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之武缘探析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jo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是一个矛盾重重、社会关系极为复杂的历史时期,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国势日趋腐败,可谓是每况日下,国内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外夷皆不断侵凌,近代中国处于一个十分尴尬及濒临末路的境界。为反对封建主义、雪“东亚病夫”之耻、拯救民族于危亡之际,仁人志士们把习武作为强身强种、保家卫国之重要手段。多位领袖也都不同程度上积极倡导开展武术运动,增强国民体质,为国尽力。更为重要的是世界伟人、国父孙中山先生不仅对武术振兴中华之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而且还对武术情有独钟、身体力行,为武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通过本文的探研以期望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武术之价值,为将来武术的发展提供可考之处。
  
  一、孙中山的武术生涯
  
  一代伟人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也是革命主要领导人,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时,孙中山先生也是一位武术爱好者亦或者武术家,从孙中山先生的习武经历可见一斑,他不仅幼年热衷于武术运动,然成名后更加积极从事武术习练,为中华武术的发展和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武术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广播。
  
  (一)少年孙中山勤习武术,奠定革命基础
  孙中山(1866~1925年),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亨村的普通农民家庭。由于他后来在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焦”,所以又叫孙中山。他在少年时就有救国救民的志向,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孙中山童年时非常好学,喜爱各种体育活动,对武术尤其着迷,有时间常到武馆看三合会的会员练武(“洪门原名“天地会”,嗣因避免清吏之注意,改名“洪门”。据云:“洪门”者,乃取“共同和合”,与明太祖洪武元年之义,并合而成。后又取洪字旁三水之义,号曰“三点”。或又嫌其偏而不全,非吉祥之兆,又取共同和合及三合水之义,改名曰“三合”,三合会乃天地会之分支),回到家里常使枪弄棒,孙中山先生此亦受到武术的熏陶,萌生了习武之念头。他很喜欢听太平军老战士讲述太平天国将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革命故事,洪秀全和杨秀清都是太平天国之重要将领和武术习练者。习武者的英雄形象及敢于拼搏的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时候的孙中山多次目睹清朝官员和兵勇,以及水盗到村上强扰掠夺和明敲暗盗,对政府和盗贼都十分痛恨!他听说在不远的石门(今广东省惠来县东港镇石门坑村)坑有人办了武馆,常有武师教武,就和陆皓东、杨帝贺等几个好朋友去学。孙中山练武十分用功,从不停息,就是跟外公到海边敲蚝时,也要在礁石上练几路拳脚。少年孙中山对武术可谓是十分爱好,不仅体现在他对武术英雄们的崇拜上,更为重要的是在他身上所体现的侠义思想是其从戎的原动力。孙中山先生少年时的习武经历对其后期的革命征程意义尤显重大,特别是对同盟会革命组织的领导。为何这么说呢?洪门原为“民族革命”的先驱,由天佑洪的“三合会”中兴,至孙中山先生的“兴中会”,以致“同盟会”而发展,自明代崇祯十四年(1641年)辛巳,以“汉留”组织起始,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庚辰,垂三百年之久,经数十代盛衰隆替,继往开来,造成“民族革命”的光荣历史,尤以行仁结义,万众一心,可谓为世界各国仅有之“民族集合”,今者“复兴民族”,实有赖于洪门,而洪门所负之使命益形伟大。至三合会会员与兴中会会员相结合,受孙中山先生之领导,共同致力于国民革命,则始于光绪十八年(1893年)兴中会成立之时。可见同盟会原为武术结社或武术会盟的衍变,如果孙中山没有自身的习武阅历,何能担当起领导武术群体并使其成为重要革命力量的重任。另外,孙中山先生在革命时期特别是在海外受到蔡李佛武术组织的极大支持,与其自身的爱好也有莫大的关系,这些事件都为革命的发起及走向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革命成功仍从戎不辍
  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其道路何其崎岖和艰辛,其中中华武术也成为了伴随其革命前进的左膀右臂,这不仅得益于其自身的从戎生涯,更得益于武术群体的巨大力量。在革命成功时孙中山仍不忘武术的价值,并积极从事武术学习。孙中山在广东就任临时大元帅时,专门邀请著名武师蔡桂勤(当代著名武术家蔡云龙的父亲)担任自己的武术教师。每天早晨跟他学扎马、练拳。孙中山对他的武艺十分赞赏!还介绍他去教李宗仁学武术。每天清晨六时,中山先生总是准时洗刷完毕来到庭院学习武术。所练拳术有太极拳、形意拳、南拳。
  孙中山戎马一生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武术伴随其成长及成功,伴随着伟大的革命前行,成为革命的纽带和催化剂,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也促进了中华瑰宝武术的延传。
  
