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南歌子》中新嫁娘形象品读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120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欧阳修的词作中塑造了一批至情至性、大胆开放、不受封建礼俗制约的女性形象,以《南歌子》中的新嫁娘为代表。笔者从三个角度解读《南歌子》中的新嫁娘形象,认为这是一个有外在审美追求与内在修养,一个最解风情又妩媚,一个表现乖巧实则智慧过人的女子,这样美好的女性形象是词人理想的寄托,仕途不得志的告慰。
  关键词: 欧阳修;南歌子;新嫁娘;女性形象;理想寄托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02-0047-02
  欧阳修是文坛一代领袖,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深研儒家之道,追求平实自然的文风。作为诗人的欧阳修,传统理性气息多一些,但作为词人的欧阳修,却自然本性多一些。欧阳修写了不少艳词,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道,“词之雅正,在神而不在貌,永叔虽作艳语,终有品格。”可见,欧阳修的艳词格调高雅。
  北宋历史上第一次为婚姻生活重“情”提供了保障:《宋刑统》卷14 《户婚律·和取人妻》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而和离者,不坐”“彼此情不相得,两愿离者,不坐。”此时宋明理学也刚刚兴起,女性所受的礼教束缚相对松弛。因此欧阳修词中塑造大量女性形象:有上层阶级的贵妇,也有下位阶层的采莲女;有思妇,也有少女;有青楼歌妓,也有新婚嫁娘;有娇憨可人的女子,也有才华横溢的才女。这些至情至性、大胆开放女性形象,以《南歌子》中的新嫁娘为代表。下面,笔者从三个角度解读《南歌子》中的新嫁娘形象。
  一、有外在审美追求与内在修养的女子
  《南歌子》中的新嫁娘,没有超凡脱俗的清雅,没有雍容富贵的丰满,更没有艳丽性感的娇娆,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梳着凤髻,头上绑着金色的发带,髻子上插上玉制的龙纹小梳子,凤髻是新嫁娘的“标配”,“金色的发带”和“龙纹小梳子”装饰虽简约,却是对时尚的独特理解,适当的纹饰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不乏味单调,不臃肿笨拙,她用这种恰当的装饰点亮自己妆容,把女性的美丽做到尽善尽美。因此她的装扮不夸饰、不轻浮,贴近本人风格,符合本人气质。那装扮为谁?当然是为悦己者,新嫁娘用这种装扮吸夫君,调剂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可人。
  其實,现实中的女性除了外在的容貌,可以用文化让自己沉淀,用音乐让自己性灵,用舞蹈让自己优雅。那这位新嫁娘,除了有对审美的理解和把握,自己也有傍身的才艺,便是女工。词中一句“等闲妨了绣功夫”便可知。 她女工娴熟,追求有质量的生活,使一个平凡的女孩具有了独特气质,这种气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反过来又使她的生命充满感召力。
  二、最解风情又妩媚的女子
  古代社会中的女子,出嫁之前待字闺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即便是受过教育,也无非是《女诫》《列女传》类的教导。在封建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在成亲之日才得到初次见面的机会,这种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婚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双方相处的尴尬,然而欧阳修笔下的这位新嫁娘,却可以恰到好处地扭转这种尴尬局面。从后文的“弄笔偎人久, 描花试手初”中,可知她的夫君或许是个呆板的读书人,她于是便采取了以柔克刚的方法,主动找他搭话,这就是善解风情的地方。她先伸出橄榄枝,向书呆子抛出话题,“画眉深浅入时无。”“双鸳鸯字怎生书?”“我画的眉毛是不是现在流行的款式?”“鸳鸯两个字怎么写,你可以教我吗?”简简单单地沟通,却拥有无限生机,是夫妻关系的润滑剂和增稠剂,也是改变她新婚处境的关键之语。
