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Ⅱ型酮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

来源 :养殖与饲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apri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Ⅱ型酮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乳汁带有丙酮气味,以低血糖、高血酮和高游离脂肪酸为主要血液生化特点,泌乳下降或停止,明显消瘦,严重脱水.症状特点分为消化系统障碍为主、神经敏感类为主和产后瘫痪为主.治疗可注射25%~50%葡萄糖液来补充糖类,可采用激素疗法,也可对症治疗.预防该病需饲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定期进行Ⅱ型酮病监测,在日常饲养过程中早发现早治疗.
其他文献
羊肉具有高蛋白低胆固醇的特点,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绿色健康的肉食品.舍饲肉羊不仅能缩短养殖周期,减少养殖成本,还能提高羊肉品质,是目前我国养羊业主要养殖方式.为了提高舍饲肉羊养殖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舍饲肉羊饲料配制的原则:因羊而异,因消化特点而异,因价而异,因营养价值而异,因饲料添加剂特性而异;其次从饲料配方和粗饲料的选择2方面简述了舍饲肉羊饲料配制技术要点;最后总结了舍饲肉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分群饲养管理、保持合理饲养密度,加强舍外运动、做好日常清洁消毒,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制定合理的饲喂制度、切勿突然换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随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养殖业经济收入在大农业产业中占比越来越大,是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要使养殖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设一批稳固的养殖业生产基地.为此,本文介绍了建设养殖业生产基地的策略:扩大微小经营规模的养殖业生产基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养殖业生产基地,扩大优质牧草、饲料的种植面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建设好养殖业生产基地是实现产业兴旺,农民脱贫致富,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
猪痢疾是感染猪痢疾短螺旋体导致的猪肠道传染性疾病.在自然条件下,猪是易感群体,没有品种差异.感染后的病猪根据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猪痢疾.该病传播速度缓慢,流行持续时间长,易反复,不易净化.西药和中药均可治疗此病.加强猪痢疾防控是阻断该病传播的最有效方法,防控要做到坚持自繁自养、科学饲养、管理和免疫接种,病猪须隔离治疗并消毒净化处理,同时建立生物安全防控系统.
随着生猪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母猪流产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母猪流产的表现有早产、死胎和隐性流产,其发生原因与传染性疾病、环境因素、饲养因素和管理因素有关.治疗母猪传染病流产,可以使用黄体酮等安胎药物进行保胎,抑制子宫的收缩.预防母猪流产应当合理配制日粮,加强母猪的营养;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来加强免疫,避免因传染性疾病导致母猪的流产;重视消毒工作.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病毒性疾病,感染后能够引起犊牛较高的死亡率、妊娠母牛流产、种公牛不能再做为种用.由于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用来治疗,为了防止继发感染、控制死亡率,一般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来对症治疗.西医采用抗生素来防止发生继发感染,中医采用药薄荷、柴胡等调节机体代谢功能;板蓝根、马勃等抑制病毒复制和自由基化,达到解毒和消肿的作用,升麻、桔梗等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预防本病的关键是严禁病原侵扰牛群,并紧急接种弱毒疫苗.
牛子宫疾病常见的类型有子宫炎及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积水、子宫破裂、子宫外膜炎.本文分别介绍了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养殖场应多观察牛的状态,尤其是在母牛生产前后,定期对母牛子宫进行检查,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预防子宫疾病.
莫尼茨绦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在我国分布广,呈地方性感染.通过临床症状和粪便检查可判断是否感染莫尼茨绦虫病.治疗此病可用吡喹酮,采用肌肉注射,10~15 mg/kg,1周后重复1次,可以用硫双二氯酚一次口服,多在2d内自愈.预防此病要定期给牛做好检查,及时驱虫,放牧选择干净的草场,注意圈舍的卫生等.
奶牛酸中毒和缺钙引起中毒性瘫痪主要发生在农村的散养户.发病原因是饲草配制后饲喂时已发酵、饲喂含糖量和含淀粉量高的饲料、腹中胎儿对钙磷的需求加大而钙磷补充不足.治疗时应首先给病牛解除酸中毒、补充钙磷,再进行消炎抗菌、健胃消食的治疗,同时要停止饲喂含糖量和含淀粉高饲料.预防该病饲草配制要及时,还要加强怀孕奶牛后期的饲养管理.
羔羊软瘫腹泻综合征表现为瘫软、痢疾、低温.该病主要危害20日龄以内的羔羊,尤以2~7日龄羔羊发病最多,死亡率最高.该病的发生与母羊健康、羔羊自身发育、圈舍环境、草料质量有关.羔羊软瘫腹泻综合征重在及时治疗,治疗时应以补液、纠正酸中毒、补充能量和钙、消炎为原则,治疗时需要重视霉菌感染问题,由于没有特效药治疗霉菌毒素中毒,要加大预防,重视母羊的饲养管理,保证饲草的质量.
免疫接种是预防规模养殖场生猪发生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不仅能够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还能够提高生猪的存活率,降低养殖投入成本.为此,本文从猪群、疫苗、操作、疾病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规模化生猪饲养场免疫效果的因素,并针对不同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保证营养均衡,关注猪群情况、加强管理,规范免疫操作,注重疫苗采购和贮存过程,做好疫病监测.以期帮助规模化生猪饲养场的饲养管理人员规避不良影响,提高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