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为何爱“写真”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2002h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士人群体兴起写真风
   台湾学者蒋勋先生曾在一档电视节目上借宋画讲述宋朝文人的生活——
  大家看一下,这张画里最有趣的是,他的屏风挂了一张画(像),这个画(像)刚好是他自己的自画像。我们从来很少知道,宋朝的文人家里是挂自画像。一个文人会把自己的自画像挂在自己的家里,而不是挂皇帝的像,表示说他觉得他自己存在的意义很重要,你要每天反省你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一个人自我凝视的时候,他(才)有反省的力量。
   蒋勋先生所说的“这张画”,是指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人人物图》(见下图)。将自个儿肖像绘入图像,挂于书房或客厅,在宋代士大夫群体中是很常見的事情。这类肖像画,宋人称为“写真”。
    宋朝士大夫群体中的写真风气,就如今人热衷于拍写真集、玩自拍,宋朝的士人也喜欢请画师给自己画个肖像挂起来,并且题写几句“画像赞”,自我评价,自我调侃,自我勉励,自我反省。这是宋朝文人的习惯。
    我们从宋诗中可以检索到非常多的“画像赞”“自赞”,这显示了写真在宋朝文人圈的流行。北宋黄庭坚曾一口气写了五首《写真自赞》,毫无疑问,黄庭坚家中肯定挂着自己的画像。南宋杨万里也写过一首《自赞》。陆游也有写真画像,因为他写过好几首《放翁自赞》。
  专业的写真画家
   存世的宋人自画像还有桂林伏波山的米芾自画像石刻。米芾是北宋的著名画家、书法家,长于自写真。
   多才多艺的苏轼也“尝于灯下顾见颊影,使人就壁画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吾也”。对着自己的影子勾勒出画像轮廓,苏大学士果然脑洞不是一般的大。苏轼的朋友、著名画家李公麟也擅长自写真,他给苏轼画了一幅肖像,然后在苏轼像旁边画上自己的画像,苏学士觉得很有趣,“故赞云:殿以二士”。
   苏门弟子黄庭坚等人看了此画像,也请李公麟给他们画肖像。
   而专门给他人画肖像图的宋朝画家(相当于今天的人像摄影师)就更多了。除了郭拱辰、吴伸、吴伦、刘讷,还有“牟谷、元霭、尹质长于写貌,笔能夺真”;金陵人陈怀立,善传神,曾经为苏轼画像,得苏轼赞赏:“南都人陈怀立传吾神,众以为得其全者。”还有一位叫妙善的画师,画过皇帝御容,许多人都排长队请他写真,追随者中包括苏轼。
   另一位画过御容的画家朱渐,京师人,生活在宣和年间。
    由于他画的肖像太逼真,坊间传言:“未满三十岁不可令朱待诏写真。”为什么?“恐其夺尽精神也”。同样生活在宣和年间的画师李德柔,也是“写真妙绝一时”。还有金陵人李士云,也是善传神,尝为王安石画肖像,王安石写诗相赠:
   衰容一见便疑真,李子挥毫故有神。欲去钟山终不忍,谢渠分我死前身。
   宋朝出了这么多专业的写真画家,直接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群体请人画肖像的需求量之大。而宋代肖像画的发达,还催生出了供画家描摹的“模特儿”:
   使人伟衣冠,肃瞻胝,巍坐屏息。仰而视,俯而起草,毫发不差,若镜中取影。
  今日的画家画人像素描不正是如此吗?不过,苏轼反对这种画法,认为这么绘画只能“写真”,不能“传神”。
   (摘自《风雅颂》吴钩/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160年前,清军先后开展了三次抵御英法联军侵略的大沽之战。大沽之战可谓晚清国运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导致清政府权威走向没落的开始。  满朝上下“后知后觉”   19世纪中期的中国,对清政府而言,国内国际局势,都非常糟糕。一方面,与太平军战事正紧;另一方面,西方列强虎视眈眈。鸦片战争后,清廷更是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法美等列强也趁机跟进,分别与清廷订立不平等条约。   割
期刊
据报道,北京市住建委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简化保障性住房申请手续的通知》,要求进一步精简申请家庭申报材料,今年1月20日起,可实现“零证明”申请保障房。“零证明”申请保障房的新聞一出,立马引发广泛关注。   “零证明”是否等于闸口大开、不加甄别地放行?并不是。收入、住房、户籍之类的证明都由受理部门通过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进行核对,免去申请人的来回奔波之苦。这种状况的出现,得益于政府部门间信息壁垒的破解,