  新嫁娘不是山野村妇,不是终日劳作的老黄牛,而是时而温顺、柔情似水,时而又会唱婉转动听之曲的曼妙佳人。她非常妩媚,“走来窗下笑相扶,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新嫁娘用娇羞的语言,打破与新婚丈夫初识的生涩,这句夫妻耳语像一泓清泉注入新婚生活,此时她轻盈的身姿与娇羞的询问相得益彰,一个“爱”字体现初为人妇的幸福与美好,以及对爱的享受和期待。“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中,“笑”字自带可人的妩媚,这是明显的夫妻感情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她能把自己和夫君想象成鸳鸯,毫不含蓄地发问“双鸳鸯字怎么写?你可以教我吗”,说明她内心对于嫁做人妇的事实是欢喜的,她进入妻子角色很快,也在努力经营温情的婚姻关系。新嫁娘媚得恰如其分、媚得惹人怜惜,有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曼妙和迷人,只能意会的可人和怜爱。
  三、表现乖巧实则智慧过人的女子
  新嫁娘有着新妇的娇羞和乖巧,先是“走来窗下笑相扶”,妻子走到窗下便乖巧地依偎在丈夫的怀里和丈夫聊天,然后“弄笔偎人久”的“偎”,新妇在得到夫君的同意,使用毛笔画绣样的动作是“偎人”,也就是倚靠在丈夫身边,尽显夫妻之间的默契与温存。一个“久”字更是把浓浓的爱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如果再进行揣摩,不难发现,女主人公“偎”这个动作是有目的性的,第一个“偎”是开启夫妻谈话的按钮,第二个“偎”是在用糖衣炮弹麻痹夫君的神经系统,给一个炫耀自己“绣花功夫”的机会。众所周之,封建社会但凡女子出阁之前,娘家必定已把她训练成女红了得之人,因为“德,言,容,功”是妇女必备的基本素质,新嫁娘也有超群的女红本事,她渴望夫君进一步了解她的才华,可是又不好意思直接说“我绣花绣得很好”,所以只能像小鸟一样依偎在夫君身旁,便云淡风轻地把“炫耀之色”不露声色地隐藏了。这不是魅惑,而是魅力。她清楚地知道,身为读书人的丈夫,所追求的颜如玉,除了容貌外,更需具备思想和才华,才与封建士子心灵互慰。所以,她从不忽视外在的装扮,更在乎内在的修养,并委婉地向丈夫表明才华。
  她的智慧还体现在她选择与新婚丈夫沟通的话题上。她知道人人都有爱美之心和审美判断力。她便巧妙地选取了这样一个话题作为夫妻交流的切入点,“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她在尝试和夫君探讨关于流行,关于时尚,关于美的问题,尝试寻找夫妻间共同的审美追求或是审美差异,以达到一拍即合或是讨论辩驳的效果,增进彼此的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消除彼此的生疏。并且始终在用开玩笑的口吻,不是言传身教般的郑重,亦不是死气沉沉般的压力,而是尽显小夫妻间的亲昵。可见,这的确是一位智慧过人、有远见卓识的新嫁娘。
  四、结语
  正如欧阳修《六一诗话》所说:“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这首小词,本无多深的含义,但是在宋词之中,这样表现欢乐幸福情绪非常难得。词中的女子初为人妇,来到新的家庭,敢于打破传统的束缚,展现少女的可爱和少妇的柔情。那曼妙身姿、贴切装扮,那自由闲适、俏皮交谈,她凭借美貌、妩媚、聪慧,很快获得了丈夫的喜爱,完成了从少女到少妇的角色转换,新嫁娘美好形象深入人心。回顾欧阳修的生平,他一生有过三次贬谪,但是每一次都不以之为怀,能以悠然的心境渡过郁闷期,与他素来对美好抱有希望有深切关联,就像这位从容有生气的新嫁娘一般,像一株半开的百合花,清香怡人、风姿绰约,是词人理想的寄托、仕途不得志时的告慰吧!
