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淋球菌方法的建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yangkai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淋病的免疫学诊断进展很快.国外已建立了淋球菌酶免疫试验CEIA),可直接检测患者的分泌物[1-3],同时也建立了淋球菌直接免疫荧光和淋球菌协同凝集试验等方法对淋球菌进行鉴定和血清学分型以[4,5].

其他文献
作者用显微操作法单孢子培养技术,鉴定了一株异型羊毛样小孢子菌.该菌株外观似羊毛样小孢子菌,但其大分生孢子多数呈各种弯曲型,少致呈正常型.用该法分别摘取单个弯自型七、正常型大分生孢子及小分生孢子,进行单孢子培养,结果均见有弯曲型及正常型大分生孢子,且此两种形态之大分生孢子各占半数左右.大分生孢子的平均长度及宽度,与典型羊毛样小孢子菌的大分生孢子比较,略显细长,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故将该菌株鉴定为异型
期刊
圆形糠秕孢子菌(P.orb)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P.ov)不仅是花斑癣的致病菌而且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但两菌的同一性问题,目前仍有争议.
期刊
DNA
用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s)嗜银染色技术,研究了68例不同皮肤病变病损中细胞核中的AgNORs.结果显示:皮肤恶性肿瘤细胞核中AgNORs数量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在恶性肿瘤中基底细胞癌细胞核中AgNORs的数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的恶性肿瘤,在皮肤鳞癌中癌细胞分化越差,癌细胞核内AgNORs数量越多.在皮肤良性病变中,皮角细胞核中AgINORs显著高于脂溢性角化病,后者又显著高于银屑病.此外Ag
期刊

1987-1994年我们在麻风防治中,对9例麻风联合化疗(MDT)溶血者和其它部分麻风病例进行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测定与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期刊
患者女,28岁,1994年9月34日因乏力、纳差、眼黄一周入院.1990年9月1日因治疗甲癣口服酮康唑(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产)每天1次,240mg/次.
期刊
患者女,30岁.因患胆囊炎肌注氨带青霉素1.0g日2次.4天后四肢、躯干皮肤出现散在红斑、小丘疹,诊为虽节青霉素药疹麻疹型.
期刊

患者男,45岁,因进行性肌无力、鼻衄一个月,于1986年2月入院.

例1 女,G1P1, 1989年2月21日足月顺产,Apqar评分10分.其父母系近亲结婚,患儿外公与祖母系堂兄妹.
这次会议是在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皮肤病理学组主持下召开的.会前友会议期间二军大各级领导热情关怀与大力支持,长海医院皮肤科全体同志全力以赴以及上海地区部分医院皮肤科通力协作使这次会议得以顺利举行.
患者女,58岁.无痛性黄疸8天,伴上腹胀满感、皮肤瘙痒和恶心呕吐数次、小便发黄如茶水样,于1990年2月3日住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