  二、充分肯定武术价值。积极倡导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家,同时又是武术爱好者,他在革命实践中,深知武术对革命的价值,特别强调武术有强身自卫和抗敌保国的作用。当时中国外患频仍,国民体质衰弱,外人把中国人讥为“东亚病夫”。他大力提倡尚武精神,振兴中华。自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多次对武术做出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就与以武术为一大特征的会党组织有着密切联系,他很了解武术活动的多种价值作用。1919年,当精武体育会成立十周年之际,孙中山欣然为该会的《精武本纪》作“序”,指出“盖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关系”,并亲自题写“尚武精神”的条幅。更为重要的是,在孙中山所做的“序”中已充分肯定了武术的各种价值和作用,通过下文略作探析。
  
  (一)“序”中所体现的武术技击价值
  来自本序最能体现武术之技击价值的莫过于以下的经典论述:“慨自火器输入中国之后,国人多弃体育之技击术而不讲,驯至社会个人积弱愈甚;不知最后五分钟之决胜,常在面前五尺地短兵相接之时,为今次欧战所屡见者,则谓技击术与枪炮飞机有同等作用,亦奚不可?而我国入囊昔仅袭得他人物质文明之粗末,遂自弃其本体固有之技能以为无用,岂非大失计耶?”
  此一行文是孙中山先生对武术在近代社会存在价值的经典论述。在对当时社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武术的社会价值。“不知最后五分钟之决胜,常在面前五尺地短兵相接之时,为今次欧战所屡见者,则谓技击术与枪炮飞机有同等作用,亦奚不可?”另外,孙中山先生对我国人预弃之国粹武术,一定程上度给予了反驳。“而我国入囊昔仅袭得他人物质文明之粗末,遂自弃其本体固有之技能以为无用,岂非太失计耶?”在对武术之技击价值给予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面对当时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国民体质孱弱等问题,充分肯定了武术在保家卫国和提高国民身 体素质方面的作用,亦强调我国术乃国家强大、国民强身之根本,绝不可废,并期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序”中所体现的武术之强种卫国价值
  鸦片战争以后,清廷日益腐败,国势日衰,外夷侵凌,瓜分中国,视我同胞为“东亚病夫”,凡我炎黄子孙,无不痛心疾首,炽热的爱国激情空前高涨。为了拯救中国于危亡之中,一些有志之士认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把习武作为强身强种、保家卫国手段的呼声日高。此亦表明武术对于强种保国之价值重大,同时,这一观点与《精武本纪·序》文同处相同时代,两者在思想上有极大的相关性。
  孙中山先生在序文中指出:“且吾观近代战争之起,恒弱国为问题。倘以和平之民族,善于自卫,则斯世初无弱肉强食之说;而自国之问题不待他人之解决,因以促进世界人类之和平,我民族之责任不纂大哉?”此言表达了国家要和平,必须以国家的强盛为基础。国家则是由以不同个体而存在的人所构成,个人自身的强健是国家强盛的根本,武术是增强个人技击能力、强身的重要手段,是国家之强盛的得力助手。“盖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此亦充分表达武术在强种保国中的重要性。另外,其序引用古人治国的经典名言来强调武术对于强种卫国的价值。如“《易》曰‘慢藏诲盗,治容诲淫。’《孟子》曰:‘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此皆为不知自卫者警也。”孙中山认为一个不懂得自卫之道的民族,势必招致弱肉强食之危险,要达到自卫的目的,首先必须要自强,没有“强种”何以“保国”,此则不适于生存。孙中山曾指出:“要恢复中华民族的地位,就要恢复我们固有的道德、智识和能力……恢复我一切国粹之后,还要去学欧美之所长。”此中所说国粹亦包括中国武术。结合上述可得知,此序向人们警示武术乃我国民强身之本,国家强盛之基石,应将其作为强身保国之重要手段,积极倡导。
  