  参考文献:
  [1]欧阳修.欧阳修集(卷一)[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邱美琼.宋代诗学批评视野中的欧阳修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作者简介:
  赵征,女,小学教师,北京四中璞瑅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 清代初期有两幅《洗桐图》画卷为后世所流传,分别是王士禛的《抱琴洗桐图》和陈维崧的《洗桐图》。两幅《洗桐图》都是对“洗桐”这一行为的再次书写。本文通过清初时期文人的题咏来对《洗桐图》中“洗桐”现象进行再次阐释,探究康熙时期文人圈中文人的心态,以及清初的《洗桐图》对后代《洗桐图》出现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 《洗桐图》;王士禛;陈维崧;文人气节;孤傲自爱  中图分类号: I2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 2019年7月16日至9月1日,在四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成都博物馆共同努力下,“万物熙攘:第54届全球野生动物摄影展”成功面向公众开放。展览引进自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旨在讲述野生生物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联系,让观众们通过展览激发对自然、动物保护的自主热情。此次展览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除运用最新灯箱灯片的展示手段外,集合了高校、博物馆、传媒公司等各领域机构通力合作,为未来博物馆展陈模式及展陈
期刊
摘 要: “兰”作为深受中国古代文人所喜爱的物象,经过孔子和屈原的书写,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吟咏对象,其中也赋予了兰不同的内涵,本文从《昭明文选》诗歌类当中对“兰”的书写出发,对关于“兰”之意象进行分析,找出汉魏六朝时期“兰”之意象对其原型意象的继承和发展特点。  关键词: 兰;意象;《昭明文选》;汉魏六朝  中图分类号: I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
期刊
摘 要: 李佩甫的小说《平原客》延续了他在“平原三部曲”中的人性探索和精神书写,并建构了一种极具象征内涵的“植物叙事”的小说诗学。李佩甫植根于深厚的中原文化传统,又密切关注变动的时代现实,用一种与中原大地高度契合的“植物叙事”象征性地表达了他的独特思考。在小说中,“麦子”“梅花”“种子”等各自承载不同维度的人性书写,集中彰显了现代社会中潜隐的传统遗留的痼疾,反映了时代快速向前之时人性中固有的“文化
期刊
摘 要: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须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通过对贵州荔波三个村庄的调查来看,当前乡村文化振兴中还存在着乡土文化边缘化、乡村建设主体流失、乡村文化日益衰落、乡村治理模式生硬等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乡土文化得到振兴,进而激活乡村治理。但目前传统文化激活乡村治理面临着复杂矛盾,导致其在乡村治理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荔波县积极实行改革与创新,解决目前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面
期刊
摘 要: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的约束,传统广告已经无法在媒介和受众的印象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隐性广告以一种更加隐蔽、更加积极、更加动人的形态悄无声息地潜入观众的视野,尤其是影视剧中的隐性广告运用最为广泛和成熟,瓦解了受众对于传统广告的抵触与厌恶。即便如此,隐性广告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弊端,诸如表现形式单一、过多过滥、缺乏创意,以及引起的法律道德问题等等。本文围绕影视剧的剧情与广告的结合
期刊
摘 要: 作为上海沦陷时期的代表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不仅集中反映了战争时期广大市民的生存状态,而且揭示了战争年代的人际关系与道德法则。本文从战争孤岛的生存空间的营造、酷烈的女性挣扎与残障的男性群体三个方面探索了现代上海的生存伦理,无论是在都市生存伦理还是对都市男女德性的审视,在上海孤岛时代都证明了现代伦理发展的原地踏步,甚至是道德观念的倒退。  关键词: 上海孤島;生存伦理;小说创作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猫城记》从文本走向话剧是一次很大的挑战。文化自卑心理、宣泄式的抒情方式和悲观主义的情感氛围是原文本的主要特色,而其中隐藏着的舞台空间和场景感十足的结构又让它拥有了很大的舞台生命力。然而,编剧者选择通过狂欢和敷衍来作为切入口,使得其在把握传统和贯穿现代中进退两难,力不从心。  关键词: 文化自卑;宣泄;狂欢;悲观;舞台空间  中图分类号: I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平凡的世界》通过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描写,展现平凡人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不求回报的情感,从点点滴滴的普通生活中反映了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朴实和向上的人性之美,本文从《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物、苦难和爱情三个方面,揭示作者所描绘的平凡生活中所蕴含的人性美感,对作品的内涵做进一步的升华。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人性;美学  中图分类号: I20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蒙娜丽莎》这幅作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约创作于1503-1506年,历经4年完成,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作品,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們的关注和追捧,人们希望从各种角度来解读它,特别是画中她那“神秘的微笑”。本文从作品当时的时代背景、艺术家本人和现代视角三个方面来解读,深入挖掘《蒙娜丽莎》这幅作品的神奇魅力。  关键词: 蒙娜丽莎;
期刊