在地球上,另一个在十亿光年之外。如果我们通过某种操作把
期刊
经常有这样的报道,考古学家发现了某种生物的化石,也从中提取出了这种生物的DNA。  这确实是一个大好消息,因为现在的生物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已经能够利用动物的皮肤细胞复制出那个动物出来。如果按现在生物科技的发展趋势,科学家是不是可以利用某种动物的DNA来复制出这种动物来?如果科学家提取出了恐龙的DNA,复制恐龙那就是早晚的事了吧?要是人类能把古代那高大、恐怖的恐龙复制出来,说不定真的就能制造出一个
期刊
细菌来自金星  诺曼·洛克耶天文台位于英格兰南部海岸的农田中,唐纳德·巴伯则是那里的天文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巴伯发明了一种摄影术,能够利用望远镜拍摄遥远恒星。  有一天,巴伯照例冲洗他的照片,突然发现,照片被完全毁坏了,大量奇怪的黑点出现在照片上。通过显微镜观察,巴伯发现了罪魁祸首:在每个黑点的中央有一小群生命,那是一些单细胞的细菌,小到肉眼看不到,却污染了巴伯的照片。巴伯确定,这些细菌是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