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纺织材料学》课程的教学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777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纺织材料学》是纺织工程专业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之一。《纺织材料学》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棉、麻、毛、丝、化学纤维及纯纺、混纺纱线的结构和形态,以及它们的吸湿、热、光、电学等性能、指标和影响因素,掌握各种材料性能的检测与实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培养学生热爱纺织事业
  
  《纺织材料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纺织专业,热爱纺织事业。第一次上纺织材料课时,要告诉学生纺织材料的发展历程,人类从脱离类人猿进入猿人时代起,纺织材料的采集和生产便已经萌芽。纺织品历来是人类生活的必需物品,位于“衣、食、住、行”之首。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丝绸之路”是我国历史灿烂文明文化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所用衣着面料的性能、加工、使用和保养等,都与《纺织材料学》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纺织材料也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
  纺织材料学的历史与发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立志传承文明,发奋学习,掌握纺织材料科学知识,开发和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新型纺织材料来报效祖国和满足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 本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
  
  作为一名《纺织材料学》教师,要掌握纺织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纺织品生产技术;具有纺织品设计和纺织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熟悉与纺织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纺织科技的发展动态;教师要有精深而广博的纺织专业知识,精通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讲授的内容,必须紧跟现代科学水平,反映最新科技成果。要重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同时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狠下工夫,做到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方法新颖多样。
  
  三、 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由于纺织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型纺织材料不断涌现,新的纺织技术指标也在不断地提出,所以要及时补充最新的知识,弥补教材的滞后性。比如,原有的原棉质量的标志方法只须标出原棉的品级、长度、轧花方式、色泽类型,而新的标志方法增加了标出主体马克隆值的级别,而现有的教材中没有关于主体马克隆值的知识。我便下到工厂,找到关于主体马克隆值的资料,把最新的标志方法告诉学生,使学生课堂学到的知识与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在新的原棉长度指标中将原棉手扯长度的标志方法由原来的六档改为现有的七档,我把这些新知识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当学生到工厂实习时看到棉包上标有“129A”、“Y528C”等新的标号时,马上就知道这些标号的含义,很有成就感。如果不把最新的技术标志方法告诉学生,学生在实际生产中看不懂材料标号,便会减少学习兴趣。
  根据纺织科技发展情况,我在课程内容中补充了高性能纤维和纳米材料等内容,告诉学生高性能纤维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包括高强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陶瓷纤维、耐热纤维、耐化学腐蚀纤维等,它可以制作出十分柔韧的高科技纺织品、高强度绳索以及特种复合材料,其应用涉及汽车、航天、建筑、军事等领域。纳米纤维一般是指直径小于1微米的纤维,利用纳米纤维做成的多功能防护服,提供了对生物或化学武器的防护性,同时又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纳米纤维技术将对环境保护和国防军事等领域带来极大的影响。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开拓了学生的
  视野,大大增加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爱好,为学好本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 《纺织材料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
  