期刊
最近,一篇《争议“致良知”》的文章刷屏,民办非企业组织“致良知四合院”就此火了。该组织授课对象为企业及其员工,以捧读王阳明心学为主要内容,但其收费封闭式研修模式,被指强制要求学员分享心得、卖书拉新成员,涉嫌精神传销等。曾有企业员工因无法接受相关理念被其所在企业劝退。   其实,类似的企业并不罕见,类似的培训组织,也并非孤例。早在2014年,就有媒体统计,全国范围内针对企业家的培训机构不下1000家
期刊
看到有人说“数学不好的人,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怂气”,心有戚戚焉,是啊,我数学不太好。整个初中阶段我的数学都说得过去,但始终谈不上喜欢。   后来,我还被选拔去参加奥数比赛,周末要到学校上辅导课。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在数学上有天赋,在这个辅导班里也比较自卑。   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难题,让大家解答。那天我福至心灵,演算出了答案,就兴奋地举手。老师犹疑地看了我一眼,摇摇头,走开了。我心下一阵失望,重新检
期刊
1999年,我被北大学生选为“十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收到一位学生来信。信的结尾有这样一句:“想告诉您,很喜欢您的笑,笑得天真,爽朗,没有机心,灿烂极了。我想,一个可以那样笑的人,绝不会不可爱(请原谅我的童言无忌)。喜欢您,为了您的真诚,为了您的赤子之心。”   我读了以后,大为感动。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读了这番肺腑之言,我真有若获知音之感。已经不止一次听见学生说我‘可爱’了。坦白地说
期刊
水产行业里,流传着一句话——刘筠院士,让中国人的餐桌上多了一条鱼。   过去从江河里捕捞的鱼,放到池塘的时候,因为水位、水流等发生变化,难以自然产卵。1981年,刘筠带领着湖南的团队,在我国最早获得了草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解决了鱼苗的问题,就解决了产量的问题。如今,草鱼鱼苗卖得便宜,草鱼也成了中国人餐桌上经常食用的鱼类之一。   刘筠长期致力于鱼类及水生经济动物的繁殖生理研究,在1995
期刊
海明威曾经说过,庞德是真正教他“如何写作和如何不写的人”。“如何写作”好比教我们如何获得一样东西;“如何不写”则是当我们已经获得后,教我们怎样将不必要的东西放弃。前者容易,后者就困难多了。我们往往在辛苦追逐到一样东西之后,便巴不得把所有的都一网打尽,结果不但拿不走,反而压垮了自己。   据说庞德曾将艾略特的得意之作《荒原》刪除了二分之一,这固然是庞德伟大的地方,而艾略特能够接受,更是他的过人之
期刊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每当听到电影《智取威虎山》这段京剧气势磅礡的唱腔时,人们就会想起杨子荣的扮演者、名闻遐迩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先生。而今童祥苓夫妇都已85岁高龄,他们居住在上海安度晚年。这对伉俪由于在京剧艺术上的杰出贡献,双双荣获中国戏曲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童祥苓、张南云均出生于1935年,属同庚。他们的结合并非自由恋爱,而是由父母包办婚姻促成,正像童祥苓所说:我们是先
期刊
50年前,戴学仁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文学青年,当兵入伍后,从事铁道工程建设工作。在一次爆破意外中,他身受重伤,双目失明。随后,他尽管被评为特等伤残军人回扬州疗养,却因无法正常生活,不敢奢望爱情险些丧失生活的信心。   这天晚上,附近的村镇放映电影《铁道游击队》,戴学仁听说后,就去凑热闹打发无聊。在电影放映过程中,戴学仁发现有人看不明白里边的故事情节,就边听边讲。那声情并茂、如临其境的讲解,吸引着周围的
期刊
法律人常说,你要為你的所作所为承担法律责任。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并非完全如此,有时候你还要为“他人”的行为埋单。   此前,广东省汕尾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宣判了一起无法查清责任人的交通事故,并最终认定9辆有肇事嫌疑的车辆承担事故的连带赔偿责任。   2016年1月26日晚上7时许,李克松无证驾驶两轮摩托车往县城方向行驶,途经乡村路段时发生了交通事故,其头部被碾压,当场死亡。由于事发现场没有监控,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