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性教学活动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问题化;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材料,由学生独立探究、发现知识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课堂教学;应用
  探究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感受并体验知识产生和应用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探究性教学的关键是不直接告知学生什么,而要经过师生双方的努力,用各种方法,通过一定途径去获得答案。探究强调的是过程和渗透。探究教学能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的条件,使学生对所追求的问题有深刻的印象,在生命的过程中刻下痕迹,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留下智力和能力的背景。探究性教学不是一种模式,不一定有固定的程序,而是由一些探究片断浸润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智力的、情感的活动之中。笔者根据几个探究片段,意在用案例来说明探究的含义。
  一、 用探究建立概念
  片段1:位移的定义
  情境:一支考古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考察,事先安扎好营地,如图1所示。队员离开营地,经一段时间队长要知道队员的位置,即已知初位置怎样确定末位置?假设队员有办法测量通过的路程和直线距离,并带有指南针,问:队员应告诉队长什么?
  问题:路程吗?时间吗?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发表意见——归纳总结
  正确结论:直线距离和方向,如图1所示。
  定义:为了表示位置的变化,人们引入位移这个物理量,定义为“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评: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队员怎么办?讨论后得出结论。位移的概念不是轻松获得的,是经过自身的活动得到的,概念被内化为学生的长时记忆。
  二、 用探究发现规律
  片段2:开普勒第三定律
  问:这些数据有没有什么规律呢?R和T有什么比例关系呢?
  学生讨论提出方案:求以下比值,看是否为常量
  RT、R2T、RT2、R3T、R3T2、R4T3、R2T、3R2T…
  为了节约时间,让每4人为一组求其中一种比例,如甲组求RT乙组求R2T等
  最后一组求出的R3T2=k,发现了规律。再讨论k的意义,k是各行星共有的,为什么这些行星会有共同的东西?学生思考后回答:它们围绕共同的太阳旋转,或者说它们是同一“娘”生的。
  评:重复了开普勒的工作,学生进入科学家的角色,在探究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学习,有科学实践活动的积淀,有成功愉快的体验。R3T2=k的数学模型会刻印在学生的记忆中。
  片段3: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问题:是a保持不变的运动吗?是a增加或减小的运动吗?
  猜想:可能是a不变的运动
  设计实验:你有哪些办法检验猜想
  学生提出方案
  (1) Δs=aT2
  (2) 测出v和t,画出vt图像
  (3) 由h=12at2求a,取不同的h,看a是否相等
  选定方案进行实验:选方案(1)剪下相同时间内的纸带,贴在一张纸上,如图2,连接各段的顶点,如果是一条直线,说明是自由落体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这个设计方案有多种,表现出开放性,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寻求研究方案,这一教学过程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催生了学生思维的创造和创新,在选择方案的过程中,有一个客观和优化的问题,这就是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历程。
  三、 用探究突破难点
  片段4: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问题:你什么理解或用什么办法说明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思考→讨论→方案
  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出以下方案:
  (1) 从动力学的角度看a=Fm=mgm=g,力不变,所以a不变;
  (2) 从运动的独立性理解,水平方向速度不变,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而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是不变的;
  (3) 从数学向量差的角度理解,求相等的时间内的Δv1=Δv2=Δv3,如图3,则a=ΔvΔt=恒量。
  评:学生对匀变速运动的认识,停留在直线运动模型,理解为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或减小相同。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相同时间速度大小增加不同,怎么是勻变速运动呢?这里就有一个认识的台阶,学生理解有很大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克服这个思维障碍,只有让学生在思想矛盾中经历较多的思考较量,才可以使认识深化和内化。
  四、 用探究强化重点
  片段5:用牛顿定律列方程
  问题: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是合外力,具体解决问题时等式左边是求合力的表达式,你能用多少不同的例子列出多少个F=ma的方程。
  学生:各自独立书写→小组讨论补充→代表交流,可能会有以下这些(图4):
  评:对一些重点问题,经专题研究,使学生通过回顾、归类、总结的思维程序,不仅加深了理解,也提高了思维的清晰度,经历过程建构、信息强化、重构知识构架、激活思维、提高了知识储备的灵敏度,就可以达成应用知识的自觉性和自动化的学习目标。
  五、 用探究法练习知识的应用
  片段6:平抛运动应用
  问题:用平抛运动知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或能编什么题?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随机发言
  生成的问题有:(1)测物体速度;(2)测当地重力加速度;(3)已知一段轨迹求初速度;(4)已知v和t求位置和速度;(5)已知速度v和水平方向的夹角求时间t;(6)让平抛物体落到斜面上;(7)让平抛物体落到台阶上;(8)在斜面上做类平抛运动。   评:一个问题开发性越大,学生思维的自由度越大,创造机遇就越多,越具有探究性。给出一个知识点,让学生用知识去设计各种应用问题,题目是他们想出来的,自然也能解决。不然教师出题让他做,学生是被动的,不知道哪来的题,不知道还有多少题,不容易理解命题的意图,解题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做了这个题,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其他题,学生不自信,这就是题海战术低效率的原因。
