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历史科学”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x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第六期《“历史科学”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一文,提出“历史科学”一词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科学”。这里再补引一段恩格斯的原话:“对缺乏逻辑和辩证法修养的自然科学家来说,互相排挤的假说的数目之多和替换之快,很容易引起这样一种观念:我们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并不是自然科学所特有的,因为人的全部认识是沿着一条错综复杂的曲线发展的,而且,在历史科学中(哲学也包括在内)理论也是互相排挤的……”(《自然辩证法》)可见,恩格斯在这里也把“历史科学”放在与自然科学相对的地位,同时把哲学也归为“历史科学”之中。根据恩格斯的原意,思维科学也可归为“历史科学”中。因此,笔者认为,“历史科学”包含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和哲学,总之,不应理解为单一的一种含义。
其他文献
《刘永济词集》是收入刘先生四十四岁至七十五岁期间部分词作的自选集,可谓是刘先生数十年词创作的精华。用作者的话来说,它们是“可备省览”、能够“存数十年之踪迹”,而可“供把玩”的。青少年时期所为,他未录一首。可见老词人选词之严格,以精警为要,态度是十分严肃的。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祖国,交炽着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内忧外患,灾难重重。词人亲眼看到寇难深重、国势危急,中情激荡,惹起“愁丝千把”、“
《吴下谚联》(中华书局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与《乡言解颐》合刊)是清人王有光所作,共收谚语三百来条,其中有不少“含讥寓讽”的,现在读起来还很有味。如以“鸦鸣何少鹊何多”讥刺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坏话”的人;以“闻得鸡好卖,连夜磨得鸭嘴尖”讥刺那些趋时近利的人;“吃白食”一则提出“日间不作一善事,不增一学问,不发一好议论,便是‘素餐’”。正如点校者所说:“不仅可资谈助而已”,与此合刊的《乡言解颐》,
当我们观赏一幅意境邈远的山水画,或是聆听一曲旋律清悠的轻音乐,起初我们会有一种赏心悦目、惬人心意的感受,但道不出它们美的真正底蕴;直到我们经过反复的赏鉴和仔细的吟味,才体验到美的奥秘原来是画家或作曲家寄寓在作品中的对世界、对人类、对大自然那种热烈向往和亲切依恋的思想情愫,刘再复的散文诗集《告别》,通过一串串清新的意境,传递给我们以一种拨动情弦的琴音,那是一种心灵的感受。  《告别》集收了“告别”、
董健同志的《陈白尘创作历程论》,是一本用了很大功夫写成的作家专论,颇有特色,值得向读者推荐。而陈白尘同志又是我们敬佩的一位老朋友、老作家。对这样一本著作的问世,我义不容辞应该说几句话。  一九三四年,我和白尘同志在狱中相识。我俩被关在一间“斗室”之中,虽然失去了行动的自由,但铁窗锁不住我们的心。起初,互相不够了解,不敢直接地深谈现实的政治问题,但在历史故事里我们找到了共鸣点。为了寄托交流、抒发那满
大千世界,错综纷纭,变幻莫测。  面对这一切,人们在重新思考:怎样才能把握住社会发展的真正脉搏?一些史学家回顾史学走过的道路,或生危机之感,或发形势逼人之叹,都感到有探讨史学发展的趋势的必要。值此之际,我又重读了在六十年代初曾经受到批判的美国现代史学家鲁宾逊的《新史学》中译本。  当然,这绝不仅仅限于为他的某些观念正名,更主要的是为今天我国史学界的思考和争鸣提供借鉴。    一    詹姆斯·哈维
读罢叶朗先生的新著《中国美学史大纲》,使人从中看到了一个由范畴、命题组织起来的中国古典美学逻辑体系的“显结构”,但作者不但未立专章来论述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体系,反而认为“现在谈这个问题还有困难”。一张大网已经织就,网眼里鳞光闪闪,可渔夫就是不愿意花费一下捡鱼的工夫。为什么不来个大收煞,使功德圆满呢?于是我这观渔人未免跃跃欲试,想替先生了此余事,也就顾不得先生和旁人的哂笑了。  记得萧兵先生曾在《读
我国对民俗学这门人文科学的整理和研究,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应有的冷漠态度,因而也影响到一些文学史家和文学评论家们对民俗学的文学功能缺乏正确的认识。譬如有人就讥讽过老舍是一位“靠着卖乡土神话而成名的作家。”可贵的是,老舍生前并没有因为这种贬斥而动摇过;反而认为这是自己最拿手的“一招”。他说:“有一招拿出一招来,总比一招也没有好一些,大家都拿出自己的一招,也就百花齐放了。”(《小花朵集·题材与生活》)
昔读古典小说,总有一惑,百思不解。——高人仙士们预测吉凶祸福,或赋一偈,或立一卦,但多是些“禅机隐语”,令求教者云里雾里,被“日后自会应验”云云,打发走了事。难道这些高人仙士们都如管辂一样,怕遭“天谴”,而不愿明言?但不能使人避凶趋吉,预言的意义又安在呢?  近学物理,知本世纪初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波尔又加以发挥,认为由于“客体与测验仪器之间不可避免的相互作用”,从而造成“测不准”。例如
《荣格心理学入门》    近年来,我国读者的阅读兴趣已开始从弗洛伊德转向那些在各方面修正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深层心理学大师:荣格、阿德勒、马斯洛等。为给读者提供这方面的适宜读物,由《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所主编的“文化:中国与世界大型系列丛书·新知文库”第二辑中同时推出霍尔等著的《荣格心理学入门》、阿德勒的《生活的科学》、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以及著名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的《成长心理学——健康人格
关于《肖伯纳在上海》    在《文艺连丛》之一、之二封底页由鲁迅手拟的广告下端,专用方框标出了同由野草书屋出版却不属于该《连丛》的另一本书——《肖伯纳在上海》的预告:    肖伯纳一到香港,就给中国一个冲击,到上海后,可更甚了,定期出版物上几乎都有记载或批评,称赞的也有,嘲骂的也有。编者便用了剪刀和笔墨,将这些都择要汇集起来,又一一加以解剖和比较,说明了肖是一面平面的镜子,而一向在凹凸镜里见得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