  (三)“序”中所体现的武术团体的凝聚力价值
  孙中山先生在此“序”中指出:“精武体育会成立既十年,其成绩甚多,识者称为体魄修养术专门研究之学会,盖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奠大之关系。推而言之,则吾民族所致力于世界和平之一基础。”武术能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对国家乃至世界的和平亦有举足轻重之作用。孙中山先生的这一思想绝不是空穴来风,有其存在的依据。
  首先,孙中山的这种思想与其前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经历有极大的联系。据上文引证材料可知,首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兴中会、同盟会以洪门天地会为先驱,亦由洪门天地会演化而来;其次,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兴中会中的一些领导和成员是直接来自于三合会(或天地会)的领袖和成员。据有关资料记载,洪门天地会乃是清朝的一个巨大秘密社会团体,该组织以习练武术为纽带将人们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进行“反清复明”大业,但后来由于历史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该组织积极投入“辛亥革命”的千秋大业之中。可见这些武术团体对辛亥革命的推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拯救民族于危难之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充分说明孙中山对武术的凝聚力及团体作用的极大肯定是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的。毛泽东曾经说过:“团结就是力量。”武术则是促进团结形成团体所最佳的手段和最好的粘合剂之一,对于民族团结和民族强盛意义重大。
  其次,社会需求是武术团体存在的根本。近代中国社会动乱频繁,政府部门更是疲于应付,因此武术团体的凝聚力作用更加易于体现。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都是以武术团体凝聚力作用为基础通过习武为桥梁把广大爱国人士聚居在一起,为保家卫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南方一些城市,如闽粤两省武术馆社可谓是遍地开花,对反帝反封建斗争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所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弘扬“武术之技击”,重视和发挥武术团体的凝聚力作用,是适应时代和民族之需求,说明了孙中山先生对武术的深刻理解,对其价值的充分肯定,展现了孙中山先生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责任感。
  
  三、结束语
  
  近代中国社会动荡剧烈。更替较为频繁,人民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生活境况惨不忍睹。为此也激起了人们不屈不挠的斗争,更造就了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光辉业绩,真可谓“乱世造英雄,英雄创造历史”。孙中山之所以能够领导革命并取得成功与其从戎一生的亲身阅历有着莫大关系。小时候的习武为其能与武术团体相融合并最终成为领袖夯实了基础,革命成功后从戎不辍更表明其对武术之价值的充分肯定,在其为《精武本纪》所作“序”中可见一斑。该“序”充分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对武术之价值所持的观点为:一、在近代社会,武术之技击价值在战场上仍有很大的实用性,应该积极倡导;二、武术对于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及维护世界和平意义重大;三、武术具有增强凝聚力的作用,有利于我国人民团结一致。甚至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万众一心,确保世界和平发展。通过世界伟人孙中山的从戎历程及对武术价值的经典而又实事求是的评述,结合武术在革命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一事实,更加凸显了武术乃为我国之国粹、国魂之价值。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更要以史为鉴,保护和习练中华武术,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全国人民紧紧团结于党中央的领导下,共创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造福子孙万代。
其他文献
本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专采访谈等方法对江西5个院校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野外生存体育课程的认知情况、教师对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及新
印度从90年代起就开始对长期亏损的"病态企业"进行改造,并收到很好效果。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从改革初期的0.8%增加到年度的6.3%。通货膨胀率从1991年的17%下降到1996年
高校体育中的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以其独特的养生文化和运动方式相结合,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
小儿扩张性心肌病心脏器械检查的观察与分析山东省立医院(250021)韩秀珍,马沛然,汪翼,王玉林,孙毅平小儿扩张性心肌病病情重,进展快。做心脏器械检查对病情了解、疗效观察及预后估计具有重
一、需求效用分析法这是对特种需求或效用进行大量抽样调查后而确定新产品的方法。如北京某整流器厂,曾用几年时间通过对广大用户了解整流装置的规格、型号和需要量,确定了新
"三代一不搞"是管理滑坡的动因管理"滑坡"是企业界经济界普遍关注的大事。企业管理存在不存在"滑坡"问题呢?对国有企业来说,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至于"滑"的原因主要是"三代一
世界企业合作大浪拍打每家工厂大门最近,世界报刊纷纷报道企业战略合作,例如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和日本电气公司共同开发256兆位随机存取存储器、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和德国奔驰汽
文章从教育学和体育学的角度,较系统地阐述了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各环节中的运用,对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