  六、 用探究法评讲作业
  例:已知地球质量为5.98×1024kg,赤道半径6378 km,极半径6357 km,求质量为1 kg的物体在两极和赤道上的向心力。
  学生错解:F极=GMmR2极=9.87 N,
  F赤=GMmR2赤=9.80 N。
  我带的班,错误率达90%左右
  评讲:教师板书错误解法
  提出问题:有哪些办法证明以上解法是错误的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准备——交流
  得出如下证明方法:(1) 从运动学角度,两极物体没有运动,是平衡的,所以a=0,F=0,赤道物体F=mω2R=1×2π864002×6.4×106=0.034 N。
  (2) 从动力学角度:两极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引力的合力为零,赤道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与引力差不多,合外力很小。
  (3) 反证法,设赤道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为9.8 m/s2,而近地卫星的加速度也为9.8 m/s2,则两者角速度应该相等,实际上近地卫星的角速度比赤道物体大得多。
  评:如果教师说错在哪里,应该怎样解?学生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这就是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不会做题的原因。如果经过学生自己反复地思考论证,在探究错误原因的过程中追寻记忆的空白、发现思维的盲点、纠正思考的方向;使他们的心智得到不断地操练,这样就能优化思维品质,提高心智技能。
  新课改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探究是其中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基于这种认识还是不够的,探究还是一种精神,一种育人的理念,每一种学习方式都可以渗透探究的思想。新课引入可以用探究、物理量的定义可以用探究、规律的发现可以用探究,学生接受某种知识也应包含探究因素。化解学习的困难、提炼知识的内核、疏通思维的障碍、点燃智慧的火花等等都可以用探究。故说,探究性教学理应是物理教学的常态。
  参考文献:
  [1] 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 中学物理[M].2007.
  [3] 中學物理教与学[M].2008.
  作者简介:
  刘芝兵,江苏省宿迁市,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而学习风格的差异化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和发现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会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发挥学生最大优势,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三种学习风格: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的各自特点和区别,并探讨了教师针对三种类型应采用的有效教学策略,以使教学发挥最大作用,推进高中政治教学高效发展。  关键词:学习风
硕苞蔷薇(Rosa bracteata wendle. var. bracteata)系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华南、华中各省区。其果实入药,民间主要用于治疗久泻、脱肛、子宫下垂、下肢浮肿等。本文再次对该植物进行了成分研究,运用提取和硅胶柱层析,从果实中共分离出4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LC-MS分析、光谱(UV、IR、1H-NMR、13C-NMR)数据分析,鉴定了其中的三个成分。它们分别是枸橼酸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创新历史课堂的重要性,创新历史课堂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
摘要:高中地理是高中阶段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是文科类,但是却有着理科相关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引来很多教师研究,涌现出形形色色的教学方式。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学有了更多的便利性。本文主要就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 ;高中地理;教学质量;途径  进入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出现带来了课堂教学的不断变革。利用互联网对高中地理教学
众所周知,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整个学习过程离不开实验与探索,因此,实验探究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建议初中化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创造
化学:一门古老的科学,人类进步的源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科学;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更是贯彻整个教材,而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更是被所有老师所重视.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在思想、心理两大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其中包括思想信念不清晰、自我封闭严,远离人际交往等;然后分析了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现
化学学科是基于实验基础上发展而来,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现象的渠道,也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本文从四个方面针对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意义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