  《纺织材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包括纺织材料基本理论,同时涉及到纺织材料的测试,因此本课程包含较多的实验内容。在授课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课堂讲授是《纺织材料学》教学中的基本教学方法之一,主要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比如在讲到纤维性能时,要从原子和分子的结构讲起,让学生从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方面讨论甚至预测纤维的各种性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纤维的性质是由它们的内部结构所决定的。这样一来,学生能将他们在物理、化学基础课上学来的知识用到专业课上,既加深了他们对专业课内容的理解,又让他们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应该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和老师对话。比如,在讲到纱线试验时,其中有一个问题是纱线试验的目的是什么?我先让大家思考,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个同学的回答是:“对纺纱过程的各项指标作检验,符合标准才能继续生产。”虽然,这位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但谁能说他没有经过认真思考。我当场在课堂上表扬了这位同学,同时鼓励大家都要学会独立思考,掌握独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学生感到专业课不是那么难学了,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演示教学法也常在《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在教学中,因为要涉及大量的材料实物,可用演示法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较快地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比如,在讲述棉、麻、丝、毛性能时,可以展示相关实物;讲述纺织纤维内部结构时,可以用显微镜显示纺织纤维的内部结构。
  实验在《纺织材料学》课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比如原棉长度检验、棉花品级检验、纱线捻度试验、纱线强力检验等实验,学生要通过实验认识测试仪器及掌握纺织材料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取样周期、取样方法、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的步骤,实验结束后要写出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已获得的知识,提高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在进行实验教学中,结合不同实验的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由于不同的纺织材料内部结构不同,遇到火焰时会呈现不同的特征,所以可以用燃烧法鉴别纺织纤维。像棉纤维遇到火焰立即燃烧,离开火焰继续燃烧,燃烧时有烧纸味道,燃烧后为松软灰白灰烬;羊毛纤维遇到火焰徐徐燃烧,离开火焰继续燃烧,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味道,燃烧后为黑色松脆灰烬;而化学纤维遇到火焰总是先融后缩,不同化学纤维燃烧时味道不同,像锦纶燃烧时有芹菜味,涤纶有特殊的芳香味等。学生们掌握燃烧鉴别方法后,在买新衣服时,也会用此方法对衣服的面料进行鉴别。实验过程加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掌握的知识比较牢,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纺织材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感到《纺织材料学》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都很强,而且发展与更新很快的一门学科。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最前沿的纺织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完成《纺织材料学》的教学工作。
  (河南工业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不少学生一听到“作文”这两个字就感到头痛,怕写作文。因此,很有必要探究这个“头痛”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 创设氛围    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的情绪就会随之高涨,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如在教完《新型玻璃》之后,教师向学生“诉苦”:“每天擦黑板时,粉笔灰飘得满地都是,如果能有一种吸尘粉笔擦,那多好啊!”学生一听,也纷纷应和。此
本研究旨在从预防和治疗两个角度探讨中草药蓝黄口服液对猪蓝耳病的作用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健康的生长育肥猪120头(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以及患蓝耳
检测24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8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治疗前后的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肌钙蛋白I(cTnI)及胱抑素C(CysC)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IE组轻、中、重度患儿CK—
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虽然各项运动技术繁多,却存在很多共同之处。如果把各种动作结构、技术环节基本相同的技术动作加以分析、归纳找出共同的规律,安排教学,将有利于不同姿势的相似技术的相互促进,以便在较短时间里掌握更多技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主要方法如下。    一、把动作结构相似的技术动作教学安排在同一阶段进行,在组织形式上采用分组循环制    以某教材为主,另一教材为辅,相辅
针对伊敏某电厂除灰渣工程,采用人机界面组态软件InTouch9.0进行监控系统设计。介绍了上位机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采用面向对象思想开发了完整的工程监控画面,实现了除灰渣工
对病死动物及其产品合法处置是维持动物疫情稳定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不仅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受到影响,甚至危及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近几年被新闻媒体曝光的
一、 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西部山区从事了近二十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发现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都是山区学生的最大困难。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山区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差,大多数孩子来自于农村家庭、贫困家庭、少数民族家庭,一般都是在进入初中一年级才开始接触英语,除在学校学习英语,课外根本就没有条件接触和学习英语。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老师水平的参差不齐及跟随考试评价指挥棒转的教学因素——考什么就强化
设计了潜孔冲击器检测试验台,该试验台监控系统使用AT89C55单片机、并行高速采集卡,通过分时存取的方法对位移、流量、温度、压力等信号进行采集并传输给上位机。上位机进行数
随着电路器件功率密度的提高,系统工作速度的不断提升,热管理设计成为提高系统可靠性及稳定性不可缺少的手段。该文介绍了电信设备的数字化温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该研究以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为对象,从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及矛盾入手,查阅文献资料和参与中小学教学实践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